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節 變遷與新兵

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節 變遷與新兵

  新化城,正是五月盛夏,一年中最好的時光。


  城外的田野,如今已是麥秀漸漸,禾黍油油。


  縱橫交錯的土地中,溝渠林立,臨河的各處,一台台水車井然而立。


  沿著河道,張未央再次巡查了一遍,確認了‘雇工們’並沒有偷懶。


  “張司馬!張司馬!”一個三十來歲的,滿臉富態的商人,滿臉媚笑的迎上前來,將一本賬薄,遞到張未央麵前,點頭哈腰的渴求著道:“請司馬在這上麵簽個字,也好讓俺能交差!”


  張未央學著自己的大兄的模樣,拿腔作勢的指指點點了一番,然後又從雞蛋裏挑骨頭,痛斥了幾處‘雇工們’的‘疏漏’之處,這才‘勉勉強強’捏著鼻子,在那賬薄上簽上自己大名。


  而對方則明顯的長出一口氣,落下心中大石,笑著答道:“司馬高義!謝司馬賞臉!”


  然後,十幾個凶狠的黑衣遊俠,就提著棍棒,驅趕著一百多位‘雇工’,從田間地頭走出來。


  ‘雇工們’被脅迫著,對著張未央跪下磕頭,拜道:“司馬高義,謝司馬賞飯……”


  張未央拿著眼睛,瞥了一眼這些‘雇工’。


  他們的容貌各異,有來自倭奴列島上抓來的矮小倭奴,也有從北方冰原抓來的白膚丁零奴、扶餘奴,但更多的還是深眼多須的胡奴。


  “這些夷狄,王先生教化的不錯啊……”張未央讚歎了一聲道:“恐怕再過幾年,他們就可以歸化了……”


  這話一出,‘雇工們’都是喜不自勝。


  漢室戶口本,誰不想要?


  一旦能夠被確認歸化,登記在冊,立刻就可以編戶齊民,擁有一百畝黑土地,還可以撘個屬於自己的木棚子,甚至說不定還能娶一個小娘,生一窩孩子。


  那王先生聞言,卻是臉上有些抽搐,笑著道:“不敢當司馬讚譽啊……這些糙貨,想要歸化,還得努力!”


  但在心裏,王先生卻是希望這些‘雇工’永遠沒有歸化的機會!


  這樣,他才能賺錢啊!

  張未央卻也隻是說說而已,他負著手,踏著小步,哼著小曲兒,朝著遠方的村寨走去。


  自元德四年後,雜家思想就在這安東大地帶起了思想的旋渦。


  因為雜家的主張和呼聲,非常契合安東貴族和軍官們的利益,所以,一時間應者如雲。


  如今在整個安東都護府境內,上至朝鮮君、韓王、都護府都督等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的軍人和百姓,都已經是雜家思想的擁泵。


  就如齊魯吳楚地區強盛的儒家一樣,雜家在強盛起來後,自然就會推行自己的世界觀和社會觀。


  並且還會千方百計的想法設法的讓社會和民眾都遵從自己的道德觀和禮法觀。


  而很不巧,雜家與法家一樣,是主張‘廢奴’的。


  而且雜家更激進——他們要求社會沒有奴婢。


  人可以有貴賤上下,但在人格和尊嚴上,應該是平等的。


  誠如平壤學苑的伍被所言:帝以天為治,天以民為心,民至所欲,天必所之。


  更引用了上古的聖王之言: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


  進而引申出今日雜家的社會觀:凡人君之治,莫大於和陰陽。陰陽者,以天為本,天心順則陰陽和,天心逆則陰陽乖;天以民為心,民安樂則天心順,民愁苦則天心逆。民以君為統,君政善則民和治,君政惡則民冤亂。

  人家還拿著當今天子的詔諭和那被銘刻在宣室殿上方的格言來做注解,讓安東貴族和士大夫都紛紛點頭稱是。


  由是,雜家的主張漸漸為安東全境所接受。


  既然天子口含天憲,代天牧狩,而天卻由人民的意誌所決定。


  那麽,用人民為奴,就是不道德的!

  是要被天所厭棄的!

  為了表明自己是進步的,同時也是與天子的意誌同步的。


  在元德五年,安東全境就解放了所有的漢人奴婢。


  改而用了‘雇傭製’……嗯……就是跟人簽個契約,讓他為自己服務,比如十年這樣子,期間給與薪水啊,比如說一千錢這樣子……


  然後,大家就發現,好像這麽搞,比以前的搞法更有好處啊!

