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斜
大夏肅宗六年上元節第二日,正月十六皇城東南角的上清宮太一殿,肅宗皇帝高臥玉塌。大夏曆來官家崇尚道教,上清宮是肅宗皇帝在其是十六歲就番建康時開始修建,經過將近五十年不斷修繕,現已變成前後九進,正殿奉三清,多有配享。殿宇雄偉,雕梁畫柱。殿宇之間,岩壯其勢,水秀其勢。宛如三十六洞天外又一洞天。
自從肅宗帝身體不良於行後,上清宮太一殿已經是肅宗祈福守靜之地,一般朝政外政由有賈儒主持,內政批閱奏折由皇後謝道青帶閱批複。重大國策都在這裏接見大臣商議。
此刻在內殿靜室當中,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正道袍羽冠,閉目在靜室中養靜。隻見太監王春悄悄來到肅宗旁邊,小聲道:“官家,幾位大臣已在前殿候駕。”
太一殿中四位閣臣,目光見肅宗在內持的攙扶下,坐在玉塌之上,連忙跪下參拜,肅宗帝道:“在這太一殿不是在大殿,無需大禮,給四位親家看座,”
賈儒起身後悲切道:“官家,如今江北事定,河清海晏,還有什麽讓官家掛心的?燕國大軍被逐回河北,正是功邁三代,凡塵俗事,由皇後料理,現在正是官家求大道,追隨三清之時,還有什麽能惹動管家的道心?“
肅宗帝道:“燕國人狼子野心,這次他們死了大汗,豈知不會下次再來?祖宗留下的基業,又豈能不掛心的?江北事了,江北事能真的了了才好!甘親家戰死,四川、襄樊、淮泗三地精兵折損數十萬,現在都是七零八落湊起來的局麵,下次燕國人再次南下,又有誰像甘親家一樣替朕分憂?這叫朕如何能安心?“
賈儒一貫能察言觀色,如何能不知道肅宗的意思?看官家總算露出了一點話縫,連忙見縫就鑽。當下就拜倒在地:“臣等死罪,不能為君父分憂,屍位素餐,還請官家責罰!“王鳴之、石重、趙崇三人連慌跪倒。
肅宗帝道:“典使者不能辭其責,都是朕身邊的人,不能怪的了你們。大夏弱於蠻夷是六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結果,不是靠你我這幾年就能翻轉的,都起來吧。“
這時小黃門進來向王春耳語了什麽?肅宗帝看到後問道:“什麽事?鬼鬼祟祟的,這裏都是朕身邊近臣,有何事直說便是。”
王春道:“官家,武當山張三豐張真人領俞王世子到了,在門外候見。”
“ 叫進來吧,外邊怪冷的,你們常在建康左近,不比張真人環遊四海,也許真人能有不一樣的見解。”
不一會,張三豐牽著甘棠走進大殿。甘棠雖然周歲隻有六歲,但因為常年練武的原因,看著就像九八歲孩童一般。進的殿來,甘棠跪下行禮。張三豐隻是雙手合什,以道家之禮見駕。內持請張真人來到肅宗帝近處,眾臣上首就坐。
張三豐合什道:“不知眾位宰執和官家商議朝政,多有打擾,貧道罪過。”
肅宗帝道:“張真人幾十年來,為我大夏常年奔走,大夏有何事是真人聽不得的。真人身在化外,侍候的是三清仙家。如能對我大夏朝政指點一二,是大夏億萬百姓的福分,就怕真人泄露天機而影響真人的清修。“
一邊對眾人說話,一邊麵含微笑向甘棠招手道:”小人兒,到朕這裏來。果然是乖巧可愛,前些日子,皇後見你乖巧,回宮後,向朕提起,欲收你為幹孫,此事已與祁門候和緝忠候提過,你可願意。“
眾人都吃了一驚,賈儒暗思,甘家現在人才凋零,但大宋第一將門威風不減,門生故舊充斥軍中。在軍中的影響力不是一般勳貴可比的,現在甘奉雖然死去,隻要
(本章未完,請翻頁)
收了甘棠為義孫,軍中各將還不為大夏效死!而且甘家主支現在隻剩六歲的甘棠一人,對大夏皇權構不成實質的威脅。其他甘家幾門又沒有出色的人才,真是高層建瓦,棋高一著。
甘棠在來之前就得到幾位家中長輩的囑咐,隻是不知道在皇後沒在場的情況下,肅宗就急著開口,聽完肅宗如此說,就急忙跪下拜見,口呼:“皇爺爺。”
