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脊梁
鐵的脊梁
??這是座漂亮、繁榮、現代的新城。
??大廈林立,紅頂綠地,道路寬廣,市容優美,商場、賓館、酒店遍布街道。
??這就是大慶,水草豐茂大草原上崛起的大慶,青天荒野間屹立起的大慶。
??如今的大慶已有250萬人口,躍居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之一,在全國生產總值超過200億的城市中居12位,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萬元的城市中排第二。大慶油田居全國500家大企業之首。
??駛出繁華市區,沿著廣闊平坦的油田公路,穿過由鐵塔和“磕頭機”構成的“鋼鐵森林”,記者來到一座綠蔭環抱著的雄偉建築前——鐵人紀念館,也是“大慶會戰”紀念舊址。成行的丁香樹,散發著幽幽的清香。一尊櫻花紅色的花崗岩鐵人雕像,巍然矗立在紀念館正前方。館右側有一口油井,這就是鐵人當年帶領1205隊在“大慶會戰”中打出的第一口油井。
??聽說記者采訪,王進喜長子王月平特意趕到紀念館與記者見麵,還很熱心地給記者引見了“大慶會戰”的見證人李惠新。年已七旬的李惠新擔任大慶市專家谘詢委主任。
??“會戰是在困難的時候、困難的地方、困難的條件下展開的。”李惠新回憶說。大會戰的薩爾圖地區,當時是“青天一頂,荒原一片”,隻有幾百戶人家、幾處牧場,土地泥濘不堪,生產設備不齊全、不配套,汽車、吊車嚴重不足;生活上,無住房,“五兩飽三餐”,困難重重。
??“嚴峻的國際環境,嚴重的國內經濟形勢,更加急迫呼喚能源,呼喚石油!”李惠新說到這兒,眼裏仿佛又發出當年會戰人員那特有的目光。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英雄的大慶工人萬眾一心,白手起家,以“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氣概,“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麵。山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幹!幹!幹!”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極大地緩解了我國能源緊張的狀況,為國民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這場震古爍今的石油大會戰中,湧現出了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等千千萬萬個英雄模範。
??當年與王進喜等被樹為“五麵紅旗”的馬德仁,今年已經77歲。和鐵人一樣,馬德仁的青春和熱血也早已融入大慶油田和中國石油工業中。回憶起王進喜,老人感慨萬千。他對記者說:“在玉門時,我就同王進喜在一個井隊,王進喜是司鑽,我是副司鑽。參加大慶會戰後,我們兩人分別擔任了1205、1202鑽井隊的隊長。就在兩個隊互不相讓地扛紅旗、爭第一的競賽中,創造了一個個全國乃至世界的鑽井紀錄。”看得出,老人對王進喜懷有極深的感情,“鐵人是我最好的戰友,我比他小3歲,如果他還活著,今年整整80歲了。”
??大慶的發展正是由於有了在黨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無數個王進喜,鑄成了任何困難壓不垮的鐵的脊梁。40多年來,大慶共打下油井26000多口,生產原油17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40豫以上,創匯500億美元,上繳各種資金3000多億元,相當於國家投資的45倍,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
??(2001年6月3日發表於《天津日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