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南方最好全改種桑樹
無獨有偶,越王輕視糧食種植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跟他一樣的想法。比如南方的一些官員。
??不得不說,有時候,人家發財,就是因為觀念上的原因。南方和北方的貧富差距,武定國有目共睹,可是要說這差距是怎麽造成的。武定國覺得,除了糧食產量是一方麵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南方人真的很會抓賺錢的機會。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南方地區,你擁有十五畝土地的情況下。首先,你會拿最好的水田,來種植水稻,第一是給自己弄一份口糧,其次就是交稅。這裏麵大概會用掉你大部分上好的土地。然而,南方人卻一定會擠出幾畝地,用來種植經濟類的作物,比如蔬菜,比如其他油料植物等。
??有時候,自己還會開荒,在門前或者在自己的院子裏,栽上桑樹,果樹,甚至拿個大缸種蓮藕。總之,不會僅僅隻局限於種田的,而是會弄一些副業,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魚米之鄉,往往代表著物產豐富。這或許也和當地百姓的勤勞分不開。
??然而,看看北方,同樣是十五畝土地,北方農民就沒這麽多花花腸子了。不是種小麥,就是種小米,或許偶爾會有人種點其他的經濟作物,不過絕大部分都是種植糧食。
??即便是現在,武定國推廣了土豆,玉米等等糧食作物,使得北方農民也可以實現一年兩熟的收成。然而,北方農民就很少人會想到種植一些經濟類作物的想法,甚至連養殖業,明明有條件,也沒辦法主動去發展起來。
??也許,這是北方的氣候,造成的北方的經濟作物相對較少的緣故,又或者是糧食的不充分,導致絕大部分人認為,還是把糧倉給堆滿了才好。至於種蓮藕,養魚養雞鴨,什麽的,那是得擁有更多土地之後才考慮的事情。
??然而更多的土地,卻不太現實,北方人口密度是明顯高於南方的。什麽?你說北方沙漠多,草原多。我這裏更正一下,北方可耕種土地麵積上的人口密度是高於南方的。
??這樣的情況,就造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南方人的財富累積速度要高於北方。
??南方人和北方人同樣獲得差不多的糧食產量情況下,南方人普遍會多出一些副產品。比如布匹,比如魚、水果、或者是其他手工業產品。全家老小都一心二用,甚至三用,想方設法多掙些錢。
??長此以往,南方人自然在物質生活上,顯得比北方人要優越些。
??武定國在魯省執政期間,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然而,武定國也沒有刻意去改變什麽,這些東西需要朝廷的潛移默化的引導。
??比如說,朝廷收購海產品,海邊的農民就會下海弄點海帶,紫菜,或者扇貝肉之類的。
??又比如說,朝廷采購麻布,棉花,又或者給老百姓發放小雞小鴨,年底的時候,收回來一半雞鴨等等。
??再比如說,武定國推廣的,種大蒜,大蔥,蘿卜,然後製作成鹹菜,或者,提高價格收購甜菜,花生,大豆等等。
??武定國相信,北方人不是懶,其實是因為太容易經曆災害了,讓他們不敢輕易放棄糧食的儲備。
??然而,說起南方人,武定國這個時候卻擔心一件事。
??南方人要是不打算種糧食了該怎麽辦?
??這件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真有這個可能。
??其實原因很簡單,種糧食賺的錢,不如其他經濟作物賺的錢來的多。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南方普遍養蠶織布。同樣是拿一畝地種糧食,收成不過是兩石,折合成銀子也就二兩三兩的樣子。
??但是用一畝地種桑樹就不一樣了。
??一畝地的桑樹,可以養活很多蠶,而這一畝地供養的蠶,至少能夠弄出一到兩匹絹布,如果是規模化養殖的話,還能夠更多。乖乖,這價值可就不菲了,一批絹布就要二十兩,是種糧食的十倍利潤呢!
??這還沒有算上桑樹產的果實,桑葚。這桑葚還可以做桑葚酒,那價值就更高了!
??於是乎,南方農民就想啊,為什麽不多掙點錢?大不了我花十兩銀子,買一年的糧食好了,我還能剩下不少銀錢。
??最為典型的,要數閩省一帶,大部分農民把家裏的田都拿來種桑樹,種茶樹等等,然後賣到外麵,再從其他地方,把糧食買回家。財富積累的速度很快,要不是因為閩省那邊實在是山多地少,估計最富裕的省就得從浙蘇換成閩省了。
??農民都能想到的事情,當官的自然能夠想得到,尤其是那些急於想要提高治下百姓收入的好官,或者想要增加財政收入的官員。
??這不,在南方和倭寇打仗的史習焜給武定國來了一封信,他就明確提出。
??“南方最好全改種桑樹!糧食全都可以依靠西南諸國進口!”
??我滴個乖乖,武定國剛看到這個標語,差點沒嚇得坐到了地上去。自己這位兄弟這是怎麽了?居然說出了這樣讓人腦瓜發懵的想法。
??武定國仔細的把這封厚厚的信,給詳細拜讀。
??除去前麵一些,史習焜分析的可操作性,還有帶來的預計效益,到最後才,武定國終於找到了原因。
??史習焜缺錢了……
??這裏,就不得不提一提史習焜為什麽沒錢了。
??史習焜來到東南地區,參與平定倭寇的戰役,一開始,他是非常不了解情況的。借著西南大勝的餘威,想來掃平區區倭寇,那是手拿把鑽。
??然而,實際情況卻讓史習焜傻了眼。
??人家倭寇的裝備,居然比他手下部隊的裝備還要好!
??這剛剛一碰上,史習焜就吃了大虧,想想之前,史習焜手下的水師,被打的灰頭土臉。那還不是因為裝備比不上倭寇唄。
??在陸地上的戰爭也一樣,裝備精良的倭寇,跟大康的衛所軍戶比起來,簡直可以一個打三個。人家人手一支西班牙手銃,還拿著日本鳥銃,腰間還別著武士刀。更別說人家大部隊早就裝備了弗朗機炮了。
??再看看自己,自己的老部隊或許能有一支鳥銃,大炮的話,就沒法比了。什麽三眼銃,普通士兵的戰刀之類的,壓根就沒法比,這能打得過?隻能拚人海戰術。完了人家還不一定要跟你玩人海戰術,往海上一走,你就隻能幹瞪眼。
??所以怎麽辦啊?隻有更新裝備咯。
??於是一場軍備競賽就開始了。
??首先,史習焜大膽的放棄了衛所軍戶參戰的方式,一邊耕種,一邊當兵,戰鬥力沒辦法保障。他就采取了募兵製,招募人員,訓練成職業軍人,平時就不參與勞作了。
??第二,更新裝備,補充鳥銃的情況下,裝備新式弗朗機炮,還得督造戰船。這戰刀也得參考日本武士刀做對比,總不能拿著現在的戰刀,被人一砍就斷吧。
??這些都弄完了,還得算上其他七七八八的花銷,比如安家費,撫恤金,比如戰後重建的資金這些東西加起來數額也不小。
??所以,史習焜現在很缺錢。
??又不能隨意增加賦稅,雖然海上貿易稍微緩解了一點壓力,但是不夠呀!
??於是史習焜就想到了,那就鼓勵百姓們,多種一些賦稅值比較高的農作物,比如桑樹什麽的。哎嘿嘿,到時候賦稅收入的增加,正好可以填上不少窟窿。
??這才有了這次給武定國寫信,提出了南方全都改種桑樹,實際上是想要增加賦稅收入的想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