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財政赤字

  “請楊縣尉放心。”


  ??王倫、袁大頭二人齊聲答道。


  ??“那就好。”


  ??楊釗單獨囑托王倫:“你明日就發出通告,告知鄉裏管事的人來縣衙裏聚會,再把新式記賬法傳授給他們,以後都要按照這個法子來記賬,若有不從者,盡管來告訴我,由我來處置。”


  ??“謹遵教誨。”王倫應下了。


  ??楊釗再單獨囑托袁大頭:“用新法子記賬,比往常要辛苦些,這個重任,可就托付給你了,若有什麽難處,隨時可以提出來。”


  ??“請楊縣尉放心,小老兒一定會記好賬簿的。”袁大頭也滿口應下了。


  ??“好。”


  ??一番折騰後,早過了下差的時間,楊釗向王、袁等人道一聲辛苦,便讓他們各自回去休息了。


  ??…………


  ??第二天卯時,楊釗帶著楊鉚準時來到縣衙當差。


  ??他再次取過那三本賬簿來。


  ??更新記賬方法,不過是他臨時起意,他真正要做的,是通過這些賬簿了解全縣的經濟狀況。


  ??其實他昨天粗略看了一遍,已經大概察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


  ??不過財務工作是嚴謹的,每一個數字後麵擔負著無數人終年的奔波,不能單憑著感覺來下判斷。


  ??楊釗取來了紙墨,對照賬簿上的出入款項,換算成他更數字的阿拉伯數字,一筆筆謄抄下來。


  ??光這一步就花去了一個時辰。


  ??隨後又花去了半個時辰,將這些數字分類、歸納、匯總。


  ??再核實一遍。


  ??扶風縣的賬務清單便算列出來了,如下——


  ??天寶元年:共入三萬一千二百餘貫石匹端;出三萬零四百餘貫石匹端。


  ??天寶二年:共入兩萬八千七百餘貫石匹端,出三萬一千一百餘貫石匹端。


  ??天寶三載:共入兩萬六千五百餘貫石匹端,出三萬零四百餘貫石匹端。


  ??即便拋去折耗不算,接連兩年,扶風縣都是財政赤字。


  ??要換成現代社會,有了現代的國家信用體係,這點財政赤字根本不值一提。


  ??發行公債、提高個別稅種、增發貨幣、降低預算……政府有太多方式可以合理規避財政赤字帶來的風險。


  ??但這可是在古代社會啊,沒有政府公債、經濟形式和稅種單一、以金屬為貨幣且金屬貨幣還未全麵流通的唐代,根本不具備任何規避財政風險的基礎和手段。


  ??事實也是,在現代國家信用體係建立之前,一個健康的社會,是絕不容許出現財政赤字的。


  ??一旦出現了,便意味著政府行政能力急劇下降,社會安全即將失衡……


  ??楊釗看著他算出來的這份賬單,想到了他在城外鄉村見過的大片荒蕪的田地,想到了官道旁賣兒鬻女的貧苦百姓,想到了城內清冷的街市,想到了破敗失修的縣衙,想到了庫房內空空蕩蕩的貨架……


  ??這些畫麵本是一幅幅獨立存放在他的腦海裏,而此刻卻交織在了一起。


  ??因為財政赤字,衙門隻有加重盤剝,街市便變得清冷;


  ??因為財政赤字,衙門隻有加重賦稅,課戶大量棄逃,田地荒蕪,逼得百姓靠賣兒鬻女來度日;


  ??因為財政赤字,連維修縣衙的經費都沒有,庫房內也早沒了存貨……


  ??而以上的一切反過來又進一步減少了縣衙的收入,加重了財政赤字。


  ??惡性閉環依然形成,並在加速內卷。


  ??另一個問題也浮現出來,扶風縣衙是如何填補上這些財政赤字的?

  ??不過這個問題還不算關鍵。原主曾任過縣尉,楊釗通過提取原主記憶,大概知道在財政赤字還不算太大的時候,地方政府總能通過一些增加雜稅、向大戶募捐等灰色手段填補赤字。隻是這些應急的手段都是以長期利益來緩解眼下的困境,實則是把政府拖向了赤字泥潭的更深處……


  ??眼下再追究這些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關鍵的還是第一個問題,扶風縣為什麽會淪落到收不抵支的財政赤字的地步?

  ??隻有弄清了這個問題,才能從源頭上解決。


  ??接連三年,扶風縣的財政收入都曾下降趨勢,而且下降的幅度高達兩千多貫石匹端,對於一個年收入隻有三萬貫石匹端不到的縣級單位來說,同比跌幅接近百分之十,這就十分嚇人了。


  ??考慮到現在正處於大唐盛世,社會穩定,戶數人口和可耕種土地正在穩步增長,財政收入的持續下降就更嚇人了。


  ??再考慮到這個時代的地方財政收入來源單純、且穩固,收入下降的問題就有點危機即將到臨的預警的味道了……


  ??可,財政收入為什麽會下降?


  ??此時的唐帝國還沒有征收商業稅,扶風縣也不存在什麽商業活動,街市上的那點盤剝,基本用來維持縣衙差吏們的生活。


  ??財政收入全部來自農業賦稅。


  ??具體來說:


  ??首先是“租”,依據壯丁數收取,朝廷規定男子滿二十一歲成丁,丁男每年需繳納粟兩石,或稻三石,是為租。


  ??其次是“調”,按戶數收取,每戶每年需向官府輸絹二匹,或綾、絁二丈,或綿三兩,或麻三斤;若是繳納布匹,在原定額度上追加五分之一。


  ??再次是“庸”,所有丁男皆有免費服勞役的義務,具體時間為每年二十日,遇閏年追加二日。若是不願勞役,則需繳納絹三尺,稱之為“庸”。


  ??以上三者便是“租庸調”,是大唐的基礎稅額。


  ??“租庸調”稅是由朝廷明文規定的固定稅額,屬於實物稅,所以其中還涉及到一個運輸的問題。


  ??要將這些稅物運至朝廷指定的官倉,才算是繳納完成。


  ??百姓們可以選擇自己運輸,但一般都會交由地方縣衙代為統一運輸,縣衙既沒有能力、也不會白白地為當地百姓免費輸送,所以還會同時收取輸送費用,稱之為“腳布”。


  ??腳布是地方州縣自行收取的,沒有統一的額度。


  ??楊釗記得新都縣每年向當地百姓收取的腳布為布五丈,他暫時不清楚扶風縣的腳布是多少,但他看了扶風縣的賬務後,心中已經了然,此地收取的腳布絕對在五丈之上。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