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一個報人的筆耕歲月> “艾欣”十年十年愛心——一曲唱響津門的愛心故事

“艾欣”十年十年愛心——一曲唱響津門的愛心故事

  “艾欣”十年十年愛心


  ??——一曲唱響津門的愛心故事


  ??今年春節,57歲的殘疾人張金福一家又收到了署名為“艾欣”的好心人的匯款。捧著1000元的匯款,張金福和殘疾妻子不禁再次流下感動的熱淚。“整整10年了,我們收到了‘艾欣’匯來的匯款單整整40張,金額達到17500多元。這份持久的愛心,使我們一家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我們太感謝這位好心人了,也特別想能有一天找到這位‘艾欣’。”昨天,張金福拉著記者的手激動地說。張金福曾拖著病殘身軀不斷地尋找,希望能送去他一家三口對“艾欣”的最真誠的祝福。但是,好心人“艾欣”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


  ??“艾欣”匿名送愛心堅持10年


  ??河北區王串場六號路瑞金樓一間一樓居室,就是受到“艾欣”資助的張金福的家。一床、一櫃、一桌是這個家庭的主要家當。張金福患有嚴重的先天性脊柱側彎,他的愛人楊淑珍則因先天性雙胯脫位、股骨頭壞死行走不便,聲帶變形更使她不能與人正常交流,女兒先天承襲了父母的疾病,雖高中畢業,但 21歲了仍沒有正式工作。


  ??張金福曾在原河北區修配公司玻璃店工作20年,下崗已經10多年了。20世紀90年代初,他家最困難的時候,一家三口一個月隻有80多元的生活費。回憶起那段日子,張金福很是感慨。可是,他的境遇,在1996年12月的一天終於改變了。當時,河北區領導同誌帶領有關部門幹部上門來慰問。半個月後,他就突然收到了一張匯款單。這一幕,使老張全家終生難忘。張金福回憶說,他從郵局投遞員手上接過匯款單一看,是100元。上麵沒寫匯款人的地址,隻有一個“艾欣”的落款,當時他心裏很納悶,活這麽大也沒有人給他匯過款,匯款化名叫艾欣。這怎麽辦呢?郵局工作人員說給你匯來,先用著吧,肯定是好心人在幫你。他從郵局取匯款時,還跟營業員談了半天。那時候他家生活確實很困難,這“艾欣”的匯款是雪裏送炭,1997年元旦,他家過得很溫馨。


  ??這是“艾欣”對他的第一次資助。沒想到春節又匯來一張,老張從心眼裏感激這位素不相識的好心人。突如其來的匯款讓這一家三口又過了個好年。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從那以後,匯款單接二連三地寄來。從那時起,張金福一家每到過年過節和殘疾日,都能收到匯款,署名都是“艾欣”。一直到今年春節,“艾欣”的專項資助已連續10年,每張匯款單的複印件都被老張存放著。這些“救命錢”不知幫助張金福一家度過了多少難關。張金福說:“不管多會兒,一提這事,我心裏特別感謝,要沒有艾欣這些年的資助,我恐怕也沒有今天。”張金福說,這一筆一筆匯來的不是錢,是一顆顆真誠的心。“如果我找不到‘艾欣’,那麽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我也要告訴我愛人、我的孩子,一定要留著,保存它一輩子!”


  ??受助人苦苦尋找“艾欣”


  ??麵對接連不斷的匯款單,老張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心找到這位好心人,當麵表達全家積蓄已久的感激之情。他來到匯款單上的匯款地點——河北區王串場郵局,希望在這裏找到一點線索。郵局工作人員回答說,“匯款人要求一不留真實姓名、二不留地址,如果錢沒有人領也不用退回,直接上繳國庫就行了。”在老張的一再堅持下,王串場郵局的幾位工作人員對自己印象中匯款人“艾欣”的情況進行了仔細回憶:有時候是一個男的來,有時候一個女同誌來,有時候是一男一女來,那個男的30多歲吧,那個女的在1.6米左右。兩個人配合很默契。每次來,都是先要匯款單,然後填寫,寫完後就寄,寄完了一聲不吭就走。有時候問起,他們就隻是笑笑而已。有一天,艾欣又來了,郵局工作人員發現這是個女同誌,年齡應該在40多歲。大家跟匯款人說,老張幾次來到郵局,您能不能把您的姓名留下。“艾欣”笑著說,這是一個大夥兒的約定,你們就別問了。說完,她的腳步加快,很快就消失在人群當中。通過郵局找不到,老張就向自己單位的工會主席匯報了這件事,希望單位能幫著找找。


  ??經過分析,大家認為這個事的起因就是1996年底河北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同誌到張金福等特困職工家慰問後。大家考慮是不是當時一起慰問的河北區機關的同誌幹的好事。很可能是機關幹部以支部或者黨小組的名義發動的一次獻愛心活動,也可能是特別黨費。這讓張金福茅塞頓開。他覺得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這個不幸的殘疾人,心裏暖暖的。


