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番外2
敏敏不懂母親的意思,表哥,舅舅,舅爺……不都是母親的娘家人嗎?
??可她看著母親紅腫的雙眼,到底沒有問出口。
??外婆下葬那日,來了很多人。
??敏敏很多都不認識,隻看到舅爺舅舅陪著他們在一邊說話。
??幾個嬸娘蹲在阿婆墓前,往火盆裏送紙,風不時地吹起幾張紙錢,洋洋灑灑地落下。
??母親則緊緊摟著自己,站在後排默默流淚。
??敏敏突然有些理解母親的意思了,阿婆活著,倒不如死了以後熱鬧。
??慢慢的,大部分客人都被引著離開下去吃席,再後來,幾個嬸娘也臨走時象征性地勸了勸母親,也離開了。
??隻剩下幾個警衛站在一旁,母親這才拉著敏敏走上前,撿起旁邊用石頭壓住的紙錢,往火盆裏扔。
??火光裏,敏敏卻覺得寒冷。
??就在這寂寞之時,輪子碾過水泥地的軲轆軲轆聲,打破了一地靜謐。
??散場之際,才有人姍姍來遲,送阿婆最後一程嗎?
??那是一位滿頭銀絲的老太太,頭發用墨綠色發卡別起,穿著身長厚大衣,坐在輪椅上。
??敏敏下意識看向母親,然而她的臉上也是一片茫然。
??“您是……”
??母親劉玲出聲詢問,老人撐著扶手,顫巍巍地站起身,輕輕道,“老朋友,來送一程。”
??身後的人想要扶她,被老人揮開了。
??見老人一步一蹣跚地向前走去,嘴裏呢喃著,“老姐姐啊~”
??聽到這個熟悉的稱呼,劉玲眼裏倏爾像是燃起一團火焰,“是您嗎?!!!”
??她的聲音在顫抖,“毛姨……”
??老人聽到她的稱呼,側過臉笑了,“真跟你外婆說的一樣,總愛差輩分叫……”
??劉玲的眼眶立刻濕潤了,大顆大顆的淚珠湧出來。
??敏敏也一陣鼻酸,她聽母親講過,小時候,母親總愛喊阿婆做媽媽,阿婆糾正好多次,她就是不改。
??直到再大一點上了小學,才改口了。
??“您能來送,她一定很高興。”
??劉玲又笑又哭地,鼻涕還掛在下巴上,看著有些滑稽。
??這位毛姨,小時候,隻要阿婆收到她從大洋彼岸寄回來的信,未來的幾天都會樂的合不攏嘴。
??年幼的劉玲,在阿婆一聲聲讀信裏,對這個毛姨產生了難以言喻的向往。
??後來高中畢業後之所以會選擇醫學專業,也是因為聽阿婆說,毛姨家裏是開醫館的,如今生意都做到國外去了。
??阿婆隱約地提起過那些年的驚心動魄,毛姨同自己的母親一樣,都是非常優秀的人。
??“玲玲啊,你得向她學習,做一個勇敢的女性,阿婆就不如她,也不如你的母親……”
??阿婆總是在收到信後,沉思一會兒,這樣告誡她。
??“唉,她肯定不樂意著呢……”
??“要強了一輩子,死了死了,還得掛上個周氏……哈哈哈~”
??老人慨歎一聲,幸災樂禍地笑了。
??劉玲臉上浮現黯然和一抹難為人言的難為情,“是…是大舅舅的意思……”
??阿婆是個嚴格把婦女撐起半邊天貫徹到底的女人,阿爺常年與她分隔兩地,是阿婆家裏家外一把抓。
??劉玲還有印象,小時候有段時間總是有人上門鬧事,拿她早逝的母親說嘴。
??是阿婆帶著她,拿著母親周媛那些年寄回來的書信,上了警察局,字字鏗鏘地討公道,說到動情處,不僅阿婆,街坊鄰居都跟著抹淚。
??自那以後她從外頭孩子堆裏嘲笑的沒娘養的娃,變成了烈士後裔。
??是阿婆教她要永遠昂著頭,挺胸做人,因為她的母親,是英雄母親。
??可現在,阿婆走了,連自己墓碑上寫什麽都做不了主。
??盡管她早有言語留下,然而舅爺……
??劉玲對阿婆和大舅的心結不甚清楚,隻知道和阿爺有關係。
??阿爺是最早的一批黨員,建國後就去了西北,支援邊疆。
??聽說年輕時候就受過傷沒養好,年紀大了更是一堆病,不到五十就去了。
??阿婆則長年住在保定老家,至於大舅,那時候在北京上學。
??打劉玲有記憶,她就沒見過阿爺,至於大舅更是不怎麽回家。就是節假日,寧願坐幾天幾夜的綠皮車,也不回來看阿婆。
??阿婆好像也知道自己不受兒子待見,輕易不過問他的事情。兒媳婦也隻是要結婚了被帶回來看過一眼,之後再無交集。
??“你舅舅啊,這是心裏還怨老姐姐呢……”
??銀發老人歎了口氣,對劉玲說道,“丫頭,陪我去給你另一個外公上柱香吧……”
??敏敏在旁一直豎著耳朵,聽了這話,驚的瞳孔地震。
??劉玲卻並不驚訝,她對此早有了解,倒不那麽意外。
??那張照片就放在床頭櫃,看見的,又何止敏敏一個人呢?
??不同的是,她看見的,更為清晰。
??離阿婆不是很遠的地方,墓碑已經脫落了很多,字跡也變得不甚明顯。
??夜幕低垂,敏敏眯著眼睛費力辨別,“劉……劉什麽……”
??“劉來喜!”
??“劉來喜!”
??一老一年輕的聲音重疊在一起,同時接話,山高林靜,風吹過樹葉,沙沙過後,有回聲飄蕩。
??“劉來喜~”
??“來喜~”
??“來喜~”
??仿佛有人在低低地輕和,喚著這被人遺忘太久的名兒。
??劉玲和身側的老人相視一笑,敏敏伸出藏在袖子裏的手,試探著外頭的溫度,方才那陣風,好像暖和多了。
??銀發老人,不,叫她連翹吧。
??她這一生都未曾婚嫁,當年因為工作離開北京城後,此後多年輾轉各地,直到建國後,毛老先生去了,才承擔家業並努力振興。
??六十年代她趕了把時髦去了美國,把回春堂開在了唐人街。兜兜轉轉,她再也沒有見過兩個師兄。
??連翹工作的那幾年曾收到過大師兄的消息,等能脫的開身去尋的時候,時代浪潮迭起,她不得不先行離開。
??後來也托付過招娣於國內繼續幫忙打聽大師兄的消息,然而卻一無所獲。
??畢竟那幾年想要找到故人,真的太難了。
??前幾年倒是有個什麽香港的商人說要跟自己當麵洽談合作,連翹看了資料以後拒絕了,她這一生已經足夠傳奇,不需要再給外人增添談資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