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玄武謎葬 第一百三十二章 琵琶洲之琵琶船葬(中)
老朝奉的堂主來報說在琵琶洲附近打探到消息了,眾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裏全都竊喜。
琵琶洲又被金陵當地稱之為琵琶湖,是金陵有名的紫荊山風景區的一處景觀,前文所提琵琶洲有三湖,琵琶湖;小琵琶;琵琶灘,屬於整個紫荊山風景區一塊。紫荊山風景區其他地方,我們就按下不表,因為和故事的內容沒有關係。
而在琵琶湖往南去三十公路有一處叫蔣王廟,老朝奉一名堂主就是在蔣王廟打聽到了一些關於琵琶湖的傳說。
蔣王廟地界上的人稱小琵琶不叫小琵琶而叫古牆湖,琵琶灘叫前胡。傳說琵琶湖在明朝萬曆年間這裏被一段城牆給圍住,當古城牆被拆除之後,這裏就有了三個湖泊,最小的被稱之為前湖,因為中間湖泊邊上有一段殘存的古城牆被稱之為古牆湖,而這段古牆至到明末後才消失無蹤。這個傳說被記載於當地的一座寺廟裏,但是在特殊年代的時候,這個寺廟被破壞了,所以隻有口口相傳的傳說。
沈一凡聽到這個傳聞之後,更加確定琵琶洲下必定有大墓的可能性,他立即讓柳瑤派人去查找明朝萬曆年間發生了什麽事情和琵琶湖有關的?
安排完之後,沈一凡一刻不停立即帶著方子等人趕往了小琵琶,他想看看現在能否還能找到那段鹽湖的殘牆遺址。從賓館開車去小琵琶也就二十來分鍾的路程,到了小琵琶湖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大家沿著小琵琶湖走了一圈。
沈一凡停在的沿湖西側一地,這一個地方被修建成一個沿湖觀光的平台,地上全都是高低不平的青磚,簡單的建造了一排欄杆,放了幾張木頭長椅,看著有些荒涼,一看平日裏就沒什麽人來。
小琵琶湖的西側靠山腳,他們站的地方正好是山腳沿湖的一塊平地,沿著湖邊和山腳有一條寬大概有兩米的筆直道路,而道路上也是青磚鋪設,滿地的落葉。
沈一凡蹲下來看了一下說道“應該就是這裏。這裏就是傳聞殘牆遺址。”
大家一聽也蹲下身子看了一下,那些鋪設地麵的青磚都是寬半米長一米的大石條鋪設,道路上也是如此。
沈一凡說道“這些青磚其實就是城牆的牆基,明朝時候朱元璋對城池建設有非常嚴苛的要求,每一塊石頭必須長一米寬半米。明朝時期建築城池圍牆都是按照這個要求。”
馬達在一旁說道“在湖邊建造圍牆,隻是為什麽?”
沈一凡說道“西安明長城的磚塊也是這個尺寸,按照這個城牆根基的要求,這圍牆起碼有十米高,和防禦城牆相似,我們站的地方應該是城牆烽火台。”
方子說道“這能斷定什麽?”
沈一凡說“斷定老朝奉在蔣王廟打聽來的傳說確有其實。你們有沒有想過,明朝萬曆年為什麽要在湖邊建造城牆,而且是沿著湖建造,那為什麽三個湖泊中間地帶沒有發現古城牆的遺址呢?”
沈一凡的問題似乎是問給自己聽的,話語一落似乎想到什麽,說道“下一鏟子看看。”
方子應了一聲,從背包裏掏出洛陽鏟就朝土質鬆軟的地方下來一鏟子,帶出了一些根須和泥土。
方子和沈一凡同時聞了一下,方子說道“好像有血腥味。”
馬達在一旁驚訝的說“是血墓?”
方子笑道“馬達!我跟你普及一下這盜墓這檔子事。古墓的夯土層有很多種,有糯土層;血土層;黃土層等等。我們這鏟子上帶出有血腥味不代表就是血墓,也有可能是血土層。”方子似模似樣的又說道“這個血土層有肯能是當時用動物血,也有可能是用人血。”
沈一凡並沒有理會方子,還是蹲在地上看著洛陽鏟打出來的一個小洞,帶著手套兩隻手指沿著小洞裏麵邊上掛了一下,放在鼻子上聞了一下,自言了一句“沒有青草味,也沒有泥土味。應該熟土。”
什麽叫熟土?就是將泥土放在大鍋裏烹炒過,這種泥土生長不出植物,但是韌勁比一般泥土要強上還幾百倍,所以一般都會用於建造古墓的夯土層。
正如方子說一般,古墓的夯土層有很多種,他們洛陽鏟打出來的泥土裏,有血腥味應該是血土層的一種,從這一點猜測,這裏已經是古墓的範圍之內了。
至於這個古墓有沒有危險,單憑這一個洛陽鏟打出來的洞,不能草率決定。
方子在一旁問道“要不要在下兩節?”
