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雙向收益
李淵登基之後整理好長安皇城的事情聽到靠山王投靠幽州,他後悔了,認為放走靠山王是他做過的最錯誤的事情。
他都意思是想借用靠山王的手來削弱長安城內世家貴族的實力,結果真就這樣發展的。
但是那麽多的兵馬投靠幽州未來對他們來是在樹立強大的敵人。
比起李淵,此時的李世民是最鬱悶的,他的父親稱帝後讓李建成做了太子常駐洛陽。
李淵將江陵分給了李元吉駐守。
原本想著他能有一城管理的,結果並沒有如願以償。
李世民想著爭取一下回到太原府,結過他的父親卻直接將他留在了長安讓他幫忙管理長安城。
在李世民看來這絕對是沒有將他放在眼裏,都是做兒子的為什麽他的哥哥弟弟都能夠掌握實權,他卻要像個打工者永遠看不到上升的空間。
李淵都沒有過多理會他,封賞秦王後再給了一座王府,巧的是分配到的產業就是隆慶坊。
原本的湖邊築如今計劃要蓋一座王府,他的王府是要現蓋的。
從這方麵就能夠看出是有多麽不受待見了,這可能還是因為長孫無忌帶著五萬兵馬回來的原因。
讓李世民手上湊夠了十五萬兵馬。
長孫家的損失李淵沒有管,畢竟駐守蓬萊時出現的情況都是要讓他們自行負責的。
不然長孫家支持的就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淵。
李世民現在的心態反而很好,他終於不用為將士們的糧食犯愁了。
工作的起來輕鬆了不少。
他是真的體會到了,自己經營城市那份辛苦真的不是誰都能夠承受的,若是讓他選擇他依然會堅持發展自己的勢力。
現在這種情況隻能全都要歸於李德的行動破壞了他的計劃,若是不到長安就沒有可能會丟掉蓬萊。
他知道是自己錯了,但是這個鍋他絕對不背,隻能將情況歸結於帶兵前來長安才導致失去了蓬萊。
以此來向他的父皇訴苦。
李淵雖然沒有分配城池給他經營,但是讓他管理長安的時候也給了很大的權利,或許這就是另一種補償。
他的心態都是自我安慰,他的謀士們都知道,隻是這種丟人的事情不好再提。
尤其是長孫無忌,這次長孫家損失巨大,已經引起了家族的不滿,好在長孫無忌有手段,很快就壓下了事情。
但是給李世民分配隆慶坊的產業之後,問題就又來了。
當時靠山王離開的時候是將這份產業留給那些被他抄沒家產的家族的。
價值八十萬貫的產業就是好幾個家族翻身的底牌,結果就這樣被李淵給賞賜給了李世民。
世家貴族的人自然不可能放棄,八十萬貫的地皮隻是一個預估價值,實際上真的投入使用後價值過百萬貫都是有可能的。
於是這些人一起動用了他們的能量,朝廷的大臣們很多人站出來話,讓李淵感覺很沒有麵子,解決的辦法就是將產業變成了價錢支付回去。
原本是想著打壓這些人的目的徹底的失敗了,一切都是靠山王的原因,讓李淵非常生氣,但是又拿靠山王沒有辦法。
幽州勢力他根本就影響不到。
李世民在這個事情上並沒有出聲,這也是在反應他心中的不滿,沉默是他最好的選擇。
隻能他隱藏的非常深。
李淵不僅因為人讓他鬱悶,當他得知長安皇宮府庫內空空如也後更是煩的不能再煩了。
尤其是糧倉的庫存儲備的糧食已經見底了,已經得知靠山王的兵馬吃的糧食都是聽過捐贈的形式入庫的讓他甚至都開始煩躁。
長安糧食短缺,他現在居住在長安就隻能從洛陽先調配糧食,由於旱災的情況非常嚴重,糧食價格和店鋪囤積情況讓他還必須要全力去籌備糧食不然將會影響城市糧食供應。
讓他能夠籌備糧食的地方隻能從南方購買,價格自然不便宜。
這就在各個反王們都有心想要效仿稱帝的時候,糧食危機終於爆發。
糧食在收獲的時候才知道旱災讓百姓們損失了多少,如今已經無法滿足百姓生活,兩家則他高了幾成。
漸漸的吃不上糧食的百姓成了流民,他們的出路就是到處流浪,落草為寇。
尤其是西邊一帶,因為糧食收成慘淡很多必行都去往長安,他們就是想到長安去討生活。
要為什麽不去幽州,流民們雖然餓得慌但他們知道那麽長的路程,他們又沒有糧食沒等他們走到幽州很可能就死在路上。
所以能夠長途趕路的都是家中有些條件的。
災荒情況嚴重對土地多的人來損失巨大,等於是一整年的收成都不夠養活府中人的。
隻能拿出積蓄出來購買高價的糧食,有很多地方連高價的糧食都沒有那麽充足。
導致這樣有購買力的一部分人不得不趕往臨近的州府討生活。
他們的產業隻能賣給世家大族,價格自然不會太高。
糧食一時之間成了百姓們最需要的東西。
李淵為此已經動用了太原府的能量臨近幽州的好處就是他們種植的糧食都是用到了化肥的,即便損失很大從根本上的產量來也比別的州府強一些。
南方勢力成了香餑餑,因為他們沒有遇到旱災,糧食充足就是運輸上有些費勁。
南方到西北方向可沒有寬闊的好路,但是他們要將糧食運往幽州就不同了,至少走水路不但能夠增加運輸量,陸地運輸的一段要比與運往別的州府方便太多,其經濟價值要大很多。
如果沒有與李淵的關係他們才不願意費那麽大的力氣。
漕運的糧食倒是能夠緩解長安糧食危機,但是他們無法預計這旱災造成的結果會達到怎樣的程度。
幽州有糧食為什麽還要購買南方的糧食呢,一方麵是為了在南方投入讓南方更加穩定,另外儲備糧食是重中之重。
不是幽州滿足就不購買外來的糧食,如今的幽州在發展糧食儲備再多都是需要的。
尤其是有鄭家的船運,屬於雙向收益。
若是南方的投資者不賺錢,他在南方的計劃又怎麽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