實際上賈儒隻是猜到了一半,肅宗在這個時候提出收甘棠為孫,還有交好張三豐並在四位重臣麵前做戲,隻要勇於做事,朝廷不會不施於重恩。
王鳴之看肅宗心情舒暢,正是奏報江北之事的時候。
忙跪下奏道:“官家,臣這段時間在江北奔走,江北民眾在燕國人大軍的鐵蹄下,苦不堪言,食不果腹,燕國人不事生產,隻知道搶劫與屠殺,江北民眾種下的糧食,多被其搶走,無糧可食,隻好變成流民,東奔西討,餓斃之人十之三四,已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臣懇請陛下放江北流民過江安置。“
“官家,萬萬不可。”
石重奏道:“王丞相所言,萬萬不可,此事已經討論過無數次,早已被眾臣否決,王丞相又不是不知此事的厲害關係。江南原本地少人多,所產將夠江南百姓口糧,我大夏一眾大臣豈不知江北民眾困苦,每次接江北難民過江,都會造成社稷不安,社會動蕩。如放江北難民過江就會搶奪江南民眾口糧,從而私鬥不止,私鬥中多有死傷。給朝廷帶來巨大的壓力。臣請萬歲,否決此事.”
趙崇跪下道:“為臣複議石尚書所言.”
賈儒跟著跪下道:“臣也不讚成放江北流民過江。”
一時間肅宗本不錯的心情複又沉痛了起來。“哎!都是孤家無能,使江北萬民受苦。接江北流民過江,江南就會大亂。不接江北流民過江,又是把他們向火坑裏推。叫朕如何選擇?”
王鳴之叩首道:“官家,如不接江北流民過江,流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為求一口飽飯,就會加入燕國軍隊,反過來為燕國軍隊攻打江南,每年夏燕戰爭,大多是漢人之間的內鬥,死傷的大多是漢人,朝廷每年為此付出多少錢糧,這還不都是江南百姓所出?“
趙崇道:“官家,不放流民過江,江南百姓隻是付出錢糧。如放江北流民過江,江南百姓付出的就是土地財產,甚至生命啊!”
“ 嘩-——”正在爭吵的大殿君臣突然被這一連串的響聲影響,大殿眾人突然安靜了下來,一個個臉色茫然。眾人抬眼看去,隻見原本放在玉塌邊的一盒玉製棋子傾倒於玉塌之上,有少數幾枚滾落到地上,地上雖鋪有厚厚的地毯,卻有一枚卻一路滾到趙崇的雙腳之間。
在這樣莊重的場合,盡能發生如此之事。
“噗嗤”王春實在忍不住,盡笑了起來。“小祖宗,怎麽這樣不小心。”說完急忙過去,撿地上的棋子。”
肅宗帝道:“棠兒,朕正和眾位親家商談國事。如想下棋,等會到你皇奶奶那,和你皇奶奶下,可好。”肅宗帝如此說,不過是掩蓋此事的尷尬。
甘棠道:“皇爺爺,孩兒聽了半天,也算是聽明白了。就是,左也不是,右已不是。大家在爭吵個三五日,也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孩兒到想向四位大臣討教一局,也許大家就不在爭吵了,豈不完美?“
肅宗帝還要再勸,隻聽張三豐道:“聖上,棠兒也許說的沒錯。以貧道看來,道和棠兒想的一樣,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旁觀者清。既然暫時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奕一盤圍棋,開拓一下思路,大家在想想辦法也不遲。“
(本章未完,請翻頁)
肅宗帝眼前一亮,肅宗小小人兒也許沒有什麽辦法,但張三豐是何許人也,那是比一般人多長了幾十歲,成了精人物。就是看事情的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其實肅宗帝想多了,張三豐還真沒有什麽辦法。隻是和甘棠長時間在一起,知道甘棠雖然年紀不大,但有時常有奇思妙想,絕不是胡鬧之人,必定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就順便幫了一把。