沈一凡點點頭,方子就又一次下洛陽鏟,接著用力拍下一段,轉了幾圈又拍下一段,但是怎麽拍也拍不下去了。
方子說道“打不進。是不是到底了。”
沈一凡說“拔出來看看。”
洛陽鏟出來之後發現帶出來一些白色的粉末,方子叫道“石灰?”
沈一凡微微一笑說道“有意思。四五米就碰到石灰層。”
三牛問道“什麽意思?”
沈一凡說道“一般碰到石灰層就裏古墓不遠了。但是這裏已經被政府開發過,四五米就碰到石灰層,為什麽沒有發現有古墓的痕跡呢?”
方子說道“會不會是陪葬陵?”
沈一凡一擺手說“不!不是陪葬陵,如果有陪葬陵也一定會發現。”說完,沈一凡拍了拍手說“我們回去。”
三牛和馬達對盜墓的事情不是很精通,一路回去一直在問,這事情究竟有沒有眉目?
沈一凡點了下頭,將他的想法說了一遍。
沈一凡認為這裏應該是古墓的邊界,最後看到的石灰應該是用來防水的石灰層,這石灰層可能是為了防止湖水滲透,城牆就是將古墓的最邊緣。古墓確實在琵琶湖內,而且主墓室應該就在琵琶湖。
第二天,老朝奉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隊伍全都回來了,收集到消息的人寥寥無幾,有些消息也是沒有用,但是其中有一條倒是很有用。
老朝奉有一支打探消息的人馬,帶回來一個古董,是一艘三帆古船的模型,從模型上看這艘模型的規模很大,惟妙惟肖,甲板上東西一應俱全。
帶回古董的人說,這個物件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東西,花了很大的價錢才收到的,因為這個物件有個船艙內有些蹊蹺,才把它收了回來。
利用內窺鏡頭放入模型中,大家看的有些好奇。模型船艙內沒有應有的東西,而是很奇怪的一間間房屋,船尾的艙內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而房間裏什麽也沒有。
沈一凡說道“這應該是船葬的模型。”
柳瑤問道“這船的形狀有些奇怪。”
沈一凡說道“這船前窄後寬很像是琵琶的形狀,在明朝有一種說法叫琵琶船。這種船有一個說法。”
沈一凡說道“據說鄭和下下西洋的寶船最早的設計樣子就是按照琵琶形狀打造,就叫琵琶船。”
馬達問道“這琵琶湖會不會是明朝時期的一個造船點?”
沈一凡說道“也有可能是船葬。”
因為要等清淤,沈一凡第二天無事可做,就在琵琶灘附近轉悠,到了下午柳瑤匆匆趕來告訴沈一凡,清淤的時候被挖出來一些東西,希望沈一凡去看看。
過去一看清淤的時候挖出來一隻鐵牛,清洗幹淨之後發現這東西應該是明朝時候的東西。鐵牛很大,看上去起碼有好幾頓重,應該和錨一樣的作用,是沉入水底固定什麽的。
沈一凡看到這隻打鐵牛立即叫停了清淤的工程隊,然後匆匆帶上潛水裝備,跳進了湖裏。
過了半個小時之後,沈一凡浮出水麵興奮的告訴大家,已經發現了古墓的入口,立即準備為了節約時間,馬上進入古墓。
這話說的大家都有點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原來看看湖裏什麽也沒有,為何進入下去就能找到古墓的入口。
原來清淤時候帶出來一直大鐵牛果然是船葬使用固定船葬的一個鐵牛錨,好在老朝奉之前帶回來的模型體現出前窄後寬。
按照沈一凡對琵琶灘的推斷,琵琶灘的湖灘是修建古墓時候用來運送大型材料和陪葬品的一個甬道,第一次進入湖裏沒有任何發現是因為到了湖底盡頭斜坡還是沒有結束,經過清淤之後,部分古墓遺跡已經呈現出來,因為清淤而導致固定船頭的一隻鐵牛錨出來,讓沈一凡有了準確的位置認證點。
原來琵琶湖下的船葬為何到現在一直沒有被發現,其原因就是這個古墓不是真真的船葬,而是以船的樣子修建的一座古墓,古墓直接修建在琵琶湖的湖底。
沈一凡在準備下墓的空隙時間內簡單的把琵琶湖底的古墓結果說了一遍。
