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修港口的重要性
大明自太宗遷都北京後,其實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南京跟北京,誰更適合當帝國首都。”
前者是太祖定下的京師,位於江南繁華之地,要什麽有什麽。
後者在太宗選為首都之前,都比較荒涼。
此前雖然有遼、金、元等朝代定都,但這不是有戰亂嘛!
一打仗,再好的地方都能給你折騰沒了。
唐朝的大明宮不就是被幾把火下來,燒的幹幹淨淨?
至於什麽長安洛陽的,也早就廢了。長安水土流失嚴重,無法在支撐起一個龐大帝國的中央。
洛陽地形一馬平川,對於都是馬上天子的太祖太宗而言,無險可守,著實有點拉胯。
所以隻能在南北兩京之間做出選擇。
而朱太宗最後通過靖難,把都城成功遷到了北京。
雖然在此後曆代都有要不要遷回去的爭論,但到底是延續至今了的。
在朱見濟看來,要想在未來的大航海時代同時掌握陸權和海權,唯有北京最佳。
一來,自南北兩宋到蒙元一統,中國南北實際上是分裂多年了的。
經濟文化和人口分布上拉開了巨大差異,以至於還出現了“南人,北人”兩種概念,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初的“南北榜案”。
若想平衡兩邊,就得在北邊弄個重量級的玩意坐鎮。
二來,防備蒙古、開發東北,都是從北方進行調度為佳,還可以通過海運港口,把東北拉到“大北方”這個圈子裏麵來,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
南邊到底是酒色脂粉多,容易腐蝕人的心智。
唯一的問題便是,隨著北方經濟的恢複和人口增多,糧食不夠吃了。
而朱見濟信奉的真理,便是“人吃不上飯,就得鬧事”。
所以想當一個好皇帝,有必要替老百姓的菜籃子和米缸負責。
這些年農會的推廣的確有效,但還遠遠不夠。
東邊的華北平原看起來一切順利,但西邊可還有黃土高原等等地方需要糧食補充呢。
開發港口,用航運船隻連接起北邊的黑土地,還有南方一年三熟的越南、呂宋等地,不停的從那邊吸血,才是正道。
按照朱見濟的計劃,打完了遼東,威懾住朝鮮,把長白山那邊,那個傳說中儲量亞洲第一的大銅礦拿下來後,他要在國內進行的大動作,就是開礦、修港口和修路。
有了礦石,就可以鑄造貨幣跟其他的製品,擁有等價物屬性的珍貴礦石多了,以後想再發行紙幣,那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都能有底氣,不至於淪為新的大明寶鈔。
修好了港口,那天下之大,大可去得!
道路更是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
想要富,先修路!
所以一搞定遼東,他就迫不及待的讓李秉跟項忠這兩個有豐富地方工作經驗的文官去做這事了。
“就是不知道鞏珍此時如何……”
想到了港口航海,戲水的三女正好也把水麵撥弄出了層層水花,讓朱見濟不免掛念起了他的大航海家。
按照鄭和的航海時間,現在差不多到了船隊回來的時候了,可朱見濟卻沒有收到這方麵的報告,反而是從廣州那邊來了消息,說帖木兒帝國的使者通過航海來朝貢了——
根據對方所說,鞏珍在下西洋後,沿著海岸線一路走走停停,來到了帖木兒境內。
帖木兒帝國作為中亞老牌統治者,是很重視東西往來交流的。
在其國內,就修建了不知道多少驛站和通道,專門負責招待各國使者。
