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六妹(1)
我說著,話語中滿是勸慰:“她們家世高,卻不會越過你去,好歹你有四皇子呢……”
嫻貴嬪勉強笑著,移過目去。恰巧四皇子餓了要哭,乳娘忙轉身將衣裳撩開了喂奶,嫻貴嬪也過去哄他。
我看四皇子的腿腳都很細小,心裏微微憐憫,早產到底是傷身的。好在我的珺兒是個健壯的孩子,就算有再多的毛病也無妨……懶就懶吧,唉。
四皇子年紀幼小,在瓊宮裏不似在自己的宮殿,難免有些不適。嫻貴嬪就早早地告辭了。
文盈盈看她一走,就從袖子裏拿出九州食客的賬簿來在我麵前打算盤。她這樣做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證明自己沒有中飽私囊,一個是知道我喜歡聽算盤的聲音。算盤上的數字蹭蹭蹭往上漲,誰不開心。
最後她待到了夜裏,在我這兒蹭了一頓晚膳才肯離去。走的時候和我咬耳朵道:“這些天不光有選秀的熱鬧!娘娘聽說了沒,新科進士們要進宮了!”
新科進士?這事兒我還真不知道。大周的皇帝隻是殿選時會親自出題,卻沒有召見進士的慣例,這次夏侯明召見了,恐是要培植勢力。這樣的事情,夏侯明自然會封了消息,等最後才宣告天下。
文盈盈能耐,我都不清楚的事情,她竟然能打聽到……
我露出好奇的樣子要她說下去。她卻是笑道:“這事兒是想勞煩姐姐……新科進士裏頭定有人還未婚配,嬪妾家中有個小妹未出閣,想為她求來著……”
原來是有求於我。不過這並不是難事,以我的臉麵去夏侯明麵前說道說道,也就能成了。便笑說:“本宮試試吧。”
她麵上一喜,千恩萬謝地告辭了。
***
新科進士的事情,落在我心裏去了。
我想著,文盈盈有心給家中的妹妹搭橋,我也可以這般。家裏那個性情古怪又貪慕榮華的六妹至今沒能嫁出去,若能抓住這次的機會……
狀元郎配她,該不是配不上罷!六妹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就算不會鬧得家宅不寧,等久了成了老姑娘也難免有人說三道四,壞了金家的名聲。
這樣想著,便修書回家去將我的意思告知了大太太,想大太太會同意的。
到四月中旬的時候,消息終於放出來了。
夏侯明傳旨意,命頭三甲與一甲、二甲的進士們在四月十五日入宮覲見;又廣施恩德,命皇室宗親中未出閣的公主、郡主入宮宴飲。
皇上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不僅是要考察這一批的新科進士、委以重任,還有心為宗室的皇女們尋夫婿。這個決策實在是很英明,既是要拉攏,那送一位出身高貴的公主、郡主為妻就是最好不過的恩典了。
我趁勢去求了他,將自己家裏的妹妹和文盈盈的妹妹都說與他聽,他果然不在意這些小節,大度地開恩道:“雖然不是皇室的女子,但也是高門貴胄,就隨著一塊兒進宮吧……”
到了四月十五日那天,宣武門四周熱鬧非凡。
嬪妃們常日無聊,好不容易有這樣的稀奇事,都趕過去站在城樓上瞧熱鬧。受了皇恩的公主、郡主們也早早地到了。
我和文盈盈本也要去瞧得,隻是要先去接自家的姐妹。文家的小姐用不著我操勞,隻要我開個口給她一個進宮的恩典就足夠;金家這邊卻不止六妹一個,我二姐和兩個叔父家的堂妹都跟過來了。
我那二姐已經二十歲了,還沒能出嫁。一是因為當年流放寧古塔給耽誤了,二是後來金家複起,那定親的夫婿又得了急病暴死,結果二姐就成今天這樣子了。隻能說她運氣太差。
另外兩個堂妹都是十五、十六的年紀,應該是苦苦地求了大太太幫忙,想著蹭高枝的。這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金家出了我一個寵妃,連帶著整個氏族都光耀無比,連二房、三房的叔父都能沾到不少好處。
大太太親自過來送六妹。我對上自己精明的嫡母的眼睛,含笑道:“母親且放心吧。”
轉身親手攜了六妹文妧的手。
我們一行緩緩地往宣武門那兒趕去。文妧一路上低著頭,不言不語地,也不敢瞧我。
