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清末梟雄> 第四百七十一章 窮教育

第四百七十一章 窮教育

  每年的財政預算案總是會引起文武兩屆的劇烈爭端,文武兩屆抄完後,然後是內閣各部門為了怎麽分配各部門經費也會再吵一遍,軍方那邊雖然好一些,但是海陸之爭也比較嚴重,即便是陸軍內部也是存在著諸多爭端,有些人想要購買更多的武器,有些人想要提高軍人的待遇,有些人想要進行多幾次的演習,有些人想要加大對外興安嶺、西北地區的軍事投入等。


  ??總之每年的年底和年初之際,整個帝國的軍政高層們總是會因為預算經費的問題發生爭吵。


  ??每當這種時候林哲就是感到相當的頭痛。


  ??站在林哲的角度來看,財政預算的分配基本上保持一個大概的比例就行了,比如說1862年的軍費分配比例保持在了百分三十五,比1861年的百分之三十七的比例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不過比例雖然有所降低,不過軍費的總額還是略有提高,這是因為帝國國內的農業生產以及工業經濟逐步恢複,並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所以稅收保持了一個較高水平的穩步增長。


  ??1862年的財政預算收入是大約三億圓,比1861年的財政收入多了三千萬,增長的份額主要來之於工商業。


  ??而農業稅、鹽茶等傳統稅收在經過前麵幾年的大幅度恢複性增長後,目前已經是保持了比較穩定的數額,未來不出現太大的變數的話,那麽農業稅等傳統稅收的增長會比較有限。


  ??自1861年後,帝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開始以來工業的發展,如果工業發展不起來,那麽目前帝國的經濟總量就很難出現大幅度的增長,相關的稅收也會難以增加。


  ??在傳統的第一產業飽和之後,帝國如果想要繼續發展經濟,收取更多的稅收,那麽隻能從工商業方麵著手。


  ??而根據財務部方麵的預測,等到1863年以後。也就是說明年的帝國工商業的稅收將會出現大幅度增長。


  ??這倒不是說今年和明年的帝國工商業會呈現爆炸性增長,而是因為很多工業的企業的稅收優惠期即將到期。


  ??從一開始帝國為了推行工商業的發展,鼓勵資本投入實業,是推行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稅收優惠了。


  ??一般企業都會有前兩年免稅,再三年半稅的稅收優惠,如此也就是說諸多在1858年以後建立的企業將會在1863年結束稅收優惠期,開始按照正常稅率交稅。


  ??而帝國的工商業雖然嚴格上來說是從1854年上海商貿區成立之後就已經開始發展,但是真正的大規模發展。尤其是民間資本大規模進入工商業的時候是在1858年以後。


  ??當時的帝國答應了英法聯軍,北伐滿清獲得戰略性的勝利,帝**事上的勝利也是導致了長江下遊地區,尤其是浙江和蘇南地區的安全獲得了較大的保障。加上那個時候帝國開始大力推廣棉紡產業,大量的棉紡工廠在1858年後建立了起來。


  ??而這些企業將會在1863年後為帝國提供大量的工業稅收,如此帝國的財政收入也就能夠迎來一個跨越式發展。


  ??盡管1862的財政收入隻有三個億,比1861年的兩億七千萬隻增加了三千萬而已,但是財務部對1863年的財政預算收入估計是足足有三點五億,而1865年的話,則是預計會有四個億。


  ??如果財務部的估計正確的話。那麽未來兩三年內帝國的財政收入將會得到一個爆發性的增長。


  ??而財政收入的增加,也就代表著帝國政府有更多資金投入到工業發展,教育,水利等事業上,並進一步推進帝國工商業以及農業的發展。


  ??不過不管財政收入是以前的兩個億還是現在三個億又或是今後的四個億,但是帝國各部門對競爭的爭奪態度卻是不會改變的。


  ??1862年的禦前內閣預算會議上,內閣的大佬們一如既往的爭吵著,不過吵著吵著也相繼妥協並達成了協議。


  ??而這一次的內閣預算會議上,江道泉掌管的教育部毫無疑問再一次成為了大贏家,其教育經費比去年多了至少百分四十。


  ??盡管教育經費的總額依舊無法和財務經費、工業經費這相比。但是也是超越了其他經費支出。


  ??獲得了更多教育經費的江道泉心滿意足的回到了他的教育部辦公大樓,然後就是讓手下的各機構部門開始安排新一年度的教育發展計劃,並且不用多級就是野心勃勃的提出了完善全國地方教育的計劃。


  ??該計劃的主要核心是要把帝國現行的各種新式學校徹底普及到全國範圍,過去的多年裏。帝國雖然說已經是開始全麵推廣新式教育製度,但實際上這種推廣並不是統一的,因為建立學校是要花錢的,這些錢對於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比如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來說不算什麽。


