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騎兵火力線
從西南方向殺來的正是一支阿拉伯的騎兵。對於很多阿拉伯人來說,當年穆罕默德建立的阿拉伯帝國的輝煌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一樣,雖然,現在的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而且周圍強敵林立,但是對於所有阿拉伯人來說,強大永遠是他們的夢想。而且,他們一直將阿拉伯半島上的沙漠當作了自己的根據地。這次,明軍突然殺來,雖然讓他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不過這些在沙漠中土生土長的阿拉伯人並不準備屈服,他們要用最猛烈的抵抗來對付明軍的入侵!
??正如同所有的民族一樣,即使內部再分裂,當外來的敵人強大到足以毀滅整個民族的話,那麽團結抗戰是唯一的選擇。阿拉伯人已經遭受了太多的欺辱,從蒙古人開始,然後是帖木爾帝國,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後,數百年來,阿拉伯世界都處於分裂狀態。雖然從蒙古人到突厥人,都給阿拉伯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但是這些外敵並沒有強大到足以消滅整個阿拉伯世界。不過,在明帝國的軍團出現在了兩河流域之後,阿拉伯世界受到的威脅就驟然升級了。最為讓阿拉伯人感到驚恐的是,明帝國的皇帝竟然不信回教。顯然,在阿拉伯人,乃至所有回教徒的眼裏,明帝國都是一個異教徒的帝國,是他們最強大的敵人。
??可以說,宗教的力量在阿拉伯人的身是和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說蒙古人,突厥人也算是威脅的話,這些曾經征服過阿拉伯世界的民族最後都被阿拉伯人用宗教的力量給反征服了。進入西亞地區地蒙古人最終信封了回教的真主阿拉,突厥人建立起來的帖木爾帝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白羊王國,黑羊王國這些國家也都先後將回教定為了國教。顯然,在阿拉伯人看來,他們沒有被外族所征服,而是他們用思想的力量征服了這些外族。不過,這個辦法,在明帝國的身上其實並不管用。
??明帝國的特點已經決定了,宗教僅僅是,也隻能是為皇權服務的,皇帝的權力遠在宗教之上,沒有任何一支宗教力量能夠淩駕於皇權之上。就算在此之前的元帝國時期,雖然很多蒙古人都信了回教,而且還影響到了很多漢族人。但是,回教永遠都不可能在明帝國成為國教,明帝國的皇帝更不可能信奉回教。甚至連明帝國的絕大部分百姓對這個外來的宗教都不敏感。
??在阿拉伯人看來,這顯然是無法接受的。如果他們無法用宗教的力量征服明帝國,而最終又被明帝國給擊敗的話,那麽阿拉伯世界就完蛋了,而阿拉伯人建立起來的宗教勢力也必然倒台。到時候,那些已經信奉了回教的國家也將脫離宗教力量的統治。這對整個阿拉伯世界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那麽,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阿拉伯人是沒有選擇的,他們隻能夠奮起抵抗,用他們所有的力量來抵抗這個數百年來出現的最為強大,也是最有可能滅亡阿拉伯世界的敵人。
??在沒有國家的統一領導,部落勢力戰局了主要地位的阿拉伯世界,就算所有的阿拉伯部落酋長都認為必須要聯合所有的力量來對抗明帝國的時候,阿拉伯的部落仍然沒有統一起來,而是選擇了一種效率低下的辦法來戰鬥。這就是各個部落分別出兵迎戰明帝國大軍。當然,為了能夠協調行動,十多個地位崇高的酋長共同決定,所有部落的軍隊都要接受統一的指揮。即使,這個統一指揮的司令部的影響力並不大,僅僅隻是名義上的統一而已。但是,這也總算是聯合行動吧。不過,對於強大的明軍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這隻能讓阿拉伯各個部落的壯年男性走上送死的道路!