“好好,大家都累了幾個時辰,就聽張真人的,先奕盤棋,換換思路。中午大家就留下來陪張真人吃素餐,王春叫人準備齋飯。既然這盤棋是棠兒發起的,怎麽下?就由棠兒劃出道道來。“肅宗帝道。
曆朝曆代最沒有皇家威儀的,就屬大夏。大夏講的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夏好多帝王和天子近臣,不像君臣,有時倒像多年好友一般。
有內持在玉塌前擺好棋局,甘棠首先坐在下手道:“這盤棋不是一個人對一個人,我和皇爺爺一頭。你們四個大臣一頭,大家可以集思廣益。凡請師傅您老人家作為裁判。”
夏朝文風鼎盛,是中國曆朝曆代文化發展最輝煌的時代,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文學巨匠大多出現在唐夏,而作為文人的君子六藝之一的圍棋,一般士大夫均有涉獵。夏太祖就是圍棋高手,建康街市上有不少專門的棋館,一般茶樓均設有專門的棋室。
肅宗帝笑道:“真是口出狂言,我已經精力不濟,憑你幾歲小兒,能經的什麽事?趙崇親家可是此道高手。”
幾位大臣就當是陪小兒嬉戲,趙崇聽到聖上提到自己,不得不坐在甘棠的對麵,在四角擺上座子,所謂座子是古代圍棋的規定,在棋盤四個對角先各擺上黑白各兩子。然後在一人一手開始對弈。
隻見甘棠伸手將座子拿掉,拿起一顆黑子下在左上角的小目處。
大廳所有人都一愣,隻當是甘棠是不懂規則,趙崇道:“這倒是新鮮,有什麽說法嗎?
甘棠道:“師傅曾經對我講過,自古以來,中原大地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北是以放牧為主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全都是靠天吃飯,隻要遇到天災,他們隻有越過長城搶農耕民族的口糧,不然就隻有等死。長城以南以耕種為主的農耕民族,農耕民族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優化自己的抗自然能力,不論是疏通河道、利用耕牛和其他生產工具,還是旱時種麥,澇時種稻等等,不斷優化,到現在已能抵抗大部天災。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在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天然的死敵。從前長城南北實力均衡,就像棋盤上的座子,現在既然燕國人已擁有長江以北,我大夏隻據東南半壁,現在夏燕雙方本就不對等,燕國已四據其三。既然這樣,何不打破牢籠,取消這對等的座子,放眼天下,重新來過。請趙尚書落子!“
所有廳中之人都陷入沉思,一時就是想不出有什麽具體辦法解決當前難題,知道甘棠還有下文,隻好靜靜觀棋等待。
所有人都認為這一定是張三豐的主意,隻是托甘棠向大家傳達罷了。
趙崇將一枚白子落入棋盤的右手星位,十幾手過後,趙崇發現自己竟然落入困境,開始是認為和一個五六歲的孩童弈棋,就是取消座子,棋還是要一人一步的下,棋盤上還是要實力說話,哪知隻十幾步,自己就陷入被動。他哪知道甘棠利用先手小目和他走出’村正妖刀”大型定式,此定式是日本戰國時代久保喜代首先下出來的,經過現代人二百多年的研究和演變,千變萬化,隻要一步不對,就會陷入困境,又啟示他隨時能過考慮出來的?
此時大廳內所有人都兩眼放光,盯著棋盤,為趙崇思考對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