第六十八章 新怨舊仇
保險圈子裡特別容易形成「幫派」。不同市場地位的保險公司間,這些風格迥異的高管們要麼「老死不相往來」,要麼就「自發集結以報團取暖」。
曾經有人用「江湖」或「武林」來形容保險行業主體間的錯綜複雜之關係。特別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人都能將國民保險與「少林」「對號入座」在一起,而一提到太安保險很多行業內人士第一時間能對應起來「魔教」。
更有不少機構的領導視自身為「保險門派」的代言人,在展業及增員過程中一定會亮出自家的名號,類似於「亞洲第一大」、「副部級央企」、「名族保險」、「三馬同槽」等,像極了武林高手在正式過招前一定會先自報家門。到底具備哪些「獨門絕學」似乎不重要,一定要把自身的特殊化搞好喊透,越玄幻越精妙,最好是光聽著名號就嚇得拱手投降。
但凡是江湖就一定有恩怨和不和,保險圈子裡更會稍不講究就埋下恩怨的種子。尋常的日子裡各位大佬可能相安無事,一旦存有業務競爭或項目競標時,各種爭鬥比拼就會變得無處不在。
夏成才自從走上這條不凡「險途」起,一直恪守共贏理念和開放心態。他極力淡化行業間的零和拼殺和爾虞我詐,崇尚創新業務方向拓增量,主張共享傳統業務發展機會,不會以己之長碾壓對手的劣勢剛需。作為保險行業的新銳力量代表,夏成才在行業里的口碑極好,他牽頭負責的項目或者活動往往能得到行業的普遍認可。
常鑽則不然,他在行業里積累了能量,也留下了不少恩怨恨愁。雖然縱橫馳騁保險「江湖」幾十年,行業地位擺在那裡有「不怒自威」的氣場,但處於明處要位的他時而如履薄冰,他從來不敢忽視這些年埋下的「義債種子」。只要一想起身後隨時可能出現的報復之暗箭,這位國民保險的老將常常夜不能寐。
深圳的保險行業是國內保險行業改革和創新的要地,很多新的模式和方向都從這裡萌芽或者落地。國民保險是國內最早、最大的保險公司,國民保險深圳分公司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國內財產保險行業的「老大哥」,國民保險深圳機構如何在市場份額和業務增速上持續領先區域市場,這是一個困擾和折磨歷任老總的難題。
常鑽為了迅速確立在國民公司的威望,自他掌舵深圳分公司后,花了巨大代價去疏通政府及監管關係。這就不可避免地牽涉到了一個敏感的問題——站隊問題。常鑽以利益「開啟快車道」的同時,也迅速地站到了他背後眾多支持者的「政敵」或「宿敵」的對立面了,「顧此失彼」的弊端由此顯現。
待常鑽想要去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時,已經是眾多「間接」仇家集體復仇的難熬之階段。
一段時間裡,常鑽所帶領的國民保險深圳分公司成了工商、保監局、稅務的「眾矢之的」,各種投訴的調查鋪天蓋地地冒出了。連他們用了幾十年的「亞洲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的宣傳語也生了不少事端,放置在各大十字路口的遮陽棚上的標語竟招來了工商和消協的「聯合問候」。幾個共保或者創新的民生保險項目也面臨投訴、訴訟風波,保監局和金融辦都高度關注,稍有不慎他常鑽就得在深圳再做一次被告。
作為常鑽的獨子,常民也未能在這場莫名的風波里「獨善其身」。恰巧人處厄運時處處難順,一次小小的失誤也能將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記住網址http://m.bqge。org
寶安區交警大隊的一名副隊長與工商局的一名副局長是戰友,他們同時收到「共同老師」的暗示,要用非常規手段去「規範」下行業的競爭格局,國民保險的發展需要支持,但是不能完全擠佔了太安保險的發展空間。
恰巧常民在寶安被警察抓了,理由是他將車停在核心路段的馬路邊做「有傷風化」的事情,嚴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公序良俗,同時涉嫌酒駕。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警察上車取證時發現了捲縮在車後排的張蕊,此刻她竟然赤身裸體、一絲不苟。那個畫面能那讓人尷尬得想自盡了之。
經過簡單盤問后,張蕊很意外地被釋放,而常鑽則直接被刑拘帶走。
得知此事後,常鑽第一時間撥通了夏成才的電話,他需要藉助夏成才在政法界的校友力量,以最快的時間和最小的代價去平息最近連環厄運的不堪後果。
夏成才接到常鑽的電話時,一臉愕然地呆坐在哪裡,一時間竟然不知所措。
他無法想象張蕊是怎樣一步步和常民發展到這一步,也不敢確認二人「車震」被交警逮個正著的真實原因,還有常民當時停放車輛的地方能否被定義為公共區域及他駕車前有沒有喝酒呢?
站在創保科技創始掌舵人的立場,夏成才特意關心團隊里任何成員的安全,他不想看到跟隨自己多年的兄弟姐妹最後無法得到公正的待遇。
可是,常民的問題著實棘手,「救與不救」及「怎樣去救」一時間困擾著夏成才。
如果常民最終遭遇法律的制裁,那相牽連的人員和企業必定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常鑽可能也會從權力的巔峰跌落到現實的深淵,張蕊也將成為「車震門」或者常鑽門事件的女主角了。
一時間,張蕊的個人名聲跌落到谷底,公司里男男女女的好事者開始以有色眼鏡看她,連「蕩婦」、「**」、「綠茶婊」這些常人難忍的辱人稱號都扣在了她的額頭上。
楊丹早就看張蕊不順眼,工作之外二人不會有太多交集,均以避而遠之的態度去削弱對方的實際存在感。尤其是當楊丹懷疑張蕊曾經與夏成才有過曖昧之往事時,她暗自將這種「不爽」的內在情緒轉化為赤裸裸的「怨恨」。自然她就全面性、立體式地大肆宣揚了「楊丹車震」門事件,為張蕊名聲的破滅發揮了重大「助推」作用。
一切江湖恩怨和愛恨情仇看似無形,卻非無影,它們能潛伏多年,暗自發酵,待一個巧合的「時機」到來后迎面撲來。這些新怨舊仇爆發出的無限負能量,足以擊垮任何一個身處保險「江湖」的「保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