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張伯行操守清潔
清朝康熙年間,有位巡撫叫張伯行,他一貫清正廉明,剛直不阿,對上敢於揭露位高權重的貪官汙吏;對下勇於為民請命,解危扶困。 有一年,張伯行正任江蘇巡撫,在省裏鄉試其間,總督噶禮與考官沆瀣一氣,收賄舞弊。發榜的時候,蘇州城學子揭露出舞弊內幕,一時間滿城風雨,考生們群情激憤。 消息傳到京城,康熙震怒,下旨責成戶部尚書會同江蘇總督噶禮和巡撫張伯行等共審此案。噶禮因為在這次鄉試中索賄受賄達五十萬兩之多,所以在審案中暗地作梗,於是審查了一個多月仍毫無結果。後來張伯行根據各種線索,多方訪查,終於弄清了內幕實情:噶禮身為國家命官,不但不主持公道,反而貪贓枉法,營私舞弊。於是,張伯行不顧噶禮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拚上身家性命,上書彈劾噶禮。 噶禮長期以來索賄受賄,為了錢財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同時,他又是個陰險狡詐,心狠手毒的陰謀家。當初張伯行上任江蘇巡撫時,有個朋友出於善意,勸他按時例給噶禮送上四千兩銀子,圖個官運通達。張伯行早就對這種做法深惡痛絕,當場便拒絕說:“我為官,誓不取民一文,所以也沒有銀子饋贈上司。”噶禮見張伯行沒像其他新官上任先給自己送銀子,大為不滿,耿耿於懷。這次鄉試舞弊案發後,審案班子裏的諸名官員都好通融,睜隻眼閉隻眼地裝糊塗。唯有張伯行拒不買賬,而且秉公追查毫不馬虎。於是,他買通了朝廷官吏,用重金買出了張伯行的奏疏,用編造好的故事誣陷張伯行受賄作弊。審案的官吏們懼怕噶禮的權勢,明知此案有假,卻附和沉默。因為案子越搞越複雜,撲朔迷離,真假難辨,康熙隻好先將張伯行和噶禮一並解職,私下另派心腹破案。 張伯行被解職後,先被押到揚州,四個月後又被押回蘇州。途中,大批百姓扶老攜幼前來慰問張伯行,有位老先生流著淚說:“公在任,隻飲江南一杯水;今將去,無卻子民一點心!”張伯行深感百姓們的一片真情,收下了一把青菜,一塊豆腐,以示清白之誌。揚州的老百姓怕張伯行途中遭到壞人的暗算,數萬人自動組織起來,在長江沿岸護送押解張伯行的船隻。 大貪官噶禮長年搜刮民脂民膏,金銀珠寶無數,派出大批心腹四處打點,賄賂審理此案的官吏,結果罪大惡極的噶禮逍遙法外,而正直清廉的張伯行反被革職查辦。這個消息一傳出,舉國震驚,揚州、蘇州的學子百姓紛紛上書朝廷,要求公審此案。 事情越鬧越大,康熙為了平定民心,他親自審理此案,終於真相大白。張伯行受到表彰,官複原職。 喜訊傳出,萬眾歡呼,江蘇的學子和百姓家家門前都貼上了一張紅幅,上麵寫著“天子聖明,還我天下第一清官”。 簡評: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張伯行這段話堪稱為官者的金繩鐵矩。康熙朝先有天下清官第一的於成龍後有天下第一清官的張伯行,清廉為政之風蔚然而成,出現了空前絕後的清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