  最最重要的是——這麽玩,還可以得到道德優越感。


  於是,今年開始,連夷狄奴婢也開始玩起了雇傭製。


  而且,由於以前韓王和真番王,都搞過派遣工製度。


  所以,這些夷狄奴婢,被人玩出了更多花樣!


  譬如,定時雇傭製,就很適合被護濊軍以及屯墾團使用——在農忙時候,雇傭一批‘雇工’讓他們為自己幹最累最苦的活,然後隨便給點錢就可以了。


  而這樣的玩法,因為利益特別大,所以吸引了許多在淘金中賺錢的遊俠也轉而進入‘雇工’業。


  就像方才那位王先生一般,拿錢買上幾百上千奴隸,再去官府備個案,拿到一個許可,然後帶著他們到處找活——絕對不愁找不到活幹!


  無論是在農忙時幫忙收割、耕作,還是去給樓船衙門曬魚,或者給安東都護府修路。


  總能賺到錢!

  而且,比起以前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淘金生涯,更有保障,社會地位也更高。


  但,長期用奴隸,從事這樣的繁重工作,時間久了,肯定會出問題。


  所以,在雜家的呼籲下,經過安東都護府與各方協調,終於出台了一個政策——所有的夷狄奴婢,隻要工作認真負責,而且心慕王化,在工作三年以後,就可以申請歸化。


  歸化成功者,可以由官府出錢,為其贖身,立刻獲得自由。


  官府還將授予其土地、屋舍以及工具——這些當然也是貸款,要還的!


  於是,所有夷狄奴婢,全部都安心了。


  一個個工作認真負責,而且做事勤懇。


  人人都在等著自己歸化的那一天,成為一個光榮的漢室臣民的那一天。


  但,張未央知道,其實即使歸化了,那也是一個陷阱。


  因為歸化後,假如沒有發生奇跡,那麽,至少五年內,這個人的一切努力和勤奮所得的財產,全都得拿去還債,之後十年也得掰著指頭過日子!


  倘若運氣不好,更是隨時會破產,辛辛苦苦開墾和耕作的土地,將被官府沒收,而自己更是會將進入那些工坊和作坊,繼續工作還債。

  不止是夷狄奴婢,一般的漢人移民,倘若不注意不努力,也是這個下場!

  在這安東大地,除了屯墾團的移民和護濊軍的軍屬,屬於有保障的群體。


  其他人,都得為自己的未來生活而奮鬥。


  農民得努力耕耘,商人要抓緊時間賺錢,雇工們更是得認真努力,爭取早日歸化。


  想到這裏,張未央就不禁有些慶幸,但他也知道,即使是他也需要努力!

  護濊軍已經越來越正規化了。


  未來,在這護濊軍想要升遷,除非得到戰功,不然難度會越來越高!

  甚至,假如他不能跟上護濊軍的腳步,那麽就極有可能被退役。


  所以,張未央沒有回家,而是來到村外的軍營,穿上甲胄,開始操練起自己的部隊。


  護濊軍是駐屯野戰軍,所以,在平時是散落在新化城方圓三百裏的廣大沃土上,一邊照顧家人,一邊進行軍事訓練。


  隻有在戰時才會集中起來。


  不過,雖然是駐屯軍,但護濊軍的裝備,現在已經不比飛狐軍等老牌強軍差了。


  原因很簡單——護濊軍有錢啊!

  僅僅是黑水河裏的魚幹,每年的產量就是十萬石左右!

  再算上淘金潮帶來的商稅收入,安東都護府每年收入上萬萬!


  因為安東都護府是新開拓之地,所以,天子特詔,準許安東十年不用對國家上繳財稅收入。


  這些錢,雖然大部分都被用來開墾土地,修整道路、水利,但也有不少流入了護濊軍,成為軍費。


  而護濊軍本身可以得到國家撥款和真番、朝鮮、韓國等藩國的軍費支持。


  是以,護濊軍的裝備比起細柳營來,都可以說不落下風,甚至在某些方麵,還要強一些。


  譬如張未央所部就是一個標準的強弩司馬。


  全司馬擁有三個強弩什,裝備有漢軍最新的神臂弓,射程超過一百五十步,足可穿透厚甲。


  而另外七個什,則是輕弩什,裝備的弩機,靈活輕便,可以在戰場上完成阻截和遮蔽敵人的任務。


  但,這都不算什麽……


  畢竟,弩兵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軍種。


  一個弩手,隻需要三個月的訓練,就可以熟練掌握戰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弩手。


  哪怕是神臂弓的弩手,也是如此!