同時,帖木兒帝國自家的航海技術也不錯,在正統年間朝貢之時,就請求過大明允許他們能夠用海貿的形式來朝貢,減少陸地上的各種花費。
結果當時大明還在海禁呢,內卷之後還額外注重麵子和形式,覺得朝貢方式必須按照傳統的方式來。
既然以往帖木兒來朝,都是走的陸上線路,就不能亂改,果斷回絕了對方請求。
於是其使者也沒有再提了。
直到鞏珍靠岸登陸,遞交國書,拜見了帖木兒帝國統治者阿布·賽義德·米爾紮,並且告知其大明國內新君登基,並且開放海禁後,決定嚐試著用海上航路來朝貢。
畢竟走陸地,耗費的時間精力太多了,遇到的危險也太多了,途中還要經過亦力把裏,被它收過路費。
這對才結束內亂十來年,還有強大外敵的帖木兒來說,有點舍不得。
後麵梁白開一路兜兜轉轉,竟然也帶著商隊前來見到了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杜赫拉特,更加讓帖木兒君臣相信大明是真的對外開放了起來。
所以在乾聖四年,他們開船過來探探風,結果在一路北上想往北京去的時候,就被廣州港的海關給攔住了。
得知此事之後,畢竟事關兩國外交,海關官員並不敢耽誤,先是讓帖木兒的使者暫停廣州,自己這邊派人給皇帝通消息,看朱見濟的意思如何。
朱見濟前幾天才拿到了那個報告,跟內閣諸臣隨便商議了一番後,就決定通過帖木兒的請求,不過還是得讓其去南京的海關總署掛號交點稅才行。
大明這邊,也不能虧啊!
可惜,報告裏帖木兒使者關於鞏珍的事情,隻說他麵見完阿布皇帝,給船隊進行了一次補給後,就再次揚帆出海,不知所蹤。
朱見濟隻能安慰自己——
就西方那垃圾配置都能航行世界呢,自家的船隊可是當世第一,鞏珍本身又有豐富的航海經驗,精通西方各國語言,總不能出事。
“陛下無需擔憂,有君恩遮身,鞏使者必然無恙!”
“此時大事,還是陛下和皇後的大婚啊!”
馬衝在旁邊打斷朱見濟的思緒,讓他著眼現在。
朱見濟心想也對。
船隊一出海,基本就“自生自滅”了,他想管都管不著,與其徒增煩惱,不如想想自己的人生大事。
於是朱見濟頓悟,再次翻看起了經典文學。
乾聖四年的七月一日,是皇帝大婚的日子。
這是大明朝第二次給皇帝舉辦婚禮。
第一次是給徽宗正統皇帝和他的錢皇後辦,目前這兩位,一個躺在陵墓裏發爛發臭,一個被安排著跟榮王朱見清住在一塊,受其供養。
雖然朱見濟很想對這個全身心貼在土木帝身上的嬸嬸撒手不管,讓她給後者守陵算了,可後麵想想,這人的悲劇主要也不在於她自己,便鬆了口,讓朱見清把人給領了回去。
雖然榮王他媽萬氏還在,但這女人並不能把兒子管好。
當年把土木帝打包扔去鳳陽,朱見濟曾經以大伯留在京城的兒子年幼,允許其生母自行選擇是跟老公還是跟兒子。
周氏和高氏那樣的情況,必然是不能再待在土木帝身邊了的。
但萬氏卻是常受土木帝疼愛,原曆史上還是給人生過最多孩子的妃子,人美聲甜,對外形象長期保持著白蓮花形態。
結果最後眼瞧著一去鳳陽這個老朱家專屬的圈禁之地,土木帝必然是沒有翻身機會了,也跟著兒子跑了,拋棄了過去的恩愛時光。
氣的朱祁鎮大罵這個女人忘恩負義,轉過去又把錢氏打了一頓。
而她和朱見清入住榮王府後,對兒子極為嬌縱,讓朱見清長成了個十足的紈絝,年初考核都沒過,被皇帝責令麵壁思過,布置了各種作業。
對於這種家長,朱見濟是不報希望了的。
上次錢氏跟著土木帝靈柩返回,他幹脆就把榮王的教育問題扔給了對方的嫡母錢氏,讓其管理。
誰讓朱見濟還有個廣封諸侯的計劃呢?
要是朱見清太菜了,怎麽能給大明守住以後的海外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