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劍出天元> 第十二章 小聖賢莊

第十二章 小聖賢莊

  易中行根基淺薄,他雖然猜到當時一同進入天壇的八人定是被周帝陷害,一起進入了這秦時明月的世界,但對方都是些什麽人,有什麽手段,卻是一無所知。所以易中行很幹脆地答應了焰靈姬的要求,因為他確實很需要焰靈姬的幫助。


  也不知道王法中穿越了秦時明月世界裏的誰……


  幾個念頭在易中行心中轉過,隨後便是一定。他此身穿越的蓋聶乃是“天下第一劍”,縱使其中有秦國威勢的加成,也足以表明其地位與實力。主角荊天明也已在他手中,多年來,他也不是枯坐秦國,自有一幫班底。他打造這柄全新的淵虹劍,單從其不同於時下流行的青銅劍、鐵劍樣式,就相當於將自己的身份昭示出來。


  說逐鹿天下,與項羽劉邦爭雄,或不至於,但自覺自保應是綽綽有餘。


  何懼之有?


  “我不日就將北上,希望你已經將我們的組織建好。”焰靈姬最後道。


  “組織名為‘七曜’,依日月五行排列。我為‘日曜’,妳為‘火曜’。”


  焰靈姬臉上難掩失落:“人家居然不是‘月曜’嗎?”


  隻是易中行卻不為所動,他可不信焰靈姬會因為這一點名頭情緒波動。


  果然,焰靈姬頭一轉,又是一副笑語盈盈的樣子:“‘火曜’也不錯,挺符合人家的身份的!”


  易中行拋去一物,卻是一枚刻畫著火焰符文的戒指。


  “這是組織信物。”


  “秦國工匠的造物?手藝雖然不如百越,卻也不差。”焰靈姬審視著手中的戒指,“那我就先走了。”


  焰靈姬一個小跳,躍上無雙鬼肩頭,這個粗狂壯漢便小心翼翼地頂著焰靈姬緩緩退去。


  直到焰靈姬完全消失,荊天明的神情才鬆弛下來:“這個女人好漂亮!大叔,她是不是喜歡你啊?”


  “……”易中行轉身。


  “吃點東西,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東海之濱的桑海城,是這齊魯之地難得的繁華所在,大街上亦是熙熙攘攘,全然不見戰爭的傷害。這都是因為此地乃是儒家精英匯聚之地,極富盛名的小聖賢莊就坐落在這裏,由“齊魯三傑”掌管。同時儒家輩分最高的長者高人,齊魯三傑的師叔,荀夫子,也在此處隱居。


  “小聖賢莊”這個名字聽起來雖不如何霸氣,在法家新出、墨家叛逆、農家不顯的情況下,卻已是名聞天下。它不僅是一座莊園,更是一座龐大的學宮。


  “趙人蓋聶,前來拜訪!”


  儒家禮製:正門入大人,側門走小人。正門一道迎貴客,二道迎大夫,三道迎君王。


  易中行即非君王,也不是大夫貴族,但今次攜荊天明前來拜訪,決計是不會走側門的。


  寒風拂過,小聖賢莊全無動靜。


  荊天明左看看右看看,無奈道:“他們該不會是沒聽到吧,要不我們再喊一聲?”


  易中行不語。


  良久,正門中的一道小門悄然打開,小聖賢莊終究是開了一道正門。


  儒家大當家顏路先生跨出正門,對易中行施了一禮。

  “卻是師兄頑固了些,蓋聶先生不要見怪。”


  “豈敢。”有儒家二當家前來迎接,也算是給了他很大的麵子了。


  荊天明隨著易中行進入小聖賢莊,隻見一片開闊的廣場後一片宮室綿延,鳥語花香,水清河晏,曲水蜿蜒,當真是一處文華錦繡之地。


  正殿中,儒家現任掌門,顏路先生的大師兄伏念正跪坐在主位上,烹茶以待。


  顏路將荊天明引到下首,注視著易中行解下淵虹,坐到伏念對麵。此時兩人一左一右,席邊各有一柄名震天下的神劍。易中行的淵虹劍且先不提,倒是顏路身邊的太阿劍頗為傳奇。


  據傳太阿劍乃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打造。此劍大巧不工,端凝沉雄,非眼力、見識和胸襟兼具者,難窺其妙,是一把威道之劍,隻有持劍之人內心之威才能激發出太阿劍道之威。


  太阿劍出爐時天時、地利、人和三元歸一,劍未成而劍氣已存於天地之間!


