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桌椅

  “今天有好菜呀!”


  飯菜上了桌毛曉鳳才摸著黑回家,籃子裏一籃子豬草。


  江大河忙完了農活兒,天黑前都黑了還要摸著黑去河邊收網,他把魚簍放下了,休息了一會兒才上桌。


  “今天的飯真好吃。”


  “是啊!”毛曉鳳也忍不住感歎:“吃著細膩軟和多了!”


  江小夏在吃之前仔仔細細用紗網篩了一遍,把蕎麥裏麵的粗糙雜質都篩掉了,當然細膩一些。


  蕎麥粑粑做的比以前做的小一點兒,火候和水份也比以前控製得更好。


  “木耳也好吃。”小雲把頭埋在碗裏吃得很開心,抬頭說道,嘴角上一沾了蕎麥粑粑的屑。


  隔年的老鹹菜湯,味道不錯,就是放久了,有一股酸臭味兒,她總薑蒜仔仔細細的去了腥味,澆在燙熟的木耳上麵。


  米湯大火燒開之後用勺子仔仔細細的撇幹淨浮沫,轉小火熬,不停的攪拌,米粒裏的糖分熬出來,有一股子天然的香甜味兒,味道也因為熬製更久而更醇厚。


  雖說還是平時吃的那點兒東西,但是做法更講究,更好吃。


  江小夏上一輩子追求精致生活,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生活如果沒有儀精致和式感,怎麽能令人愉悅?!沒有愉悅的心情,怎能美好生活。


  她吃著蕎麥粑粑和木耳盤算著明天要幹的事兒。


  今天陰天不適合砌灶台,明天天晴就砌灶台,還是陰天就弄桌子板凳……


  第二天江小夏還沒有起床就聽見了風聲,陰雲壓垂,沒有太陽,隻怕還要下雨,看來隻能做桌子板凳了。


  她把後院的大木頭搬進來,翻出江大河做木工用具,開始忙活。


  看到木工用具就想到了江大河。


  江大河八歲的時候被爺爺送到隔壁村裏的木工師傅家裏學木匠。


  在這個年代,農村學木匠是門好手藝,在那個年代,人人吃不飽,去人家家裏幹活兒不僅有錢賺,還能有一頓飽飯吃。


  後來哪怕搞集體公社吃大鍋飯,公社裏對工匠師傅,也有額外的照顧,工匠師傅也比一般人家條件好點兒。


  工匠師傅跟現代公務員一樣,可是農村嶽父母眼裏女婿首選,不愁娶不到媳婦兒。


  但是爺爺去世,太奶奶和奶奶李招娣以家裏困難為由頭,不讓他去學,江大河就真不去學木匠了。


  其實江大河老實勤快,他師傅很喜歡他,甚至願意貼錢讓他學。


  其實那會兒爺爺去世,家裏的條件也沒有差到讓一個11的孩子幹活兒養家。


  因為爺爺是個挺有頭腦的人,早年在渡口上跑單幫賺了不少錢,他全部都換成了銀元,去世的時候,家裏偷偷存了很多銀元。


  江大河的小叔叔還時不時的寄錢回來,家裏根本不缺錢。


  後來新中國成立,江大河的小叔叔沒有消息了,據說去了台灣,也有說去了美國……


  江大河年紀小,村裏人都欺負他,他性格老實,任由人欺負,村裏人更加瞧不起他了。


  李招娣也瞧不起他,嫌他笨,他為了一個家付出,三十來歲沒結婚,李招娣反而嫌棄他成了人人看不起的老光棍兒,給她丟人,好不容易找了毛曉鳳,嫌棄毛曉鳳是個殘疾,成天挑事兒。

  幾個叔叔姑姑,平時都不把他當回事兒,隻有用得著的時候才會叫上他。


  大家已經把他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隻嫌棄他老實木訥沒本事。


  她前世的時候喜歡自己動手,尤其喜歡在宜家淘東西,淘到好東西之後,就自己動手組裝起來。


  她的房子都是她親手布置的,她還自己動手設計了家具,那個房子裝修好沒住兩天,她就得了癌症嗝屁了,想想真是悲催……


  她仔細回憶以前看過的圖紙,她以前做設計,畫了效果圖之後都是自己打版,對於打版劃線也是熟悉的,不一會兒就畫好了線,然後鋸木頭拋光。


  到了晚上就做好了,她又把蕎麥粑粑蒸上,又燒水下了一大鍋麵條,用鍋子裝好,這會兒江大河回來了。


  “這桌子結構好!”江大河平時不多話,看見江小夏做的桌子忍不住感歎:“怎麽想到的呀?”


  “我是根據炕桌的樣式來改的,不用的時候折起來,用的的時候打開,也方便運輸,我再做幾條板凳,等天晴把灶台砌上就可以了。”


  雖然來來回回要花七八天的時間,比較費時間,不過隻花了三塊五毛錢就置辦起來了,她還是挺滿意。


  江大河盯著這些桌子出神,卻沒在說什麽。


  “爹我出去一趟。”


  “都天黑了還出去幹啥?!”


  “今天上午陰天,下午開始下雨,晌午又開始起風,風不小,行船不利,這會兒估計渡口上還有人。”


  “明天再說吧!”


  “我就出去看看行情。”前兩天天氣不好,渡口上應該沒什麽人。


  今天天氣雖說也不太好,不過今天聽說有木材商開了大船來河對麵的渡口上收木頭,附近很多人去賣木頭,下午大風,河裏浪比較大,不能遠行船,應該有人滯留在渡口。


  她提了馬燈,把昨天做的橘子汁拿上,又拿了剛剛做好的麵條出了門兒。


  她現在渡口邊上,果然看見有五六隻小船停在上麵,她對著船隻喊:

  “橘子汁一毛錢一杯,麵條五分錢一碗,一碗麵大概有二兩麵條,便宜又好吃……”


  她喊了兩聲,借著馬燈的燈光,看見有人從船隻裏伸出頭來,她繼續吆喝:


  “自家的東西,便宜賣。”


  “小妹妹,這麵條賣給我吧!”眼前的男人三十來歲,聽口音不是本地人。


  “五分錢一碗!”江小夏又問道:“要不要來點兒橘子汁,在井水放了一天,冰冰涼涼的的,橘子是自己家裏種的,挑個大又紅的弄的汁兒又酸又甜!一分錢一杯,要不捎帶一點兒。”


  中年看著橘子汁兒上的涼氣,帶來的水都喝完了,有點兒渴了,橘子酸酸甜甜的氣息從鼻子裏鑽進去,隻想流口水:“給我來一杯。”


  她利落的的裝了麵條和橘子汁給他。


  “妹子!還有麵條嗎?”另一條船上有人下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