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銀瓶乍破卻無聲(上)
不久之後,李恪便收到了李世民的詔令。
詔令李恪和李靖統兩萬兵馬返回長安獻俘。
程咬金則帶著剩下的兵馬暫時駐守在隴右道負責繼續安撫百姓和防備吐蕃以及西突厥。
然而讓李恪奇怪的是,李世民的詔令中並沒有提及關於李泰的事情。
甚至連出言嗬斥李泰安撫李恪都沒有。
這讓李恪察覺出些許不對勁。
而得知詔令內容的侯君集則徹底選擇了沉默。
這讓李恪警惕了起來。
很快,李恪便點起跟隨自己出征的金吾衛。
如今金吾衛尚有兩千餘。
而伏明等人也按照李恪之前許諾給他們的藩衛軍人數。
跟著李恪一同前往長安。
伏明等人還特意準備了白狼皮和雪豹皮,準備獻給李世民。
李恪打馬領著眾人踏上返回長安的道路。
李靖作為元帥自然是穩居C位。
李恪則打馬落後李靖半個身位。
如今楊興已經被官複原職,崔豹再度統領起親衛。
共仁則和準備遷往鄭州的漢人們講解起鄭州的富饒。
李恪此時心中也在盤算這如何上書向手下眾將討要封賞。
崔豹自然不必多言。
這是李恪留著當親衛統領的。
若是較小幅度的升遷也不用走朝廷的那套,自己以吳王的名義就能提拔他。
除非宋千流準備自然崔豹擔任自己王府的職官。
眼下李恪準備將崔豹提拔為自己手下的典軍。
統領自己府上的兵馬,拱衛自己的安全。
共仁的話,李恪則是準備把他安排到金吾衛之中。
自己分潤一些功績給共仁。
共仁在金吾衛中先得個旅帥是手到擒來。
甚至得個團校尉的職務也不太難。
至於給自己帶來些麻煩的楊興。
李恪另有安排。
元宏和周平兩位宿將,李恪自然不會虧待。
兩人多半會在因為攻擊更進一步成為中郎將。
甚至還有可能得個小爵位。
對於伏明等歸降之人,李恪一時間有些猶豫。
畢竟先前自己想要的三元平衡被伏明挑唆楊興打破。
伏明雖然被自己責罰,但是隨後又在包圍右路軍時立下功勞。
李恪信賴伏明的能力,卻不信賴伏明本人。
吐穀渾王是不可能給他的。
李恪有意上書李世民將吐穀渾盡數化為羈縻州縣。
這樣一來吐穀渾眾王便隻能依附大唐。
大唐也需要保護他們不受吐蕃的侵擾。
而李恪計劃中的藩衛軍。
一方麵是吐穀渾眾王送來的人質。
另一方麵則是李恪手中的備用力量。
萬不得已之際,李恪或許要用個人威望調動這些藩衛軍來完成某些事情。
這是早就是在李恪計劃之中的事情。
想到此處,李恪揉揉眉頭,繼續計劃規劃著藩衛軍在長安城外的軍營和編製。
同時還在思索著如何把楊興這好綱用在刀刃上。
討伐吐穀渾幾場大戰之中,楊興的武力和指揮能力被李恪看在眼中。
楊興顯然是一位類似秦瓊的勇將。
這樣的勇將李恪是不想把他放在金吾衛養廢了。
……
“王爺,我們出了隴右道境內,眼下是……”
沒等崔豹向李恪匯報完畢。
便有一名身著鐵甲的騎士出現在凱旋大軍麵前。
李靖看了前方出現的騎士一眼,發現不是自家的騎士,於是看向李恪。
李恪眉毛一挑,對崔豹揮揮手。
崔豹當即打馬上前。
“我等是征討吐穀渾而歸的大唐兵馬,衛國公和吳王殿下都在軍中。”
“你是何人?竟然攔住去路?”
身穿鐵甲的騎士連忙翻身下馬。
“將軍,我乃程駙馬的手下。”
說話間,這騎士拿出一枚令牌。
但是明顯不是程府的令牌。
因為令牌上麵清清楚楚寫著“清河”二字。
崔豹眼睛一轉,當即伸手索要令牌。
騎士建築有些猶豫,最後拱手說道:“將軍,此物乃是主人所賜,我.……”
崔豹見狀點點頭,揮手讓親衛們看住他。
“王爺,此人自稱是程駙馬的手下。”
“但是他手中拿著的令牌是清河公主的令牌!”
李恪聞言當即打馬跟著崔豹上前查看。
李靖也皺著眉頭打馬上前。
騎士看到李恪前來,當即上前一步半跪在地上。
“小人見過吳王殿下、衛國公!”
李恪抬抬手示意他起身。
隨即騎士便從懷中拿出一份書信。
“殿下,這是主人的書信。”
“小人是拿了公主的令牌方才順利見到殿下的。”
聽到這兩句話,李恪伸出的手瞬間停頓。
隨後又輕笑一聲拿過書信。
李恪直接將書信塞入懷中,然後對著騎士說道:“好了,你先回去吧。”
“轉告懷亮,本王回長安後請他喝酒。”
言畢,宋千流又扔給騎士一枚銀製鷹頭吊墜。
這是從伏允王城繳獲的東西。
騎士見狀連忙拱手感謝李恪。
隨後打馬向著長安方向奔去。
隨後李恪輕笑一聲揮手示意崔豹等人跟自己返回大軍之中。
李靖此刻卻叫住了李恪。
“吳王,能夠和本國公小酌幾杯?”
李恪看向李靖。
“現在?”
李靖點點頭,隨即對著手下命令道:“全軍休整一個時辰。”
眾將領聞言當即前去傳令。
李恪則跟著李靖來到一處較為偏僻的樹林之中。
李靖翻身下馬對著親衛一揮手。
親衛當即開始布陣,並且有人布置簡單的桌椅。
李恪見狀示意崔豹協助布防。
隨後便坐在了李靖的對麵。
“衛國公,你有什麽話要說?”
李靖輕笑一聲看著麵前的李恪。
“吳王,想必你也發現了方才騎士話中的意思了吧?”
“不知小懷亮的書信能夠讓我看看?”
李恪聞言笑著從懷中掏出書信放在李靖麵前。
“衛國公,這書信是無用之物。”
“你隨便看!”
“想必衛國公也知道前路不會太平吧?”
李靖看著李恪推到自己麵前的書信。
認真地點點頭說道:“吳王所言不錯,前方定不會太平。”
“隻是本國公相信,以陛下之聖明,定能撥雲……”
“衛國公,你錯了,父皇是聖明不假。”
“但是父皇處理不好家事。”
“而父皇作為大唐皇帝,家事和國事又豈能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