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石奢自請死罪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石奢的,曾做過楚昭王的相。這個人辦事公正,執法很嚴,從不阿諛權臣,回避貴族,無論是誰犯了法,他都堅持按法治罪,那些貪官們都非常害怕他。 有一次,石奢出京去外地視察,在路上遠遠看見前麵一人正在行凶殺人,便飛快跑向前去,一心要抓住這個殺人犯。不料,殺人犯竟是他的父親,使石奢大吃一驚。他一下子愣住了,依法父親是要被殺頭的。哪有做兒子的對自己父親用刑的呢?豈不又犯了大不孝嗎!想到這裏,石奢腳步慢下來,他的父親則逃跑了。 這件事無人知道,可是石奢心裏非常不安。於是用繩子把自己綁起來上朝,請求楚昭王給自己治罪。 楚昭王見石奢自綁上朝,請求治罪,驚訝不已,忙站起來 問:“你犯了什麽大錯?怎麽自請治罪呢?”石奢沉痛地說:“我昨天在路上看見一個殺人犯逃跑,便急速上前捉拿,沒想到就是我的父親。我如果把父親問罪,是不孝;我身為執法大臣,廢法縱罪,就是失職,罪當處死。”楚昭王不想治石奢的罪,就勸阻,石奢堅持自己有罪,楚昭王考慮到石奢平時執法公允,忠於聖上,現在又能主動地知過請罪,十分難得,便赦免石奢及其父親了。石奢堅決地說:“大王下令赦免我的罪,這是大王對我的恩惠。但國家的法令,決不能因我廢弛。現在依法領死是我的職責。”便毅然決然地伏劍自殺了。這件事對滿朝文武震動很大。石奢生前雖然犯了違法庇父的錯誤,但他卻用請死自刎的行動維護了國家的法令,所以仍然長期受到人們的稱讚。 簡評: 君子慎獨,石奢的自刎而死並非“畏罪”。石奢正是由於忠於自己的職責與倫理道德,才會陷入情理兩難中。即使是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心中的信念,不因一己之私而罔顧執法,是為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