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海外歸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王堰才停下了筆,從床底下拉出那個陪伴著自己漂洋過海,他娘留給他這世上唯一的一個木箱子,打開看到裏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他自己最熟悉不過的。
一麵殘破的鏡子,一把剪頭,一塊拚角大圍布,兩把折疊式刮胡刀。
他緩緩的將自己剛剛寫好的本子也放了進去,剛想要關上箱子,抬頭看到一本厚厚的“記賬本”安靜的放在桌子底下。
他記得這是李萳偷偷從家裏偷出來的“記賬本”,王堰那時剛開店,沒有記賬的本子,李萳從她爹房間裏偷拿了幾本出來送給他的。
王堰起身,拿起那邊“記賬本”,翻開看了幾眼,還沒寫過東西,抬頭朝窗外望了一眼,再慢慢彎腰將這本“記賬本”也工工整整的放進箱子裏。
他拿出來的每一樣東西,都仔細的看了一遍,看到剪刀和刮胡刀已經多年沒使用,隻是偶爾自己會拿出刮胡刀給自己刮刮胡子。
為經常給這些簡陋而又原始的工具上油,避免它們年久會生鏽,王堰特地買了一隻白色軟膠尖嘴的小瓶子,用來裝機油。
沒事便那出來上上油,在他經常精心打理下,這幾樣工具使用起來都非常順滑。
王堰再一次上油擦拭幹淨後,這才將它們又重新的放了回去,再把一旁的黑色軟膠皮製的筆記本放了回去。
所有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他也大概的確定了歸程的啟程日期,這麽大的一件事情,但是他沒有想提前跟朋友和店員們說的打算,覺得沒那必要,告知他們也隻是徒添傷感罷了。
他知道自己的這一趟回去,也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跟他們有什麽來往,也沒有什麽必要再多添複雜,如果有緣份,以後會再遇到的。
他連李會長都沒告知,那天他買好了船票後,讓人把自己的行李運到碼頭,出門之前托人給李會長捎去了一封辭別信,順便給李萳送去他的木箱子,木箱子裏頭還有一封書信。
李萳剛好在家,見人送來一個木箱子,聽說是王堰托人送過來的,她預感王堰可能就是今天走,急忙打開箱子,看到一封書信。
“萳兒,請允許我第一次這麽叫你,認識你多年,自見到你的那天夜裏,我就深深為你著迷,但是理智讓我必須清醒的對待咱們兩人的感情。
對我來說,你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女孩子,每每你任性,或是無端發脾氣的時候,我就覺得你那是故意在向我撒嬌,我心裏很開心。
你能這麽不顧一切表現出自己的感情,而我不同,我沒有你那麽無所顧忌和勇敢,同時也感覺愧疚,我給不了你什麽,這一個箱子是娘留給我的這世上唯一的物品,算是我能留給你的唯一禮物……”
李萳看到這裏已經無心再看下去,手中握著這封書信,即刻便向外跑去,拚命的朝碼頭跑去,一路穿過人群,穿過熱鬧的街道,穿過陽光照射下的林蔭,穿過陽光沐浴的全身,晶瑩的淚珠,從臉頰灑落成串,陽光映得晶瑩剔透。
船緩緩駛離港口,王堰站在甲板上,想再多看幾眼這個自己呆了十年的城市,樓宇林立,已經看不出以前的模樣,但是腦海之中卻依稀清晰的記著剛來時的模樣。
心中是不舍,是傷感,除了腦海中記得自己來過這裏,幾年以後,沒有人會無端的記起自己也曾在這個城市裏呆過十年,在那條自己非常熟悉的街道上來來回回過無數個日日夜夜。
碼頭上一個渺小的身影在晃動,碼頭上來送行的人很多,王堰沒有在意,船漸行漸遠,最後隻有豆粒大,接著消失在了平靜的海麵上。
“我又回來了!”
王堰回到了自己曾經呆過的省城,一切都是如此熟悉,十年光陰,這裏的建築街道卻沒什麽變化,唯一能說得上變化的,那就是街道上的小商鋪多了,人們的精神麵貌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變,服裝也多樣化了。
他不敢去以前工作過的地方,生怕見到李崇翰,他這一趟去南洋,本來是李崇翰心中唯一的救命稻草,可想而知王堰身上所擔負的希望和使命。
而然王堰卻辜負了他,沒有完成他此次所去的唯一目,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一晃就是十年過去,如今要是再見麵,該怎麽跟他交代,事長話短,怎麽也說不清楚。
他也沒去找過龍哥和張任剛,他不敢讓人知道他又回來了。
看著這一片熱鬧而又生機勃勃的景象,他現在一心隻想著創業,搞生產。
十年積蓄,轉讓了那幾家服裝連鎖店,王堰手頭資金充足。
這幾天,王堰在省城裏有目的的逛著,正在考察著市場的需求,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裏進行投資。
他在李會長的紡織廠裏呆過一段時間,對廠裏的整個生產流程都非常熟悉,實施生產起來也心中有數。
決定了創建紡織工業,他便開始找廠址,不能在市區裏,隻能在郊區。
選好地方,談攏租地價錢便開始建設廠房,在建設廠房的這段時間裏,他又四處奔波采購生產的機械設備。
前前後後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真正的把廠子給整起來,之後進入穩定生產。
在投入生產的第一年,由於zf對企業的扶持,特別是對外僑資本的看重,對外僑歸國辦的企業都施行優惠政策,在zf渠道的激勵和幫忙推廣下,銷路也很快跟著打開。
王堰看著資本走上了循環,盈利在不斷創收,非常感恩現行的政策,回想起當年的李崇翰,不由得感慨,慶幸自己趕上了好的社會局勢和市場環境。
如果當年李崇翰也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也不至於自己的廠子會還沒走上正軌,便立刻就麵臨著絕境,而依靠一個年少的自己不遠萬裏,漂洋過海去尋找那根救命的稻草。
到了第二年,紡織廠的生產和銷售便如日衝天,產量在不斷增加,銷量也在呈正比的在增加,王堰是個不甘現實的人,資本在手頭積累,他不想讓它閑置在手頭,一天天變大卻毫無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