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吾孫當為堯舜(中)
李恪聽到長孫皇後的詢問。
心中也頗為疑惑。
於是他迎著長孫皇後的目光看過去。
“母後,所謂的大哥去找我,就是共妃派人去找我的原因?”
“若是如此,那兒臣當時確實不在府上。”
“因為有人泄露了一些消息,導致左金吾衛府上的文武心中惶恐不安。”
“兒臣接到程駙馬的消息便馬上前往左金吾衛府呀安定人心。”
“大哥派人來找我的時候,隻有共妃在府上。”
“不過共妃派來的人也沒有找到兒臣。”
“因為兒臣擔憂神機司也會被人故意攪亂,所以又直奔神機司查看情況。”
“不過神機司因為牛伯父盯著,加上神機司的官員們多半都是老實忠厚之人。”
“並沒有發生什麽騷亂。”
“於是兒臣在去神機司看了一眼後,見天色不早,便馬上返回長安。”
“接著便遇到了王大監。”
聽到李恪的話,長孫皇後的神色緩和了不少。
她走到李世民身旁說道:“陛下,如今恪兒也解釋清楚了。”
“ 你就不要再生太子的氣了。”
李世民聞言看了一眼李恪,隨後又走到李承乾麵前。
“太子,朕多次教導你,每逢要事有靜氣。”
“你怎麽每次都是毛毛糙糙的?”
“你這樣如何繼承大統?”
李世民此言一出,整個偏殿的氛圍頓時凝固了起來。
隻剩下眾人的喘息聲。
“陛下,你此言有些嚴重了。”
“太上皇是太子的祖父,祖父身體有恙,做孫兒的怎麽可能不著急?”
“太子無非是一時心急。”
“但這情有可原。”
長孫皇後出言即給了李世民台階,又回護了李承乾。
一旁的李泰聞言多少有些失望。
李世民也就坡下驢,抬手示意李承乾起身。
而李承乾起身抬起頭後,李世民眉眼微微低沉,對著殿外的宦官喊道:“宣太醫過來!”
隨後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
“太子,若是朕不在朝,你便是監國之人。”
“可你如此毛糙,朕如何能夠放心?”
李恪聽到李世民的話,頓時挑了挑眉頭。
李世民此言是不是話外有話。
李世民除非禦駕親征,否則隻有一種可能不在朝。
那便是駕崩。
拋去駕崩之說,那李世民真會再度禦駕親征?
就在李恪思索之時,李世民忽然喊道了他的名字。
“恪兒!”
“你日後也要注意,去什麽地方前,都要讓府上的人知道。”
“免得朕找你的時候,還找不到。”
李恪回過神連忙拱手應諾。
李世民將目光收回,接著略顯疲憊地坐了下來。
長孫皇後見狀也示意其他的三人都坐下來。
李恪剛剛坐下,太醫便背著藥箱趕到。
於是李承乾的額頭被簡單地處理了一番。
等到太醫處理完畢,李世民方才再度開口。
“太醫今日說,太上皇可能隻有一旬的時間了。”
聽到此言,眾人皆是沉默不語。
接著李世民又深吸一口氣說道:“太上皇,承……”
忽然李世民說不出了話。
一旁的長孫皇後見狀看向麵前的三個兒子。
“你們父皇告訴你們這些,是希望你們能夠在太上皇最後的日子裏,讓太上皇不帶有什麽憂愁馭龍而去。”
聽到此言,就連李泰也收起了眼底的得意之色。
李承乾更是難以自持,眼淚啪嗒啪嗒地落下。
唯獨,李恪神色較為淡然,情緒波動也不大。
畢竟自己和李淵相處的時間,還沒自己和手下的幹將們相處的時間多。
談感情真說不少,但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敬意。
好在,其他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便沒人太過注意到李恪的神色。
李恪也盡量偽裝地比較傷心。
等到李世民平複了情緒。
他又看著麵前的三個兒子說道:“太子、恪兒、青雀。”
“你們三人,一個是朕將大唐托付給他的太子。”
“一個是為我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親王。”
“一個是太上皇最為寵愛的孫兒。”
“這便是朕把你們三人留在大安宮的道理。”
李世民的此言一出,李泰肉眼可見的情緒更加低落。
李承乾的神色則是緩和了許多。
看著眼前兩個嫡子神色變化明顯。
李世民將目光看向唯一的庶子身上。
於是便看到了李恪那副寵辱不驚的淡然神色。
一時間李世民竟然有些失神。
因為李恪的淡然和周圍低沉悲傷的氛圍太格格不入了。
就在此時,李恪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目光。
他心頭先是一驚,隨後強壓住心頭的惶恐。
裝作什麽也沒有發生,繼續低著頭一言不發。
李世民在停頓了片刻後,收回目光說道:“你們三人也是眾皇子中最為年長的三個。”
“明日他們前來拜見太上皇時,你們要以身作則,給弟弟們做好表率。”
聽到此言,李承乾和李泰抬起頭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自然知道他們有什麽想問的。
於是繼續說道:“明日,勿要哭聲一片。”
“就當是正常的拜見!”
李承乾和李泰點了點頭。
李世民見狀又把目光看向李恪。
“恪兒,你有什麽意見?”
李恪連忙拱手說道:“謹遵父皇之命。”
李世民不再多言,扭頭看向長孫皇後。
“觀音婢,你讓派人給他們三個安排好就寢之處吧。”
“朕今日有些乏了。”
長孫皇後點點頭起身帶著三人從偏殿走出。
入夜,除了留在殿內照顧李淵的太醫和宦官,以及值守的衛士。
大安宮中的大部分人都進入了睡眠。
而李恪他們三人,是一個人也沒有睡著。
李恪也漸漸回過味,明白王德帶著百騎出現在城門附近是為何了。
顯然李世民的警惕性相當之高。
而且處理手段也足夠迅速。
眼下李淵將要殯天,朝廷罷朝十天半個月是不可避免的。
而朝廷無法正常運轉,正是李世民控製力弱的時候。
一旦有人起事,成功的概率確實會高一些。
不過李世民的防備也很足。
想要起事成功隻怕不是易事。
思索間李恪便漸漸失去了意識。
隨著輕微的鼾聲響起,守在外麵的千牛衛終於悄悄地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