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節 賞賜(1)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節 賞賜(1)

  夜已深,未央宮宣室殿,卻依舊燈火通明。


  坐在禦座上,劉徹凝視著自己身前的那張地圖。


  就在剛剛,劉徹得到了前線奏報,義縱的前鋒,已經跨過了陽樂水,從上穀郡和漁陽郡的交界處,渡河進入了漁陽郡境內。


  從時間上來算,此刻,義縱主力,應該也已經全部進入了漁陽境內。


  東北亞地區,自從齊恒公涉流沙,伐孤竹之後,最大的一次命運決戰,已經拉開帷幕。


  接下來的半個月,很可能將成為決定未來世界變遷的關鍵。


  “陛下,安東都護府西北都尉隆慮候陳嬌剛剛急報:一萬三千斤肉幹,已經準時災燕薊……”馮勇走到劉徹身邊輕聲稟報道。


  劉徹聞言,點點頭,戰爭,就是在打國力和資源。


  而這場戰爭,打到現在,漢室其實也已經是筋疲力盡了。


  僅僅是燕趙地區的大規模動員,現在就已經讓劉徹和他的大臣們頭疼。


  動員這種事情,做的時候,當然很爽。


  皇帝一聲令下,燕趙就拉出了二十萬把刺刀,去教匈奴做人。


  但問題是,戰爭結束後,這些動員的民兵和郡兵,怎麽疏散和遣散,就肯定會成為一個大的問題。


  很顯然,劉徹不可能學兩慫和大萌,對於民兵,用完就一腳踹開,根本不理會對方的利益訴求。


  那樣的話,下次戰爭,人民就不會再這麽支持了。


  就像楊廣第一次征高句麗,楊廣一聲令下,下英雄豪傑,紛至遝來,短短幾個月,就輕輕鬆鬆的讓隋軍兵馬達到數十萬,號稱一百萬。


  但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英雄豪傑們,就不再出現了,甚至,還因醇致了烽火四起,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豪傑並起,大隋帝國在風雨飄搖之中,走向窮途末路。


  為何在短短的十幾年內,人民的表現會截然相反?

  劉徹知道,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楊廣失敗了。


  而其次則是,楊廣沒有善待百姓,根本沒有照顧他們的利益訴求

  。


  所以,人民就用腳投票,讓楊家去死。


  其後的李唐王朝在建立之後,也同樣去攻打高句麗。


  但,李唐軍隊和人民,就沒有了楊廣的問題。


  君臣努力,將士團結,最終終於滅亡了高句麗,盡破其全國,將這個可能的競爭對手,抹殺在了萌芽狀態。


  從這個故事裏,劉徹知道,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人民。


  隻要統治者不慫,並且善於利用人民的力量,那麽,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阻擋和阻擾中國的強盛。


  正如兩漢,打的匈奴人哭爹喊娘,李唐讓突厥人跪下來唱征服一般。


  但,到了大慫,卻是屢戰屢敗,越打越慘。


  空有空前強盛的國力和文明,卻被蠻族按在地上摩擦。


  這就隻能,趙宋自己的問題很大啊!

  而在如今,劉徹也感覺自己和漢室的問題很大……


  最大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


  今年冬,才剛剛打了一場高闕之戰,國庫和內庫,因為那場戰爭的賞賜和撫恤,消耗了太多。


  現在,半年都沒過,又打一場規模遠超高闕的戰爭。


  這戰後對軍隊和‘英雄豪傑’們的賞賜,現在就已經讓劉徹感覺有些頭疼了。


  軍隊方麵,還好。


  賞賜和撫恤,都有製度在。


  無非就是勒緊褲腰帶,再玩玩文字遊戲,從少府的牧場和工坊裏,拿棉布、牲畜、農具什麽的,抵充部分賞賜,再鑄點金幣,忽悠一下,就差不多可以解決了。

  但‘英雄豪傑’們就不一樣了。


  他們不是正規軍隊,隻是地方豪強和豪俠。


  他們的追求,也跟軍人不同。


  畢竟,這些家夥,自帶幹糧,帶著子侄家兵,千裏迢迢,奔赴戰場。


  假如,戰後什麽東西都沒撈著,或者隻是撈到了一些棉布、牲畜,人家心裏麵肯定會有抱怨的。


  對這些漢家豪強和豪俠們的心態,劉徹頗為了解。


  人家需要的,根本不是錢和物資,他們也不需要這些東西。


  他們要的是權力。


  最重要的是——現在,全下的饒眼睛,都在盯著劉徹,盯著漢室,這個事情的解決方案和處理方式,將很可能影響未來整個下對外擴張的態度。


  假如,這一次,劉徹不能給一個讓下人滿意,甚至是羨慕的解決方案。


  那麽,未來,繼續擴張和對外作戰的時候,這些人恐怕就不會再這麽支持了


  。


  不定,齊魯吳楚一帶的地主們,還可能拖後腿。


  畢竟,地主豪強和豪俠們,自帶幹糧,帶著兄弟子侄同族家兵,千裏迢迢遠赴戎機。


  可不是去打醬油的,更不是去旅遊的。


  要知道,很多人,甚至連考舉都放棄,也要跑回家‘抵禦外侮、護衛桑梓’。


  若補償措施或者解決方案,並不能讓他們滿意,那麽,未來,誰還願意為了劉家去出生入死和賣命?


  傻瓜才去!


  劉徹可不想看到,武帝朝時,武帝可憐巴巴的請求下商賈、豪強和貴族捐獻軍費,結果就一個卜式鳥了他的尷尬場麵。


  更不願意看到,武帝朝中期,下的英雄豪傑,都不再主動參軍和投軍,漢軍隻能將募兵製,改成征兵製,用贅婿、刑徒和犯人去打仗的尷尬場麵。


  但,也不能太過慷慨的賜予這些人權力。


  倘若,連郡兵和民兵,都得到了封厚的賞賜和爵位補償。


  那麽軍隊呢?

  尤其是那些在二十內,轉戰數千裏的飛狐軍、細柳營的將官們,又該得到什麽樣的賞賜?

  那些樓船艦隊裏,冒著暴風雨和巨浪,不懼生死,將無數物資和人員,轉越泉州的水手們,又該得到怎樣的補償?

  所以,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


  但又需要劉徹立刻做出決定。


  因為,唯有如此,漢室官員和大臣,才能就此做出計劃和部署。


  不然,倘若等到戰爭結束,再考慮這個問題。


  很可能,會讓‘人民’非常不滿意。


  ‘人民’不滿意的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打個比方,你在某個公司上班,恰好公司有一個大項目,你日以繼夜的加班加點,終於將這個項目搞定。


  結果,老板去遲遲不給你升職加薪。


  你怎麽想?

  脾氣好一點,或許會背地裏罵幾句該死的老板王八、蛋。


  脾氣暴躁一點,恐怕恨不得立刻辭職吧!

  而在這個方麵漢室‘人民’恐怕反應會更剛烈。


  曆代以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軍隊嘩變,都跟賞賜不到位或者賞賜不及時有關。


  ………………………………


  今家裏有很多客人來,所以,爆發推遲到明00(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