??這次向明軍挑戰的,就是六個主要部落的軍隊。而從西南方向而來的這股阿拉伯騎兵的數量是最多的,達到了一萬八千人,這要比近衛軍偵察兵的判斷還要多出三千人馬。梁嶽並不知道這一點,不過這並不重要,對於接下來的這場騎兵之間的戰鬥,一萬五千敵人,與一萬八千敵人,對近衛軍來說,並無太大的分別。
??在此,不得不首先介紹一下楊天奉的第五軍在奧斯曼帝國境內,圖茲湖與克澤爾河之間的一場大規模的,非傳統意義上的騎兵交戰。
??當時,第五軍已經完成了突擊行動,正準備撤回白羊王隊的後方,而楊天奉親率一萬名騎兵斷後。結果,他們被一支三萬人馬的奧斯曼騎兵攔截了下來。在幾乎失去了與其他部隊的聯係,而且沒有任何時間讓楊天奉來部署防禦陣地的情況下,楊天奉極為大膽的選擇了用騎兵臨時組織防線,將一萬名騎兵排成了三排戰線,這些騎兵都沒有下馬作戰,而是直接用馬槍在馬背上組織防線。
??這是騎兵次在馬背上用馬槍進行大規模作戰,而且這也是明軍,乃至全世界軍隊次采用如此的騎兵戰術。當時,楊天奉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所以隻能孤注一擲,結果,這場戰鬥給騎兵提供了一種新的作戰方式,一種能夠將火力與騎兵的機動能力完美結合起來的戰術,一種將會對騎兵作戰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戰術就此誕生了。
??戰鬥的經過並不複雜,奧斯曼帝國的騎兵發現明軍就一萬人左右,而且也排列成了寬大的騎兵戰線,所以立即就發動了衝鋒。不過,明軍並沒有衝鋒,而是在楊天奉的指揮下,用馬槍進行了一次大“屠殺”。雖然馬背上的騎兵在使用馬槍的時候必然會降低射擊精度,不過,這對大規模作戰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明軍必須要在戰鬥中保證彈雨的密度,也就是射擊的速度。
??十發裝填的馬槍在這裏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而且三排戰線的騎兵輪番向後撤退。打完了子彈的騎兵自動撤到最後麵去裝填子彈,由後麵的一排騎兵來頂替他們。雖然騎兵的戰線在不斷的後退,不過,戰線上的槍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彈雨非常的密集,在第五軍騎兵戰線前一百步的範圍,簡直就成了奧斯曼帝國騎兵的禁區,任何進入這一範圍的奧斯曼騎兵都將遭到如同暴風雨般密集的彈雨打擊。
??顯然,奧斯曼帝國的騎兵還沒有搞清楚是怎麽回事,他們的進攻就徹底的失敗了。在用馬槍殺傷了兩萬多敵人之後,以逸待勞的明軍騎兵發動了反擊。現在,他們丟掉了馬槍,拿起了短銃與戰刀,最後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已經徹底失去了勝利信心的奧斯曼軍隊被徹底的擊潰了。楊天奉在發明了一種新的戰術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場完全的勝利。
??後來,楊天奉充分的總結了這場戰鬥的經驗與教訓,改進了其中的一些缺陷,並且擴大了使用範圍。後來,第五軍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楊天奉還讓騎兵在慢速推進中試驗了使用馬槍作戰的能力,結果也讓他感到比較滿意。隻要戰馬不快速奔跑,以戰線方式推進的騎兵部隊可以在進攻中有效的發揮出馬槍的威力。顯然,這豐富了騎兵的進攻戰術,同時也讓明帝國的騎兵在告別了弓箭之後。次在進攻擁有了一種有效地,殺傷距離達到了三百步的武器。
??這次,梁嶽所采用的正是這一戰術。當然,梁嶽早就從楊天奉的戰鬥總結報告中掌握了這種戰術,而且近衛軍也進行過幾次相關的訓練。相比而言,近衛軍的紀律性還要更好一些。隻要能夠保證戰線平行推進,並且保證一條戰線上的官兵能夠同時射擊,同時前進,同時撤退。那麽,這種戰術在穩步進攻中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能夠在穩步推進時擊潰敵人,迫使敵人逃跑的話,那還能迅速的把騎兵的速度發揮出來,最終殲滅敵人。
