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邵嗣堯清廉慈惠
邵嗣堯,字子昆,清代山西猗氏(今山西臨猗人。 邵嗣堯在康熙九年考中了進士之後,做了山東臨淄縣知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他立誌恪盡職守,為老百姓辦事。上任伊始,他先是做了兩個方麵的工作:一是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事,積極鼓勵農人發展生產;二是利用業餘時間,著述了《勸農續言》,在農村散發,以此開化農人。 康熙十九年,邵嗣堯任柏鄉(今河北柏鄉)知縣以後,致力解決當地的“水利失修,火耗繁重,差役擾民”三大弊病。 他組織興修水利,使農田灌溉條件得到了相應的改善。所謂火耗,就是為彌補所征賦稅銀熔鑄時造成的損耗而加征的稅額。而火耗的數額大都由地方官自行製定,這也就成了曆來贓官中飽私囊的門路之一。 邵嗣堯為了徹底解決“火耗”問題,他先是下令減少火耗的征收,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邵嗣堯對差役實行嚴格管理,不許下鄉擾民。解決了水利、火耗以及擾民的弊端,社會風氣為之一振的。 一次,有人建議開滏陽河,以通舟楫,直隸巡撫於成龍通知邵嗣堯做出安排。邵嗣堯親赴滏陽河,沿河做了詳細調查,並反複征求沿岸農民的意見。最後,他呈文於成龍說:“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歸商賈,挑浚之害歸窮民矣。”於成龍終於采納了他的意見,事情到此為止了。 邵嗣堯嚴格執法,不避權貴。大學士魏裔介是邵嗣堯會試座主,恰恰又是柏鄉縣人,當其家人犯法時,邵嗣堯不顧師生情麵,依法辦理。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康熙二十九年,邵嗣堯以“清廉慈惠”授江南道監察禦史。次年,又出任直肅守道。不管工作有何變化,邵嗣堯仍然始終如一,率己正屬,杜絕賄賂,勤奮工作。 邵嗣堯始終沒有違背自己當官之初的誌向,他任官二十餘年,死後竟“身無長物”,還是同事湊錢為他辦了喪事,才得以安葬。然而,老百姓思念他,為他建立了祠堂,供奉他的肖像以祭祀他。 簡評: 火耗征收大於實際所耗是全國都存在的,上書皇帝規範火耗征收的大有人在,唯有邵嗣堯切切實實讓百姓少掏了銀子。雍正後來施行火耗歸公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說是解決也不過是這一項不再可以作為官吏撈錢的名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