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不同的境遇
送走伏明等人之後,李恪的大軍當即銳減到了六千餘人。
很快原本在周圍伏擊李恪的吐穀渾人紛紛現身。
他們已經和伏明等人交談過了。
也得知了李恪才是用“雷電”擊潰他們的天神。
於是這些吐穀渾人對著李恪便是一陣跪拜。
而先前遭到伏擊的健兒很快便向上官匯報。
並請李恪除掉這些伏擊他們的吐穀渾人。
但是李恪當即赦免了他們的罪狀,同時將他們編為遊弋軍,負責探索周圍城池的情況。
同時李恪還嚴厲警告了遭到伏擊的健兒們。
很快,原本緊閉城門的小城,打開了城門,李恪他們終於有了避雨的地方。
接著李恪又從小城的城主口中得知右路軍包圍的黃水城,黃水城城主已經派人四處傳信,
李恪聞言倒是希望伏明他們能夠把零散的吐穀渾人組織起來。
然後再為自己所用!
崔豹等人也聚集到李恪的房間之中。
他們如今也知道右路軍攻殺投降的吐穀渾人的事情。
對此崔豹和共仁選擇了沉默。
楊興明顯有話想說,但是最終還是低頭不語。
元宏的臉上則露出萬分擔憂的神色。
“吳王殿下,若真是右路軍攻殺吐穀渾人,那我們的處境可就危險了!”
“這小城之前對我們的態度便是最好的證明。”
“若是繼續放任右路軍殺戮吐穀渾人,原本投降的吐穀渾人勢必會反叛。”
“屆時,我們會陷入無休止的戰鬥之中。”
李恪聽到元宏的話後點了點頭。
“元都尉所言不錯,眼下若我們不介入阻止李泰,隻怕李泰他們會變本加厲。”
“屆時吐穀渾的局勢隻會一片糜爛。”
“原本投降我們的吐穀渾人會因為李泰的殺戮而反叛。”
“更多的吐穀渾人分不清我們和他們的區別。”
“所以我們也會成為他們襲擊的目標。”
“因此我們必須藥介入!”
言畢,李恪看向麵前的眾人。
此時眾人的神色又發生了變化。
崔豹率先出言支持李恪的決定。
元宏緊隨其後,對李恪的看法表示了支持。
很快楊興也拱手支持李恪。
反而剩下了共仁沒有決定。
而共仁察覺到李恪等人的目光後,對著李恪拱手說道:“王爺,我認為此事不太妥當!”
李恪聞言抬手看著其他人。
眾人十分識趣地起身離開李恪的房間。
李恪則看向的共仁說道:“二弟,你有什麽其他的看法嗎?”
共仁聽後點點頭,隨後歎了一口氣說道:“王爺,常言道;兄弟鬩牆,共禦外辱。”
“如今,王爺和魏王皆是征討吐穀渾的兵馬。”
“若是王爺此番想要用吐穀渾人來反製魏王,隻怕會適得其反。”
“就算王爺壓製了魏王,但是也難免會被人指點!”
“皆是王爺的聲望必定會受到損害!”
“還望王爺能夠三思而行!”
看著麵前的共仁,李恪輕笑了一聲說道:“你所言確實有道理,但是如今若不介入。”
“我們的獎勵的功勳就要拱手送人,而且大唐和吐穀渾將會不死不休。”
“如今大唐尚有經營西域之誌,而西突厥內部混亂,正是發兵西域的時機。”
“若是大軍被吐穀渾人套住,那如何在抽調兵馬前往西域開疆?”
“而且每年要花費巨量的軍備和糧草來維持大唐對吐穀渾的高壓統治。”
“這種情況下,你認為我的一點名望算什麽?”
“今日的就告訴你一個道理,當你成功之時,你說什麽都是對的。”
“可是一旦你失敗了,沒有任何理由,你的一切言論在他人眼中都是錯的!”
“世人就是這麽簡單,他們隻看成敗不看過程。”
“若是按照你所言,那世人隻會看到我們的大軍陷在泥潭之中。”
“換而言之,當前我們及時介入阻止李泰才是最節約成本的計劃。”
共仁深吸一口氣,低著頭思索起來。
而李恪默默地站在木窗前,看著窗外的雨水順著打開的窗戶落入屋中。
“這雨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停下!”
……
“魏王殿下,這雨越下越大了,若是繼續攻城隻怕弟兄們的傷亡會更加嚴重!”
李泰聞言看向勸諫的手下將領,隨後將目光看向麵前的黃水城。
看著麵前的黃水城,李泰冷哼一聲,看著麵前的將領說道;“帶著你的人準備下一批攻城!”
李泰這短短的幾個字使得其他想要勸諫的將領當即放棄了勸諫的想法。
“魏王殿下,你為了自己的攻擊如此不體恤士卒,必將受到反噬,還望殿下三思啊!”
李泰眉毛一挑,看著麵前的勸誡的手下,當即對親衛揮了揮手!
“拖出去,讓他準備下一批攻城!”
親衛們當即上前拉起勸誡的將領便往外麵拖。
“殿下,要體恤士卒啊!”
“殿下,人言可畏啊!”
“殿下.……”
李泰看著冷哼一聲,目光看向其他的手下。
其他將領們當即繃緊了神經。
如今潞國公不在軍中,魏王殿下的指揮水平的有目共睹。
而且魏王殿下還聽不進諫言。
這般來看,若是潞國公不能回來指揮,想要攻破眼前的黃水城可謂是難上加難。
外麵的大雨使得道路泥濘,攻城器械也因此受到影響,兵士們攻城困難。
而吐穀渾人的戰鬥意誌極強。
先前已經有數次打上城牆,但是最後都被吐穀渾人反推下去。
以致於大軍的士氣受到了影響。
眼下大雨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
在這些將領眼中,與其在大雨之中折損兵馬攻城。
還不如早些搭建營帳,讓兵士們有個落腳和避雨之地。
一切等到潞國公回來再做定奪。
這樣縱使攻城時間被延長。
但是最少大軍的傷亡會急劇減少。
不會出現如今這種兵士傷亡較多,卻依舊沒有拿下城池的情況。
然而這些將領雖然人人皆知要怎麽做,但是如今再也沒有人敢出言勸諫。
他們隻能奢求熟知兵事而且又能夠聽進去諫言的潞國公快些回來。
李泰此時看著眾將領莫不臣服,當即輕笑一聲。
“繼續攻城,攻破此城人人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