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久違了,書評
安久書店,二樓辦公室。
秋原悠人坐在沙發上,聽安久津剛一匯報《嫌疑人X》的最新銷量數據。
“秋原老師,除了簽售會額外售出的2300冊外,《嫌疑人X》第四周和第五周的書店平均銷量分別為5000冊和5100冊,和之前幾周的數據來看,略微有所提高。”
安久津剛一遲疑著又問了一句,“秋原老師,你是否有找過什麽途徑幫助推銷作品?”
按理來講,新書發布後,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推廣(書評)的話,一般是第一周銷量最高,隨後幾周緩緩下滑。
但這本《嫌疑人X》,卻從剛開始發布的4000冊,一直緩緩上升到了5100冊。絲毫沒有見到絲毫下滑的趨勢。
難道簽售會的效果有這麽好嗎?按以往的經驗來講,不大可能吧?
安久津剛一實在是有些困惑。
秋原悠人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問道:“安久社長,那麽現在的庫存還有多少呢?”
“隻有大概5千冊左右了。”安久津剛一略帶振奮地回答道。
照這個趨勢來看,大概隻用再過1周,初版的3萬冊就可以銷售一空,並進行第二次的重版!
秋原悠人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道:“之前您委托的那名書評人有了回複沒?”
安久津剛一沒有回答,而是對著一旁正在處理稿件的佐竹真紀問了一句。
“佐竹,《千葉日報新聞》那邊的欄目最近相關的書評嗎?”
佐竹真紀聽到後,抬起頭,然後把椅子轉了過來。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秋原悠人總覺得她的目光閃閃躲躲的,不太對勁。
佐竹真紀轉過來後,對著安久津剛一說道:“安久社長,近幾天的報紙內容我一直有在跟蹤,但始終沒有見到相關的書評報道。”
“這樣啊,”安久津剛一歎了口氣,然後擺擺手,“你接著忙工作吧。”
“是,”佐竹真紀又轉了回去,繼續低下頭工作。
安久津剛一低頭思考了一會兒,又抬起頭說道:“秋原老師,看看截止到這周五的情況吧,如果還沒有相關的書評,我再去拜訪一下那位老師。”
秋原悠人點點頭,“拜托您了。”
他其實也不好說什麽,畢竟是他主動要求安久社長去找別人幫忙的,所以這方麵的事還是不要多嘴的好。
除此之外,秋原悠人心裏也有點疑惑。
到目前為止,《嫌疑人X》或多或少已經賣了2萬5千冊了,難道就一直沒有書評人關注嗎?也太奇怪了吧?
就在他困惑的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接著大門“砰”地一聲打開了。
秋原悠人抬頭一看,發現正是負責銷售和推廣工作的西島宗太,對方手上拿著一本雜誌,氣喘籲籲地對著辦公室內的眾人說道:“社長,秋原老師,《嫌疑人X》有書評了!”
有書評了?
秋原悠人一時有些困惑,而安久津剛一立刻走上前來,接過了西島宗太手上的雜誌,放在了沙發前的茶幾上。
眾人見狀圍了上來,而安久津剛一則根據西島宗太的提示,把頁麵翻到了第25頁,讓眾人看見了這篇書評——“《完美的騙局?》,作者川田慶次。”
秋原悠人一下子精神了,然後仔細看了起來,發現這篇書評的文筆雖不算特別好,但也還行。
不容易啊,發行2個多月,終於有第一篇書評了。
不過話說回來,為什麽是雜誌呢?
“咦?”安久津剛一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有什麽問題嗎?”秋原悠人問道。
安久津剛一遲疑了下,回答道:“這位川田老師,就是我拜訪的那名書評人,但對方供稿的平台應該是《千葉日報新聞》才對吧?”
講完這句話,安久津剛一把雜誌翻了過來,讓秋原悠人看到了這本雜誌的名字“推理文學。”
這個名字有些眼熟啊?
秋原悠人不由地回憶了起來,半晌後,他突然想起,之前他寫的那篇《ZOO》,就被這本雜誌上一名叫做高村克己的書評人給高度評價。
在當時,對方甚至把這部作品和佛教的無間地獄給聯係在了一起。
秋原悠人雖然也疑惑書評的發表怎麽從《千葉日報新聞》這份報紙變成《推理文學》這個雜誌了,但他更在意的是這篇書評的發表效果。
他轉過頭,便對著安久津剛一說道:“安久社長,有《出版統計周刊》嗎?我想查閱下這本雜誌的銷量。”
安久津剛一聽到後,回答了一聲“有”,便讓佐竹真紀跑下樓去拿書。
過了5分鍾,佐竹真紀才抱著厚厚的《出版統計周刊》,氣喘籲籲地跑了回來。
秋原悠人從她手上接過書,說了句“謝謝”,便翻開這本周刊,找到了《推理文學》的銷量數據統計:“《推理文學》,學術類,半月刊,銷量5萬冊。”
看到這個數據,秋原悠人皺起了眉頭。
比起《千葉日報新聞》至少20萬份的發行量來看,《推理文學》的5萬份未免有點太少了點,所以曝光量不夠大。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後者的目標人群可能更喜歡推理作品,購買意願或許更強。
總之有利有弊吧。
不過既然第一份書評發出去了,而且還是這種學術類性質的。那麽再過一段時間,其他書評人也都應該陸陸續續注意到這部作品。
到了那個時候,在更多的宣傳下,《嫌疑人X》這部作品大賣應該隻是時間問題吧!
想到這裏,秋原悠人不由的振奮了起來。
他沒注意到,在他露出興奮表情不由自己的時候,原本一直目光閃閃躲躲的淺野愛子,偷偷看了他一眼。
安久津剛一也很興奮,畢竟隻要有了書評推廣,原本計劃需要一周才能售罄的《嫌疑人X》,可能這幾天就可以賣完了。
畢竟根據統計,《推理文學》這本書能被5萬名推理愛好者看到,即便隻有10分之1的讀者購買,也可以輕輕鬆鬆把庫存的那些書籍銷售一空。
不過在振奮的同時,安久津剛一心裏還是有一絲不解。
為什麽原本應該發在報紙上的書評,會變成一本學術雜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