  ??後來,張金福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愛人病退的退休金,現在全家一個月的收入有900多元。張金福說:“首先從生活條件上,比過去強多了,而且從精神上,又有了生活的勇氣了。後麵有個‘艾欣’在支撐著我,默默支持我們,我們是幸福的。以前我想找‘艾欣’,是想當麵謝謝他,後來我找‘艾欣’,是想告訴他千萬千萬別再給我匯款了,現在生活過得去了,我真心希望,艾欣要再寄錢,就寄給比我更困難的家庭吧。”盡管張金福家中生活特別困難,可他是個要強的人,他睡不著覺啊。他說他受人暗中無私資助這麽多年,卻沒有機會感謝,實在說不過去。他又到河北區委、區政府,到河北區總工會,一直在想方設法尋找“艾欣”,也一直在請大家夥兒幫他尋找。後來,據郵局工作人員說,艾欣可能覺察到了,每次匯款都特別早,一開門就來,或者5點鍾關門前的時候來。張金福為此趕上逢年過節前,不分早晚地堵了5次,但每次都沒能見到。郵局工作人員勸他,艾欣肯定認識你,你在這兒,人家不會來匯款的。這樣,“艾欣”的身份,他始終無法得到確認。昨天,張金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總在設想遇到“艾欣”的情景,最直接的回報就是向她磕上三個響頭。可是誰又能幫他了這個心願呢?


  ??愛心因傳遞顯得更美麗

  ??記者對此專門采訪了張金福所在的單位。單位的職工都知道“艾欣”的事情,並且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單位也向全體黨員發出號召,向“艾欣”學習,獻愛心。單位黨支部每年對困難群體開展兩次捐助活動。“艾欣”雖然沒有找到,但“艾欣”的精神卻感召著每一個知道這件事的人。張金福的女兒張曉媛曾是天津市渤海職業中專高中班的學生,她的行動不便。老師和同學們對她一直非常照顧,每天班裏的同學都要輪流攙扶她上下樓。學校也設法給她減免學費,而且免收她的服裝費等費用。她的學習一天也沒有耽誤。“艾欣”和老張一家的故事不僅在王串場地區、在海河北岸傳開了,越來越多的好心人也像“艾欣”一樣,默默地幫助張金福一家。他們當中有幹部、工人、解放軍戰士、教師和學生。打開張金福的愛心記錄本:天津司法警官學校學生定期來捐款,城市建設管理學校的學生也來幫忙,天津求真高級中學師生也來捐款。張金福說,有一次,一位不知名的大姐帶著剛上小學的孩子,叩開他家的門,送來一大包新買的生活用品,她說與孩子一起學習“艾欣”無私的愛心。2003年夏日的一天,一個小男孩進到張金福家,放了一張卡就跑了。剛開始,張金福沒在意,以為是院裏的孩子來玩,等看清是一張超市的購物卡時,他衝了出去。前後也就五分鍾,可小孩已經找不到了。這又成了張金福心頭的遺憾。


  ??在王串場郵局,記者見到了這裏開具的匯款憑單。其中,有不少匯款收據上,張金福從收款人變成了匯款人。原來,張金福在“艾欣”的資助和感染下,萌發了幫助別人的想法,讓需要幫助的人也像他一樣感到人世間的真愛。張金福聯係到了天津兒童福利院,資助了一名患輕微腦癱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小津鵬”。從2003年3月份開始,他每月給這個可憐的孩子匯去50元錢。為了省下錢,有著30年“煙齡”的張金福硬是戒了煙。不知父母身在何處的“小津鵬”,因有了張金福的掛念,快樂的笑容多了起來。過年時,張金福去兒童福利院,看望“小津鵬”並送去過年禮物。他還常把“小津鵬”接到家裏住兩天,讓他體會家的溫暖,先後接來過10多次。4年來一家人資助“小津鵬”從未落空過,還計劃今年正月十五接“小津鵬”來家裏過元宵節。


  ??如今,張金福暫時放棄了尋找“艾欣”的打算,而是把精力放在積極生活、不斷力所能及地關愛別人上。他特別在意處理好鄰裏關係,對人謙讓,事事知足。張金福說,“我們一家的生活因‘艾欣’有了改善,我也希望自己能為別人做點事,就算是將‘艾欣’的愛傳遞下去。”


  ??原來,“艾欣”曾經給張金福寫過一封信。信中說,“‘艾欣’本來就不是一個具體人名,她是我們對真誠的呼喚,所以請您不要再尋找‘艾欣’了。無論誰有困難,一定會有更多的‘艾欣’來幫助。願全社會的愛心播撒到每一個角落……”“艾欣”希望通過這個名字傳遞真誠的愛意,素有古道熱腸的純樸天津人,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份樸素的不求回報的愛心。從這一點上來說,“艾欣”其實早已經被找到——她就在我們身邊,就在處於上升期的津城茫茫人海中。


  ??(2007年3月19日發表於《天津日報》)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