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彈劾
對李恪所作所為趕到恐懼的不僅僅隻是長孫無忌。
十二衛裏其他的十一衛的文武也都為之擔憂起來。
甚至連柴紹都有些憂慮。
自己代管左金吾衛府時,這些人貪墨成風,但是自己沒有處理。
李恪一上任就連殺五人。
這是不是衝著自己來了?
是陛下對自己調查無果的不滿意?
還是什麽?
最終柴紹選擇靜觀其變。
畢竟他作為外戚和李唐皇室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倒是不太在乎自己的麵子。
傻子都能看出來李恪敢怎麽大膽明顯是陛下授意啊!
然而李世民在得知此事後,大為驚愕。
他沒想到李恪竟然怎麽果斷,頗有快刀斬亂麻的架勢。
同時他也想到這何嚐不是李恪要做孤臣的舉動。
想到此處,李世民深吸一口氣。
明日群臣大概會爭先彈劾恪兒吧!
翌日。
太極宮中。
坐在武德殿上的李世民看著殿中群情激奮的文武,不由皺起眉頭。
恪兒連殺五人還抄了他們的家。
果然激起了群臣的抗議。
“陛下,吳王殿下未經審問,沒有確鑿的證據,就直接殺人。”
“如此一來,便是亂了法度。”
“若是有人尋思報複,是不是也可以直接殺人,而不禁過官府?”
魏征神色激動,對著李世民便是一頓輸出。
作為正主的李恪反倒是全程看戲。
看著魏征對李世民貼臉輸出。
魏征出言完全是因為覺得李恪沒有按照規矩來。
而是越過了律法直接處決。
但是他的話在別人口中就變了味道。
幾個青袍官當即出言彈劾李恪濫殺無辜。
李恪聞言看過去,發現是幾個青袍之後。臉上露出一抹冷笑。
這分明是上麵的人不敢說話,推出來探路的人。
反正折了他們幾個青袍,就會有吏部的待選官員補上。
如今大唐整體趨於穩定,預備官員也沒有之前那麽短缺。
想到此處,李恪沒有打理這幾個青袍。
而是繼續等待。
魏征已經上書勸誡過了
下麵自己就等著大魚露頭了。
然而那幾個青袍官見到李恪不搭理他們,反而是變本加厲。
“陛下,吳王殿下如此濫殺無辜,定會激起民怨、民憤。”
“而且也會讓左金吾衛府中的文武不安。”
“若是官民皆是不安,一旦他們生事,定會影響到國都的安危。”
“還望陛下快些決斷,以安民心。”
李恪聞言眯著眼睛。
自己殺貪官激起民憤、民怨?
這純屬胡編亂造,百姓恨貪官更甚。
殺貪官讓左金吾衛府的文武不安?
若是一個個都潔身自好,保持住自身的純潔性。會擔心殺貪官牽連到自己?
還要讓李世民快些決斷?
決斷什麽?
讓李世民罷免自己?
於是李恪出列說道:“父皇,他們說兒臣是濫殺無辜。”
“既然是無辜為什麽要縱火焚燒倉庫賬簿?”
“兒臣已經事先明確聲名,燒賬簿殺無赦。”
“可是還有人冒著殺頭的風險去燒賬簿!”
“你們說這些是無辜?”
“那什麽才是有罪?”
“那是不是我捅你脖子一刀也是無辜呢?”
“因為你惡心到我了!”
“我不論你是受誰人指使前來探路。”
“我需要你和你背後的人明白。”
“對貪官,我李恪隻有一個字‘殺’!”
“對於那些同情被殺貪官的人,我隻有一句話。”
“你同情被殺的貪官,誰同情那些因為他們受到影響的百姓?”
“他們貪墨的錢財嗎?”
“那是百姓的血汗!”
被李恪點破心思的青袍官們頓時一身冷汗。
而他們背後的人此刻也明白。
讓這些小嘍囉探路已經沒有什麽用了。
是時候自己親自下場了!
“陛下,臣以為吳王殿下殺貪官固然很好。”
“但是有也開了個壞頭。”
“昨日吳王殿下連殺五位官員。”
“姑且就算他們是貪官。”
“那若是有百姓效仿吳王殿下殺貪官那該如何?”
“若是被百姓殺害的並不是貪官那該怎麽辦?”
李恪看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這是在說殺貪擴大化的後果。
對此李恪隻有一句話來回應。
“矯枉必須過正!讓官員們談及貪腐就望而生畏。”
李恪的話讓長孫無忌冷笑一聲。
“吳王殿下,如此恫嚇官員,隻會讓官員們日日恐懼。”
“甚至官員會害怕因為遭到非議而被殺。”
“進而官員們會辭官歸隱。”
“如此一來,國朝事務誰來處理,陛下詔令誰來執行?”
“吳王殿下,太魯莽了!”
“你不該一上任就殺人!”
“步子邁得太大,小心摔倒!”
李恪輕笑一聲,看向長孫無忌。
“那按照宋國公的意思,那遇到了貪官,不能殺,還要坐視他們貪腐?”
“哼!”
“簡直是可笑。”
“試問宋國公,這天下是誰家天下?”
長孫無忌連忙對著李世民拱手。
“這天下自然是陛下的天下!”
“莫非吳王殿下以為這天下.……”
李恪見長孫無忌要給自己扣帽子,直接打斷他的施法。
“你放縱貪官貪腐,壞的是父皇的天下,我李家的江山!”
李恪一頂大帽子扣在長孫無忌頭上。
讓長孫無忌一時間有些喘不過氣。
往日都是他扣別人帽子。
今日被李恪扣上這麽一頂大帽子。
他自覺身子不由地顫抖。
此時,李世民猛地起身。
眾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他。
“吳王整頓左金吾衛是朕的旨意。”
“貪官要殺,百姓要教,朕也要反思。”
“朕對你們是否太過仁厚?”
“朕讀史書,每見漢高祖誅殺功臣,不免歎氣。”
“然而如今恪兒上任第一日便有人要燒賬簿。”
“朕不知若繼續整頓下去,還要殺多少人!”
“這其中又要有多少人是跟著朕和太上皇從太原起兵,一步步攻取天下的忠良。”
“然而我大唐取代前隋不過十餘年,便養出此等貪官。”
“是我大唐的江山變了,還是那些曾經的忠良變了。”
“此番恪兒遇刺,金吾衛直到恪兒脫險都沒有及時趕到。”
“如今已經調查了數日,依舊是沒有什麽實質進展。”
“朕怕若是再不整頓,下次有人要殺朕,金吾衛會不會給賊人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