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秋時期世子和太子的稱謂問題
上本書,就有不少人在質疑這個問題。 上本書的主角,鄭國繼承人,作者是用世子這個稱呼的。 而這本書依舊是諸侯國繼承人,作者卻用的是太子這個稱呼。 其實,這兩個都沒有錯。 春秋時期,這兩個稱呼還沒有嚴格的等級界限。 諸侯的繼承人可以稱為世子,比如《左傳·桓公九年》:曹伯世子射姑來朝;桓公十五年,“鄭世子忽複歸於鄭”。 也可以稱為太子,隱公元年,“太子少,葬故有闕”,桓公二年,“晉穆侯之夫人薑氏以條之役生太子”。 當然了,也有稱為大子的,比如,桓公二年,“今君名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桓公六年,“鄭大子忽帥師救齊”。這裏的“大子”,大概應該理解為通假字“太子”,或是史書在書寫或傳抄中的缺筆少畫。 子的繼承人也同樣可以這樣稱呼。 如僖公五年,“曹伯會王世子於首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大概隻有王子這個稱呼是子子嗣的專用稱呼,其他諸侯國的公子、繼承人不能用,太子和世子這個兩個稱呼在子繼承人和諸侯繼承人之間是通用的,不需要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