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華夏的皖南地區,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名叫兩境山。

  這山高888米,縱深16666米,因處皖南多雨地區,樹木茂密,物種繁多。

  兩境山上有兩塊奇石,一塊名叫風動石,石重不可知,高兩米,寬三米。是一種輕風吹,綿力揉就能讓它劇烈晃動,大風大力施加其上卻紋絲不動的奇石。

  一塊名叫卧蟬石,石長五米,寬兩米,高兩米。石如蟬俯卧山上,沒有任何人工雕飾卻顯栩栩如生,乍一看真如一隻活著得巨蟬一般,是一塊不得不令人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

  兩塊奇石的來歷已經不可考,據老一輩說,這石頭是兩境山出現時就已經有了。

  至於兩境山何時出現?反正查閱到當地有文字記載的史籍時,這山就已經有了。

  按理說,兩境山上有這兩塊奇石,而且山齡悠久,應是一處旅遊勝地吧?再不濟,也得是網紅打卡地吧?

  其實不然!

  之所以會這樣,咱還得從兩境山的怪霧說起。

  兩境山海拔不高,但詭異的是,這山時常會起霧。而且這霧也是時刻透露著詭異,有時白有時紅,甚是奇怪。

  常年生活在兩境山周邊的居民,更是有一句順口溜:

  兩境山,黃金殿

  白霧起,千金現

  兩境山,閻王殿

  紅霧出,人不見

  這順口溜說的是,白霧出現的時候,進山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但如果是紅霧出現,甭管你什麼身份,進去了就沒有出來的時候。

  當地人將這順口溜當成鐵律一般執行,從不會在紅霧時候進山。

  但,外地人卻不一樣了。

  曾經就有幾個外地大學生為了找刺激,紅霧出現的時候進了山,然後就這麼離奇失蹤了。

  當地公安部為了找這幾個學生,更是發動近五千群眾進行地毯式搜索,找了一個禮拜,幾乎是把兩境山深耕了一遍,各種不知名動植物找出近百種,愣是沒找到幾個大活人。

  當地所屬的救援隊也曾帶著諸如熱感應儀,無人機等等先進設備進山排查,可愣是一丁點痕迹沒有,彷彿就是憑空消失一般。

  最後,警務部門不得不按照失蹤人口進行結案,這在當時當地轟動一時的大學生驢友失蹤事件愣是定性成了無頭公案。

  此後,當地的政府部門,在進山的各處都插上了「紅霧出現禁止進山」的標識,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發展,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提升,千禧年後越來越多或是找刺激或是獵奇的網紅、主播無視規勸,執意紅霧出現時進山,生生鬧出一出出人間慘劇。

  一些電視台和網路節目在聽聞了兩境山的事情后,紛紛帶著長槍短炮前來一探究竟。

  這一來不打緊,但卻把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嚇了個不輕。

  兩境山的紅霧如果是杜撰的,記者電視台什麼的,來了也就來了,報道也就報道吧。最多不過是當一樂子,笑過了就完事。

  但,當地人都知道,紅霧的事可是真的。

  人口失蹤也是真事,賴都賴不掉。

  五千人的地毯式搜索,別說人了,連點痕迹都找不著,彷彿就是憑空消失一般。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這種根本沒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怎麼向社會交代?

  怪力亂神么?那可是性質錯誤,比不解釋後果更嚴重!

  但,真敢不解釋么?在這個鍵盤即是正義的社會,從南天門到奈何橋,不用等公交,瞬間就給你送到。

  難題,天大的難題!

  正當作者敲下這行字,自己也沒想到解決辦法而一籌莫展的時刻,要不怎麼說南方人聰明呢!

  記者來,你當地不能沒理由的攔著吧?

  當地基層幹部,組織了一幫群眾,在兩境山上各個地方前後挖上了數十個池子,然後都給續上了水,順手的還在這些池子旁豎了幾塊牌牌,上書:

  皖南野生鱷魚繁殖基地!

  有人會問,這招會管用?野生鱷魚繁殖基地,這野生鱷魚上哪去找去?!

  管不管用,咱後文接著嘮。但這野生鱷魚繁殖基地為什麼需要鱷魚?老婆餅里也沒老婆啊,連做的人都不一定是你老婆啊!Tooyoungtoosimple!

  書歸正傳。做了這些之後,當地政府熱情接待了來訪的各路人員,並且暗地裡悄悄暗示,這野生鱷魚基地是假的,咱這山上有兵,有炮,是個有大秘密的地方,你要進咱是不能攔著,但出了事咱可就管不著了。

  這種暗示,近乎已經直白的說,這裡就是秘密軍事基地,你拍我們不攔著,但泄露了啥,到時候可得自己兜著。

  記者、電台是嚇大的么?

  你別說,有時候還真是。

  畢竟咱前面也說了,這是皖南名不見經傳的小山,能關注到這裡新聞的,可想而知對方會是什麼格調。真要是那些見慣大風大浪,背景深不可測的大佬電台,指不定節目最後會告訴你,失蹤的人都從小路回家了。

  果然,這招還真有效,一些原本奔著紅霧來的「解密專家」們,被兜著帶去拍幾張十萬年才能衍生出的鐘乳石筍,五千年文化薈萃誕生的巨型硯石等等,原本的注意力瞬間就被轉移了。

  再加上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交易。「專家」們奔著流量來,帶著流量走,順手的還促進了一個文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皖南小城的經濟發展。

  要不怎麼說有時候就得看機緣呢。

  改革的春風被珠三角截胡了;在起一輪吧,魔都自貿自摸了;本來琢磨著蹭張長三角的船票,結果大輪啟航了。

  原想著一窮二白得做點什麼,結果經濟就這麼離奇的盤活了。

  小城的經濟發展了,各種就業機會也就多了。

  兩境山附近原本都是一些貧窮的居民,以往科技不發達,經濟落後,居民靠山吃山,一家家就指望著從山裡帶出些啥。

  隨著就業機會的增多,這些居民多了一些創收的選擇。畢竟,也不是誰天生就想拿命進山,賭能遇上三瓜兩棗的。

  慢慢的,進城打工的,成了先富。先富帶動落戶,后富基本都是拆遷戶。

  兩境山的居民,搬的搬,拆的拆,十幾年的時間幾乎就沒剩下幾戶。

  隨著兩境山附近的村落凋零。當地政府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紅霧的麻煩,便以已擴大野生鱷魚繁殖規模的名義,徹底回收了居民的田地,一發糖衣炮彈下,兩境山自此與他們漸行漸遠。

  也正是如此,兩境山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終於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始,徹底被封山了。

  於是,隨著兩境山的故事落幕,我們的故事至此終於開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