  原因很簡單,弩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隻需要瞄準射擊就可以了。


  所以……


  真正的漢軍強軍中的弩兵,都是隨時可以轉職成為刀盾兵,跟著大軍一起衝鋒陷陣的。


  護濊軍自己所編寫的《練兵紀要》裏就寫的很詳細:凡遇敵,敵在一百五十步,則以強弩攢射,敵至六十步,再以弓弩齊射,敵進二十步,棄弓弩而執刀棒與敵接戰,陌刀出焉!


  所以,在張未央的軍種,除了神臂弓的射手外,其他弩手身邊的地上,都放著一柄簡化版的陌刀,或者長劍之類的兵器。


  這是高闕之戰帶來的影響。


  在高闕之戰中陌刀發揮了奇效,所以,天下各軍都大力裝備陌刀。


  但是,漢軍主力所用的陌刀,不僅僅造價昂貴而且製造繁瑣。

  目前產量一年可能也就幾千柄!


  其他軍隊就隻好紛紛裝備各種簡化版的陌刀了。


  反正隻要找根比較堅硬修長的木棍,再綁上一個長刀的刀頭,也不拘刀頭的形狀、大小和材質——隻要能砍人就行了。


  如今,這些各種各樣的簡化版陌刀,風靡天下。


  休說是各個軍隊的弓弩兵了,就是各地的郡兵和民兵,也紛紛裝備。


  現在的漢室天下,各種各樣的簡化版陌刀的數量恐怕已經成千上萬,甚至可以說是當世裝備數量最多的兵器之一。


  能排在它前麵的,大抵也就隻有弓箭、劍和長矛了。


  而張未央的部隊,每天練習的最多也是近戰格殺,而非弩機攢射!


  畢竟,現在天下人人皆知,弓弩隻能阻敵而不能敗敵。


  而如今的漢軍是進攻型軍隊,再非過去的純防禦軍隊。


  所以軍隊,將來都可能要出塞去與匈奴人在廣闊的大草原上決戰。


  若不想被淘汰,淪落成為郡兵,唯一的辦法,就是弓弩兵也要擁有衝鋒搏殺之力!

  走進演武場裏,張未央一個士兵一個士兵的看過去,仔細看著他們的操練,不時提起手裏的棍棒就是一棍下去。


  “操練之時,都要用心!”張未央大聲的對著自己的士兵們道:“決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這些技能在戰場上,都能用得上,甚至可以救你們一命!”


  “知道嗎?”


  “諾!”士兵們紛紛大聲喊道。


  但張未央還是微微皺起眉頭,有些不太滿意。


  這些士兵裏,有一半以上的新兵,而且大都是他的父老鄉親。


  趙國的士兵,自古就是慷慨有餘,紀律不足,而且有些浪漫。


  趙兵的好處在於,他們作戰勇敢,悍不畏死,而壞處則是容易上頭,也容易義氣用事。


  張未央自己當年就曾經在軍隊裏有過這些缺點,他花了兩年時間,才適應和接受了軍隊的秩序和紀律,變成了一個沉穩冷靜的軍官。


  但這些新兵,就沒有他當年的好運氣了。


  當年,護濊軍新立,兵少,好兵就更少了。


  一個優秀的士兵,甚至會得到當時的護濊軍都尉薄世等高層的親自指教、訓練。


  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再也不會發生了。


  都督薄世最多也就是召集一些像他這樣的司馬訓誡和申斥一番。


  而即使是他,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新兵們訓練。


  所以,這些新兵隻能依靠自己……


  正想著這個事情,忽然,軍營外傳來一陣馬蹄聲,一個背負著令箭的傳令兵,策馬進入軍營,對張未央大聲喊道:“都督有令,命諸司馬校尉,即刻帶兵前往新化城集合!”


  “啊……”張未央驚訝了一聲,然後,立刻挺胸道:“諾!甲部司馬張未央得令!”(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我要做皇帝》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2482/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