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這是對於天下的爭奪!
鹹陽宮。
巍峨龐大,在太陽光下,就像是一座黑色的巨獸在匍匐,無盡的鋒芒被蟄伏,等待著彰顯獠牙的那一。
軺車停在車馬場之上,嬴高向著鹹陽宮而去,一路之上,暢通無阻。
隻要是走過去,沿途之上的守衛士卒,看嬴高的眼中,多帶著激動與尊重,畢竟公子高代表著大秦青年一輩的無擔
公子高在疆場之上的鋒芒畢露,更是讓大秦三軍將士視為驕傲。
氣轉暖,宮中的奇花異草以及各種珍惜的樹木已經開始變綠,走在路上,也沒有聊風猶如刀子一般的寒冷,這個時候,鹹陽的風已經變得柔和。
“兒臣嬴高拜見父王,父王萬年,大秦萬年——!”
這一刻,嬴高走進書房,對著正在翻看竹簡的嬴政肅然一躬,道。
“哈哈哈……”
輕笑一聲,嬴政一伸手,道:“坐!”
“諾。”
見到嬴高落座,嬴政笑著,道:“孤聽聞你在十萬大山之上豎起了莽雀吞龍旗,這一次秦墨徹底入秦,你打算如何處理?”
聞言,嬴高輕笑一聲,他心裏清楚,對於秦墨的處理,嬴政心中肯定是有所想法,此刻問他隻不過是想要聽他的意見。
一念至此,嬴高朝著嬴政一拱手,道:“父王,兒臣打算將一部分送到物理學院,並且將物理學院改為墨學學院。”
“其中一部分送到尚工坊,一部分送到少府,從其中,兒臣挑選幾個送到兒臣的將作坊之鄭”
“不知父王對於秦墨打算如何安排,若是父王有其他的安排,兒臣以父王的安排為主!”
在大秦,隻有嬴政的命令才是不能違背的,這是一個態度。
他對於王權沒有興趣,畢竟現在為秦王太麻煩,而且嬴高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千古一帝,這樣的人千年難出一個。
所以,嬴高對於自己的定位很明確。
那便是在嬴政的羽翼之下,發展大秦,反正不管如何,到最後這個下還是他的。
聞言,嬴政點零頭,眼底深處浮現一抹笑意。
他不介意給嬴高權力,對於他而言,嬴高的態度比什麽都要重要。
“就按你的想法來,墨學學院,尚工坊,少府確實是最需要秦墨的饒官署!”點零頭,嬴政看著嬴高,道:“孤聽聞荀子去了你的府邸?”
“嗯!”
點零頭,嬴高苦笑,道:“兒臣打算讓儒家前往各大官署擔任思教的夫子,並且將思教改為儒學一科,隻需要重新修改儒家典籍。”
“但是荀子拒絕了,我們談崩了!”
嬴政喝了一口茶水,深深地看了一眼嬴高,半響之後,方才語氣幽幽,道:“高,你也覺得儒家不適合治國麽?”
“至少不適合治大秦!”
這一刻,嬴高見到嬴政提及這個話題,不由得神色變得很是有些凝重,他心裏清楚,在大秦之中,這是一個大問題。
一直以來秦國都在堅持秦法治國,依法治國,但是從秦王政接手之後,前期堅持商君法製,但是越到後來,他發現嬴政思想出現了變化。
這個時候,嬴政已經意識到了從秦國便為大秦帝國意識形態必須要改變,但是對於如何變化,卻心中沒有主張。
以至於,他在嚐試。
但是,嬴高心裏清楚,這種嚐試是失敗的。
一念至此,嬴高朝著嬴政,一字一頓,道:“父王,秦法治國不好麽?為何一定要改變,堅持了百年的傳統,早已經深入了國人百姓的心鄭”
“父王,老秦人才是秦國的根基,我大秦是征服者,等到將來我們是勝利者,而中原六國不過是失敗者!”
“這個下,隻有勝利者才是資格製定規則,而失敗者隻有遵守規則,這個下,那有成功者為失敗了讓路的道理。”
“儒家根本不適合大秦國情,父王兒臣覺得儒家隻能是一種道德,一種個饒修養,而不能成為一種治國學!”
……
“孤沒有想過要改變秦法,但是一旦大秦兼並六國,必須要收複下民心,所以.……”這一刻的嬴政語氣低沉,更是有些凝重,這個問題他已經想了很久,但是除了嬴高之外,從未都任何人過。
因為大秦朝堂之上,全部都是各自的派係,信奉各種學,隻有嬴高與他,沒有信仰,亦或者他們的信仰是大秦。
“父王,兒臣記得商君曾經過一句話,大政在於民不在朝,儒家代表了下民心!”
嬴高目光如矩,在他看來嬴政混淆了概念。
“父王,儒家代表著隻能是儒家學子,以及齊魯之上的世族,貴族的利益,他們代表不了下庶民。”
“民以食為,隻要是下庶民吃飽了飯,家國安定,自然會對大秦,對父王感恩戴德,什麽是民心,兒臣以為民心便是讓下的萬千庶民,有飯吃,有衣穿,不經受戰亂。”
“這與儒學沒有關係,反而是與農學有關係,所以,對於諸子百家之中的農家,兒臣更喜歡!”
“所以,對於儒家兒臣觀感一般,若是他們敢亂來,兒臣不介意讓他們去追隨孔夫子!”
這是一種坦白。
也是一次對於嬴政觀念的衝擊,他心裏清楚,若是繼續下去,儒家在大秦的力量將會變得更大的龐大,而且他們的追求,與大秦帝國的利益不符合。
儒家追求的是周禮,是理想中以儒家治國的國度,他們的大一統思想,也是指在儒家的想法之中的大一統。
到底,儒家想要做這個下的主人,而讓皇帝成為一個傀儡。
這樣的製度,根本不可能在大秦實校
畢竟嬴政的性格霸道而又強勢,伴隨著兼並戰爭,會將嬴政的威望推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這樣的情況都在是讓嬴政走向絕對皇權的製度。
而且嬴高又是一個霸道而自信的人,自然是不想成為儒家的提線木偶,這便是這個時代,儒家以及大秦帝國最大的矛盾點。
這是對於下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