我淺笑著,細聲與她說了一句道:“聽聞今年的狀元郎是一位年僅十九歲的才俊呢,十分年輕,很得皇上看重……”
說著又笑一聲,繼續與她絮絮地說道:
“還有那探花郎,說是貌比潘安,京城裏都傳遍了……”
“旁的進士裏,有幾個是出身高門貴胄的子弟,瞧著比一般的富家公子好得多。”
“咱們家是榮國公金家,哥哥手裏握著重權,憑你挑哪一個都是可行的。以咱們家的門楣,你嫁入誰家都是供起來的金貴太太……”
我想我能做的就隻有這麽多了吧。聽不聽得進去,就不是我的事情了。
等到了宣武門,我們來得已經有些晚了,城樓上所有的台階都站滿了人。五位未出閣的公主,十幾位郡主,還有來幫著挑女婿的老太妃們,還有無聊地來湊熱鬧的嬪妃們,熙熙攘攘地,插不下腳。
好在這種事皇後倒是不會來,瞧熱鬧也有點失國母身份。
我看這地方人太多了,而且每一個都是身份高貴的女子,心裏很是不放心,囑咐迎蓉道:“這裏人多繁雜,難免出亂子。我一個人一雙眼睛盯不過來,你領著幾個得力宮女在小姐們身旁服侍,多仔細著些。”又特意地加一句道:“深宮大院,斷斷不能讓她們錯了規矩,也防著旁人打主意。”
迎蓉神色一凜,忙和宮女們一人一個貼身站到了小姐們身旁。
宣武門前頭百米遠的地方是外宮的大宮門,出了那一道大門就算出宮了。我們隔得遠遠地,隻瞧見那裏人頭攢動,是圍觀的百姓們將大宮門堵得水泄不通,戍守的侍衛更是比平日多了三倍。
等了約莫片刻,外頭就有鑼鼓的聲音,一隊騎著高頭大馬的男子從宮門那兒進來了。
宮中的女眷們不似百姓那樣高聲呼喊,也是連忙挪著身子,探頭過去瞧。隻見打頭的那一位是個身形瘦削的書生,年紀很輕,想來他便是狀元郎了。
這些新科進士們與往年不同。往年皇上從未親自召見進士,今年卻做這樣的大排,顯然是一心想提拔重用他們,定是前途無量的。這些人裏頭有的是出身書香世家、門楣較高,但也有幾位是真正的寒門出身。平心而論,若是嫁進國公府裏做世子夫人,倒不如嫁於有真才實學的人。家世是一方麵,女孩子的仰慕與喜愛也是關鍵。
有心來擇夫婿的女子們都麵露歡欣之色,我家的幾個姐妹也如此,但因著是未出閣的少女,這種事兒斷不能失了矜持,便一個個地都拿著團扇掩麵來遮擋一二。
我二叔家的堂妹年紀尚小,特意往我身邊蹭了,滿眼期盼地道:“那狀元郎可真是年輕!聽聞家中還是五品的翰林呢!”
我笑看了她一眼。這當口,榜眼、探花也騎馬進門了,我旁側另一位堂妹卻也笑了,道:“可惜狀元郎長得偏瘦,麵容又平庸。哎,快瞧瞧那探花郎!瞧他……”說了一兩句又忙訕訕地打住嘴,隻留下眼睛裏熱切的仰慕。
我聞言也不禁探頭去瞧。榜眼是個年過五十的,恐怕不知考了多少年才有出頭之日,眾人對他自然沒興趣。隻是,其後的探花郎令人大吃一驚。麵如冠玉,鼻直口方,眉眼溫潤俊朗竟如畫中仙人一般。
難怪坊間有傳聞道“貌比潘安”,估計潘安在世也就是這般模樣了。
他甫一進宣武門,城樓上的女眷們都驚呼陣陣,外頭的百姓們也有不少的女子,更是沸沸揚揚翻了天。有兩個郡主甚至借故下了城樓。我估計她們不是因病請辭,隻是心裏定下了人選,懶得看後頭的人了。
唉,唉。真是年輕的女子唉……
三甲進士們入了宮,眾人也不好再瞧了。這時候皇上身邊的小安子等人也過來請我們,道:“皇後娘娘在鳳儀宮裏設了宴,主子們緊著點過去吧……”
雖然皇上有心給宗室的貴女擇夫婿,但男女大防,眾人最多是站在城樓上遠遠地瞧一眼,旁的也不能了。至於闔宮宴飲,宮外的男子們更不可能入席。
我們遂三三兩兩地朝鳳儀宮去了。
然而這個時候,我一位堂妹突地驚呼一聲,道:“妧姐姐呢?怎麽找不見了……”
我回頭一瞧,我身旁竟隻剩下了三個姐妹,那六妹文妧竟不知所蹤。那被吩咐了服侍六妹的小宮女早嚇傻了,跪下連連磕頭道:“娘娘饒命!奴婢方才還瞧著六小姐的,誰知一轉眼就沒了影兒……”
迎蓉也急得幾乎掉眼淚,轉著身子往四周眺望,隻見滿眼的皇親貴女,卻不見六妹。焦灼與我道:“恐是方才人太多了,呼啦啦地從城樓上走下來,一轉眼不見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