  當年天下第一相劍師風胡子作“劍譜”時,將此劍列為第三,僅次於易中行手中的淵虹,以及始皇帝嬴政的佩劍——天問。


  易中行並非第一次來小聖賢莊,多年前,為了日後的布局,他就曾到訪過這裏,甚至想盡辦法見了荀子一麵。


  “世之顯學,儒、墨也。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儒家遂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伏念將烹好的茶湯遞給易中行。


  “這種粥茶,我還是喝不慣。”易中行推拒了,他穿越前連清茶都不怎麽喝,更別說這煮出來的茶了。


  伏念也不勉強,繼續道:“傳至今日,已有一脈斷了傳承,蓋聶先生有破家之心,為我儒家續上這一脈自是一件好事。隻是……這‘公羊儒’之說,卻好似大雜燴一般,頗有些不倫不類。”


  伏念的判斷是對的,易中行雖曾跟隨黎先生學習儒家公羊派的學說,但區區數月,哪裏能學到精深的程度。實際上他整理出來的這套“公羊儒”學說,帶著濃厚的現代化氣息,裏麵摻雜了大量的諸子百家、縱橫、黃老、理學、心學,甚至是紅色思想。易中行給這些東西套上公羊派的典籍作為外皮,融匯成一套說不清是什麽東西的“修正主義公羊儒”。


  伏念雖然對此頗有不喜,但秉持“性惡論”的荀子卻似乎很喜歡這一套說辭。


  “但我知道伏念先生內心裏卻是喜歡的。”易中行悠然道。


  要說易中行為何如此篤定,卻也是有淵源的。儒家公羊派的源頭可以說是子夏先生。而“伏念”這個角色的原型正是子夏與曾參。


  他的性格隻從其獨創的劍法中就能看出來——聖王劍法!

  伏念的政治主張就是將君王神聖化、絕對化,君王就代表了國家,代表了天,人怎能背叛天呢?


  伏念所推崇的內聖外王,王道治國,正是“禮”的極致。


  如果說顏路和張良還是原始儒家的追隨者,那麽伏念反而是那個最接近易中行思想的人。


  易中行隨後提出讓荊天明入小聖賢莊學習的事情,伏念不置可否,顏路則立刻出聲應允。


  “從現在起,你便叫做‘子明’。”顏路對荊天明道。


  “啊?”想到要學什麽儒家禮儀,荊天明頭大如鬥。


  “蓋聶先生為‘天下第一劍’,難得來小聖賢莊,不如我們‘以劍論道’如何?”伏念伸手邀請。


  “固所願,不敢請爾。”


  兩人持劍而出,對立於廊橋之上。


  這裏是小聖賢莊,易中行自然不是要在這裏以命相搏,比的是劍,目的卻是為了論道。


  “久聞伏念先生自創聖王劍法,請指教。”易中行持劍拱手。


  “請!”伏念外形高雅不凡,舉手投足有一股天生的華貴氣度,太阿劍出,自有一股心係天下,威淩世間的王者氣度。


  兩人之間,有流風回轉,帶起蕭蕭落葉。兩股劍氣以兩人為中心鋪陳開來,演化各自的劍勢。


  在這種劍勢的對抗中,彼此感受對方的劍意與道理。


  伏念的劍意正如他的人一般,內聖而外王。先具有聖人一般的才德,而對外行駛王者之道。可謂是儒家的至高追求之一,“完人”的標準。


  伏念執掌儒家,小聖賢莊欣欣向榮,儒家聲震四海,可見他的言行已與內心的高潔修為高度一致,這是十分難得的。


  後世大儒,絕大多數都隻接近“內聖”,能做到“外王”的寥寥可數,無非王陽明、諸葛亮等幾人。


  有趣的是,“內聖外王”雖然是儒家的最高精神追求,但這句話本身卻是出自《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為各家所引用。


  是以,在儒家,內聖外王的表現便是如伏念這般的“知禮之智”,在法家為“虛靜之德”,在道家則為“無欲之明”。


  易中行則不同,他本身並未醞釀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劍意。易家劍法的核心向來是劍氣為本,以犀利渾厚之劍氣破敵,深合“氣宗”的路數。修煉過程種使用不同性質的劍氣不過是攻敵之弱點。


  時至今日,以易中行的修為境界倒也差不多是時候明悟道路,蘊養劍意。


  易中行可選擇的道大致有三種,一是縱橫之道。橫劍攻於計,以求其利,是為捭;縱劍攻於勢,以求其實,是為闔。捭闔者,一陰一陽,天地之道。


  二是公羊儒之道,大一統,為後王立法;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

  第三個就是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


  顯然第三個是不合時宜的,而縱橫之道同樣如此。此時已是先秦時代,大一統一旦完成,縱橫家最後的餘暉就將逝去。這也是為何易中行逐漸拋棄縱劍術,轉而與荀子探討公羊儒的原因。


  選擇儒家,是因為它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歲月悠悠,諸子百家許多源自於古儒,而最終他們又將同歸於儒家。


  此所謂“百家歸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