  ??但是對於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而言,興辦新式學校的花銷就是比較大了。辦一所初等小學並不算貴,但是少則千餘,多則數千甚至上萬啊。


  ??而這些學校的開辦經費裏,來自中央財政,即從教育部直接拔下來的經費實際上是相當有限的,大頭還得靠地方財政自行解決。


  ??而對於一些偏遠地方的省份來說,一個縣每年的地方財政收入也就幾萬圓而已,甚至有些窮地方的地方財政收入都破不了萬。


  ??就這麽點錢地方政府還得用在方方麵麵,要一下子拿出好幾千圓來辦一個新式學校,哪怕是最低級的初等小說,但是也是很為難的。


  ??所以新式教育製度推行數年以來,一些經濟狀況比較好的省份已經是基本完成新式學校的開辦以及推廣,某些富裕地區甚至是超額完成任務。


  ??比如說靠近上海的鬆江府,依靠上海帶來的各種便利,鬆江府這幾年的發展相當快速,經濟發展速度之快位於江南府縣之首,比蘇州還要強一些。


  ??而該府按照教育部的製導意見,是應該辦一所初等中學的。


  ??但實際上該府一共擁有四所初等中學,而高等小學以及初等小說的數量也是比額定的數字要多得多。


  ??更難得的是。鬆江府依靠地方財政,自行籌辦了鬆江高等中學。


  ??依靠一府之力,不用中央財政的支持就自行籌辦一所高等中學,這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盡管江南地區的高等中學數量是全國範圍內最多的。有著上海高等中學,蘇州高等中學,京師高等中學等一共五所。但是這些高等中學基本都是中央財政扶持,然後地方財政配合的模式,另外還有幾所就是單純的民辦學校。依靠昂貴的學費來維持開銷。


  ??而單純依靠州府財政就能夠辦一所官辦高等中學,這種事除了上海以及廣州外,鬆江府是第三個。


  ??像鬆江府這樣的富裕地區可以超額完成新式教育的推廣任務,但是國內的絕大部分州府還是做不到的。


  ??像一些沒有工業的州府,隻能依靠傳統的農業稅維持行政開支,這些州府要精打細算一番,然後才能夠騰出來幾千圓辦學,很多州府一般隻有一所初等中學,下麵的各縣擁有一所高等中學,而初等小學的話基本都是原來的那些民間私塾改個名字。完全官辦的初等小學很少,就算有一個縣頂多也就隻有一所。


  ??至於高等中學嘛,除去國內少數幾個工業發展較好的州府外,尋常州府是沒有能力自行開辦高等中學的,一般都是由省級教育廳出麵籌辦,由省級財政扶持,同樣一個省也就隻有一所高等中學而已。


  ??而一些省份實在是窮,比如福建,陝西,貴州之類的省份。往往省級財政都很難補貼高等中學每年十幾二十萬的辦學經費,往往是需要向民間湊集資金。


  ??比如目前福建省唯一的高等中學,即福州高等中學,就是福建全省士紳們捐助善款籌辦。


  ??地方有錢就辦多幾所學校。沒錢就少辦幾所,這是各地方州府的通常做法。


  ??但是站在帝國的角度來看卻不能一直這樣,不管地方州府再窮,但是好歹一個縣要有一所高等小學吧,一個府要有一所初等中學吧。


  ??哪怕是單獨某個縣、府無力籌辦,那麽能不能相鄰的縣。州府合作籌辦呢?


  ??為了改善帝國全國範圍內的基礎教育問題,教育部是打算在1862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完善新式教育製度,不僅僅是要在東部的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開辦新式學校,也要在貴州,雲南,陝西等偏遠內陸省份開辦新式學校。


  ??為此,教育部這邊是準備了每年投入至少五百萬圓的教育扶持經費,用以扶持偏遠地區的新式學校的籌辦工作。


  ??除了完善全國範圍內的基礎教育外,教育部依舊會保持高等教育的投入。


  ??力爭讓新籌辦,預計1862年才開始招生的三所新大學順利開學,同時將會籌辦更多的師範、技術類學校。


  ??而不管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是要花錢的,這也好在今年教育部的經費大幅度上漲,達到了空前的兩千萬之巨,要不然還真滿足不了如此巨大的花銷。


  ??自1858年以來,帝國對教育的經費投入是越來越大,而且增加幅度是非常大的,1857年帝國初立的時候,別說教育經費了,就算是行政經費也沒有多少,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政收入都用來打仗了。


  ??但是1859年之後,軍費比例開始大幅度下降,教育部經費也是得到了增加,後續兩年也是快速增加。


  ??去年的時候,教育經費達到了一千萬,而今年則是達到了一千八百萬,占據中央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六。(未完待續。)

  ??PS:又黑又冷又無聊,隨便喊一嗓子:同誌們辛苦了!(請自行想象**閱兵場麵)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