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讓女人恐懼的婚姻關係
“這個我知道,之前林若弈處理的一件離婚官司,我們認識了一個女人,我們管她叫莉姐。她也是剛畢業就跟她老公結婚了,然後連著生了三個女兒,一直都沒機會走出家門去找個工作,後來他們離婚,還是我介紹她到麗君身邊做助理的,但是後來,也是發生了一些事情,弄得挺不開心的。”說起莉姐,真的忍不住唏噓一聲,莉姐的事情直到現在都讓我們覺得很遺憾,她曾經是那麽好的人,可就是一念錯,步步錯,錯得越來越離譜。
“脫離社會久了的人,都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情緒,這.……你應該也懂吧。”陸澤問我。
他說得很小心了,生怕觸動我過去的自尊心一樣。
“我當然明白了,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好像還沒認識你……”不過一年而已,去年的這個時候我都不敢想象,一年以後我會有這麽大的變化。“長時間的脫離社會,其實慢慢的,本能就會生出一種逃避情緒,不見得是真的知道外麵有多麽可怕,而是當我想到我要走出那扇門的時候,我會在心裏不停地給自己找借口,讓自己覺得外麵如何如何不好,然後借此來平衡自己本來就想要逃避麵對的那種念頭,可是借口找多了,自己都分不清是真是假了。我就會理所當然的覺得,外麵的世界就應該是我想象的那麽危險.……這麽說來,我算是你醫治得最成功的病人嗎?”
陸澤回憶了一下,“目前來說,是的。因為比起麵對自己真正恐懼的東西,麵對自己更難,你雖然有過心理問題,但是幸運的是你周圍的環境給予了你充分的安全感,你沒有被脅迫的那種恐懼,所以你骨子裏就比別人多了一些溫暖和善良,而我做的,隻是幫你正視你自己心裏的溫暖和善良。”
曾經以為,一輩子都逃不出的心結,竟然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就被驅散了那些陰霾。
無疑,我是幸運的。
“說回到剛才的問題吧,脫離了社會的媽媽們,想要回到職場上.……你覺得她們最難的是什麽?”我一邊問,還一邊記筆記,我覺得這些線索將來都可以用在我的裏。
“是心態。”陸澤說,“不管在她們生育之前,憑借自己的努力,已經坐在了多麽高的位置上,可是生育之後,時隔幾年再回到工作崗位上,她們都必須從一個完全的新手,重新開始。或許從前的經驗對她們來說也是有用的,可是人脈和環境,在她們離開職位以後的幾年時間裏,可以變化很多。她們需要重新去適應,接觸,學習……還要麵對,一些比她們更年輕的人成為她們的頂頭上司,對她們.……頤指氣使。所以如果不能很好的平衡自己的心態,那麽對比從前的境遇,很多人就會出現一些心理落差,為以後的矛盾埋下隱患。而且重新回到崗位上,她們還要麵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家裏的孩子還小,可能就是幼兒園或者小學,那麽每天早起她們要給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中午要趕回去做飯,晚上也不能加班,要早早的趕在下課的時候去接孩子放學,然後晚上可能還要輔導孩子做功課。你要知道,雖然作為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公司聘請一個人,不是為了展現她身為母親的魅力有多大,而是為了踏踏實實的工作,做出成績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剛結婚的時候,她可能分出一半照顧家庭,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八九成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上了班等下班,那麽她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處理工作上的事情了。難免,作為媽媽之後,一個女人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就直線下降了。”
“我記得之前,我幫老師整理過一份數據,說的是現在職場對女性員工存在的偏見。”我說,回想起疫情期間隻能在家裏辦公的時候,我確實收集過這麽一個數據,當時翻遍了各大論壇的帖子,真的是……“的確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女人在結婚生育以後,把心思就從職場放在了孩子身上,使得自身對工作表現出懈怠的情緒,甚至會以自己作為一個母親要求他人體諒自己進行道德綁架,所以才招致了更多人對於生育後女性在職場的能力懷疑。”
要說的話,我認為女性群體裏,也有很多人在懷孕生產以後回到崗位上,繼續努力工作。因為她們也要更多的物質資源去養育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在更好的條件下成長。
可偏偏就有那麽一些人,總擺出一副“弱者”的態度。作為一個帶著孩子的媽媽,是應該受到照顧,可是這個照顧,也是別人主動提出的,在別人沒有主動提出,而自己主動提出要被照顧,就難免會有道德綁架的嫌疑。一而再地拖團隊的後腿,凡事先以家庭和孩子為大,完全忽略了別人在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為了自己的小利益,去道德勒索其他人,損害他人的自身利益.……結果就導致了占便宜不得的反噬,以至於所有身在職場的人,都會本能的對這麽一群體特征的所有人,心生懷疑和抵觸。因為某些人想占小便宜,導致了這個群體裏更多想要爭取工作爭取工資養孩子的女人就更難了。
“說的沒錯。”陸澤表示同意,“所以啊,家庭、親人、工作、孩子.……這些所有能夠造成一個人極端壓抑的矛盾,大多會在一個女人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發生,所以在這個年紀裏被逼得抑鬱的大有人在。”
“這麽想一想,結婚也是挺可怕的。”我隻是想到了自己,眼下我都已經二十六了,離陸澤所說的三十歲,隻差四年而已,四年以後,我也可能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但是那個時候,我還能不能保全我的工作,確實很難說了。“選擇家庭的女人會迷失自我,可是選擇事業的女人呢,像我們編劇老師那樣的,為了事業拋開家庭,結果跟家人孩子之間都有隔閡,就算相互關心,也不能正常表達。我想,在背後議論老師的人肯定會更多,無論選哪一條路,最後的結果……都是要自己一個人承擔吧。”
好像對於大多數的婚姻來說,男人和爸爸這個角色,都是可有可無的,能遇到是幸運,遇不到才是正常。這應該才是現在大多數女人恐婚的真實原因,但凡遇上個有責任感的,誰不想結婚有個依賴呢,可就怕那種沒有責任感還生怕你占便宜,生了孩子他不管,他也不想讓你麻煩他家裏人管,他希望你不上班可以好好照顧家裏的一切瑣碎事,又希望你能掙錢,然後為了三五萬彩禮還能特別狂特別囂張的大罵你家賣女兒.……這樣的人家,誰不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