琵琶湖底下的墓用考古術語來說暫時稱之為琵琶船葬。修建的原理應該是,先在湖的周圍建造一圈城牆,而這城牆的作用不光是為了建造古墓保密的作用也有一定如同堤壩的作用。首先將琵琶湖按照古墓的規模分成三份,琵琶灘為古墓的入口,也是修建古墓的主要出入點,故此湖水的儲存時間最長,要將這水分攤到其餘二個部分,抽幹湖底的水,然後開始在湖底建造古墓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琵琶船葬的船頭。古墓的建造完全是靠著用大量的石頭修建而起,就如同在抽幹水的湖底在修建一座房子一般,巨大的鐵牛錨就是固定壓實古墓基礎的固定樁子,也是防止墓室修建好後水的浮力將古墓浮起來。
古墓的入口其實很不起眼,因為入口是前船甲板上一個長寬五米的正方形入口,因為被大量淤泥覆蓋所以第一次進入湖底並沒有發現這個入口。當將船葬的頭修建好之後,也將原來抽幹的水再次放入湖裏,接著修建中間的陪葬室和耳室。
修建的原理和琵琶灘湖下的古墓入口是一樣的,唯一不同是,為了保證古墓的連貫性會直接將琵琶灘和小琵琶湖之間堤壩做實,也就是三帆桅杆前帆桅的部位,桅杆下方有空間和船頭墓葬空間相連。
同樣的道路琵琶湖下的主墓室也是如此,當古墓全部建造完畢之後,下葬的工序也就完成了。
沈一凡告訴大家,這個古墓應該是修建和下葬同時進行的,每修一段就將墓裏所需要的東西全都放進去,然後恢複湖水,就等同於下葬。
因為分三段修建,而去要保證古墓的牢固性,所以凡是船帆處都是用泥土填充夯實,也就成為現在琵琶湖,小琵琶和琵琶灘。
古墓建造完成之後,為了要掩蓋湖底下的古墓,還會放入大量的泥沙來覆蓋,這樣湖水就會高出水平麵,古城牆就成為囤積高出水平麵湖水的堤壩。
最後隻要製造一次決堤,衝垮所有的圍牆,加上事後人工拆除,以及再造,完全掩蓋到這裏有古墓的痕跡。
沈一凡一般穿著潛水裝備一邊說“查一下明朝此地有沒有出現過水患。”說著就帶著方子等人一同進入了琵琶灘湖底。
沈一凡第二次進入湖底之後在古墓的入口放置了一根熒光棒來標誌,進入漆黑的湖底很容易就能找到古墓的入口。
眾人沒有在入口處多耽擱,合力抬起了入口處的一開石板,抬了半天也抬不起來,再次浮上水麵借用吊機將這塊石板抬動。
石板抬起之後才發現,石板下麵並不是古墓墓道,而是一個水道,長寬和石板大小一樣,筆直而下二米之後直接就是一個九十度的拐彎,再過四五米又是一個九十度往上去的水道,這個水道的如同一個“凹”字形狀。
平行水道兩邊都是一座座栩栩如生的人像,看似像是活人,全都身披鎧甲手持鑄鐵兵刃,等浮上去之後,大家驚奇的發現,這裏居然沒有任何水,水道口竟然是一個正方形的水池。
沈一凡等人依次爬上岸後,眼前一片黑暗。方子打開一根冷焰火,看了下四周,他們正身處在一個大概有四百多平的空間,四周全都是精美的浮雕。
房間內存放了很多古代的樂器,看似如同一個觀賞音樂大廳,水池前麵此次是古代樂隊的樂器,其中很多是青銅人俑,手中持著鼓瑟琴簫。最前麵有一個高台,高台上一張青銅座椅。
沈一凡提醒的說道“小心機關。”
眾人小心翼翼往前行走,來到了牆壁邊上,用手一摸才發現,這浮雕牆壁居然也是青銅的,敲了一下才發現是空心的應該就是一個青銅皮而已。
方子點燃牆壁上的一盞壁燈,接著大廳浮雕銅壁上所有的壁燈全都被點燃,應該是古墓常用的油膏火渠的原理,所有的壁燈貫通一條火油渠,裏麵放滿了油膏隻要一盞被點燃所有的壁燈全都隨著點燃。
隨著壁燈的點燃,這四百多平的空間內所有的東西都映入眼簾,這裏應該就是古墓的演奏大廳,可能墓主人身前特別希望音樂。
浮雕的內容讓大家看的有些驚訝,浮雕講述的居然就是琵琶洲一旦建造這座古墓的事情。
按照浮雕內容來看,琵琶洲確實是王公貴族下葬的地方,明朝之前這裏是一個墓葬群,到了明萬曆年間,此地被明朝一個王爺看中,要修建一座龐大的王爺墓,結果居然將此處的墓葬群一發而空,將墓葬群中的珍寶全部藏於眼前這座船墓之內。
浮雕內沒有說這個王爺究竟是什麽王爺,但是從浮雕上看來,此人手段也是一流,能同時盜發琵琶洲內所有前朝大墓,應該和也是一名摸金好手。
沈一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明朝有名的“觀山太保”,但是浮雕內容,很快又將他的猜測給否定了。浮雕內最後一副浮雕讓大家看的後脖子發涼。
最後一幅浮雕究竟是什麽呢?能讓沈一凡等人後脖子發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