??按照朱祁鈺的吩咐,這次梁嶽隻安排了五千名官兵來對付西南方向上的阿拉伯騎兵,而他自己則帶著另外一萬五千名近衛軍去了別的戰場。留下的這五千名官兵在一名上校軍官的指揮下,迅速的排列成了三排騎兵戰線。這次,他們抽出的不是刀鞘裏的戰刀,而是別在馬鞍後麵槍筒裏的馬槍。
??三天戰線上的近衛軍官兵迅速的做好了戰鬥準備,而每一條戰線正中間都有一名負責指揮戰鬥的軍官。這名軍官的位置稍微靠前一點,他沒有用槍作戰,而是用手裏揮舞的軍刀來指揮每一次的射擊,以此盡量集中火力。而與這五千明軍騎兵對陣的,正是那一萬八千名阿拉伯騎兵。
??在不了解明軍騎兵新戰術的情況之下,阿拉伯騎兵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通過明軍騎兵的陣型判斷明軍要與他們打對攻戰。顯然,在阿拉伯人看來,僅僅五千明軍騎兵,如果真要用馬刀來決定勝負的話,那絕不是他們的對手。而且,阿拉伯騎兵手裏還有弓箭,有巨大的兵力優勢,他們有著絕對的信心消滅掉這股明軍騎兵。當然,事實遠非如此。
??阿拉伯騎兵的弓箭是非常厲害的,當初連蒙古人都有點懼怕。不過,阿拉伯人用的都是短弓與短箭。這種長度比較短的箭矢雖然在近距離的飛行速度很快,不過在遠距離交戰中,其能量很小,超過一百五十步之後,殺傷力就非常低了,隻在近距離作戰時才能發揮出短弓射擊速度快的優點。顯然,一百五十步的射程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當時近衛軍的官兵都有全套鎧甲,連戰馬都配備了鎧甲,要想射穿明軍官兵身上的鎧甲,恐怕在五十步的距離之內都有問題。
??阿拉伯人使用的是傳統戰術,即手持彎刀的騎兵在前麵衝鋒,而使用弓箭的射手在後麵掩護。不過,對於明軍來說,這樣的戰術是沒有半點用處的,而且這也是阿拉伯人災難的開始。
??當時,阿拉伯騎兵中,幾乎沒有人穿戴金屬鎧甲。一是阿拉伯的手工業確實不發達,鋼鐵產量不足以為軍隊提供更多的武裝。二是在沙漠地區作戰,如果隨時都穿戴金屬鎧甲的話,那不被敵人殺死,都會被熱死。大部分阿拉伯騎兵身上是沒有鎧甲的,最多就是一套用皮革製造的單薄的胸甲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近衛軍官兵手裏的馬槍,足以在三百步的距離上輕易的擊斃這些阿拉伯人。甚至在三百五十步到四百步之間,馬槍射出的子彈仍然有著足夠的殺傷力。對阿拉伯射手的短弓來說,這個距離確實是太遠了,就算他們采用拋射的方式,也不可能將輕盈的短箭射到兩百五十步之外。也就是說,雙方手裏的武器在射程方麵的這一百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就已經決定了這場戰鬥的勝負。
??當爆豆般的槍聲響起的時候,密集的彈雨立即撕裂了阿拉伯騎兵的身軀,連同他們胯下的戰馬也一同遭殃。而隨著距離接近,子彈撒布的範圍就越下,命中率也就越高。當時,就算是最普通的近衛軍士兵,也能夠在馬背上用馬槍準確的射中一百五十步外的人體靶,當然前提是戰馬得原地不動。
??這長戰鬥基本上沒有什麽懸念。當前兩批進攻的八千多名阿拉伯騎兵紛紛倒在了彈雨中的時候,明軍無一傷亡,而當阿拉伯人發動第三次進攻的時候,他們集中了所有的騎兵衝鋒,將沒有用處的弓箭都丟掉了。而這也是傷亡最慘重的一次進攻,近七千名阿拉伯騎兵在到達明軍麵前的時候就被射殺了。這簡直就是一場屠殺,而操刀的一方幾乎沒有為戰鬥付出任何的代價。
??當指揮作戰的近衛軍上校軍官下達了進攻命令的時候,三排戰線上的近衛軍開始緩步推進,戰馬並沒有奔跑,而是在快步前進,這足以保證馬背上的官兵能夠繼續使用馬槍作戰。而在最後一股阿拉伯騎兵準備轉身逃離戰場的時候,排的一千多名近衛軍官兵這才策馬奔跑了起來,將騎兵的速度發揮了出來。而這種由緩步推進到快速進攻的轉變,也僅僅隻有騎兵才能夠做到,步兵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