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所以仍屬“重劍級”的範疇。那麽怎樣才是真正的“木劍級”呢?百年後的另一位武學大宗師張三豐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太極劍法的“以柔克剛”、“以我之鈍,擋彼之無鋒”。武當山上,張無忌以木劍迎戰方東白的倚天劍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真髓。但張無忌本人的武學修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
從表麵“誤傷義士”歸咎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穀”,似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
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棄利劍而就軟劍
眾所周知,“獨孤九劍”是一種很容易達到“無招”境界的劍法,但達到“無招”的境界後又會如何呢?令狐衝在未學“獨孤九劍”前就曾問過風清揚一個頗有創見性的問題:如果對敵的雙方都達到了“無招”境界會產生怎樣的情況?風清揚顯然是從沒想過這個問題的,為了不致被後輩小兒問倒而顯得很沒麵子,就以一句“當今之世,這等高手是難找得很了”敷衍搪塞過去了(這位太師叔顯然是很不負責任的),就因為這句話令狐衝日後可吃了大苦頭,與東方不敗的一戰幾乎送掉小命。獨孤求敗當時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而非常自然地,他也會想到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無招相較,快者勝。”(令狐衝在與東方不敗一戰中之所以大吃苦頭,正是因為對手太快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獨孤求敗為什麽選擇軟劍本人的武學修套家傳絕學,得以仗之“與河朔群雄爭鋒”。然而,獨孤求敗畢竟有其過人之處,他在二十歲左右時,便跨入了他劍術造詣的第二個境界“軟劍級”。關於這柄軟劍,獨孤求敗的題字頗耐人尋味:“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穀。”
從表麵上看,將“誤傷義士”歸咎於軟劍的“不祥”,並將其“棄之深穀”,似乎實在有失高手的水準。然而仔細推敲一下,仍不難發覺其合理性。
了,軟劍的優點正在於其輕盈快捷,可以獲得比對手更快的速度。
然而凡事有利亦有弊,劍過於快了往往就難以收發自如,起初獨孤求敗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劍法已漸入魔道(很有可能還因為江湖中人稱他為“劍魔”而沾沾自喜),直至發生了那樁“誤傷義士”的“惡性事故”。
關於如何會“誤傷義士”,書中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其產生的結果(即令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定義為“不詳”之物而“棄之深穀”,並由此開創了“重劍級”的新境界)來看,該是與“軟劍級”劍術無法收發於心有關。由此看來,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棄之深穀”的行動,事實上代表了獨孤求敗對“軟劍級”這段武學彎路的摒棄,和另起爐灶的決心,頗有一點“覺今是而昨非”的味道。而將“誤傷義士”直書於劍塚之上,又足見其坦當磊落之意,非常人所能及也。
(題外話:獨孤求敗很有可能就在這段時期,將“獨孤九劍”傳與了那位“義士”的後人,以致於這套劍法日後能傳到風清揚手上,而楊過所見到的劍塚卻沒有任何關於劍譜的記載。)放棄“軟劍級”這一劍學歧途之後,獨孤求敗以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終於悟出了“以拙勝巧,以重壓輕”的劍學至理,從而對其祖傳劍法作出了第一次實質性的突破。
之所以稱之為“實質性的突破”,是由於作為獨孤家祖傳劍法“獨孤九劍”最高境界的“無招”,在“重劍級”這一劍學新境界中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礎。
《神雕俠侶》中對楊過初練玄鐵重劍的情形有如下一段描寫:“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
養並沒有達到“木劍級”的水準,他和楊過一樣是在他人的指點之下將這些高深的武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日後會被波斯明教的“風月三使”以一些奇招怪式殺得大敗。獨孤求敗當年在海潮之中練劍,麵對大海無窮無盡的威力,終於悟出了“以柔可剛”的道理。用木劍與玄鐵劍相鬥,使木劍者隻要不去直攖玄鐵劍之鋒,一味與之纏鬥。時間一長,使玄鐵劍者必然真力衰竭,此時使木劍者就必勝無疑了。此即木劍勝重劍之法。由此,獨孤求敗達到了“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的境界。
神雕跟隨獨孤求敗日久,雖知其練功之法,怎奈口不能言,隻能將楊過拉到海邊,讓他自行領悟。可惜的是楊過悟性太差,隻知一味靠蠻力與海浪拚鬥,雖將內力練強了不少,但於武學修養上,卻是一點長進也沒有,無怪他始終沒能達到“木劍級”的境界。
最後,獨孤求敗提到“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所謂的“無劍勝有劍之境”不難理解,當是指“無形劍氣”而言的了。
劍術練到這種程度,與前麵提到的幾個級別相比,作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可算是洋槍大炮相對於冷兵器之間的區別了。而且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與段譽的“六脈神劍”又有所不同。其一,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是自創的,與段譽學自圖譜的“六脈神劍”相比,其難易程度自不可同日而語;其二,“六脈神劍”尚有劍招,而獨孤求敗的“無形劍氣”則顯然是無招的,其高下又有分別。
由此可見,獨孤求敗真正的高明之處,在於其深不可測的武學修養。如果說,《天龍八部》中那位無名老僧是金作中內力修為最為高深的人,那麽若論武學修養之最,則非獨孤求敗莫屬。楊過和令狐衝不過學了其九牛一毛,就足以獨步武林,足見所謂“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雲雲,絕非瞎吹牛皮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