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要做明世祖> 第116章 對於兀良哈友好的協定

第116章 對於兀良哈友好的協定

  “首先,得讓兀良哈那邊拿出誠意來!”


  ??“不然大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他們,他們又死活聽不懂人話,不但讓朝廷丟了臉麵,還讓其他蠻夷小覷了我大明。”


  ??“告訴沙不丹,讓他們部族裏麵的人都給自己取一個漢人名字,此後要給孤學漢話,寫漢字!”


  ??“別告訴孤,說什麽兀良哈三衛他一個人做不了主,別以為孤不知道他的底細!他此前不還殺了女婿脫脫不花嗎?怎麽可能沒有一錘定音的本事?”


  ??“他們在草原上該做什麽做什麽,可到了我大明直轄之地,便要學會懂規矩!”


  ??景泰帝摸著小胡子,倒是明白了兒子的話中深意,“青哥兒是想對蒙古玩一手當年北魏孝文帝做過的,移風易俗?”


  ??“可當年蒙元立足中原盡百年之久,也沒有學會我華夏傳統,元帝之中還有不會說漢話的……此時這般行事,能成嗎?”


  ??別說蒙元了,即便是孝文帝改革後,鮮卑一族的守舊勢力仍然龐大,新舊兩派的權利爭奪沒過多少年就把北魏搞崩潰了。


  ??而鮮卑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還得等到隋唐之後。


  ??由此可見,移風易俗對於一個有自我認知的民族來說有多麽困難。


  ??景泰帝有些擔心兒子這個計策行不通,白費了功夫。


  ??朱見濟安撫好爸爸,“此一時彼一時了。”


  ??“當初蒙元蹂躪中原,那是他強我弱,形勢那樣,蒙古人怎麽肯學我華夏文明?”


  ??更何況在元朝的四等人製下,蒙古人和漢人之間還差了兩個階級,是很難跨過如此巨大的差距去搞什麽文化交融的。


  ??以蒙元統治者的本意,他們恨不得治下的所有人都守著自己的傳統,永遠都不混在一塊。


  ??因為隻有搞大了雙方差距,才有利於作為少數群體的蒙古在其中渾水摸魚。


  ??“如今我強他弱,對方還有求於我大明,讓他們改個名字又能如何?而且兒子說了,讓他們在外麵用漢名,草原上任其自由,算是大度了!”


  ??“可這麽一看,不還是沒什麽用嗎?”景泰帝持續疑惑。


  ??朱見濟笑了,“眼下是這樣,可等以後就不一定了!過個幾年,說不定蒙古還要求著咱們教他讀書識字呢!”


  ??“到時候朝堂上的諸位臣公,也能落個教化蠻夷的好名聲。”


  ??他給李秉發過去的小冊子上麵說了一些關於“經濟支援”的問題,相信以後者實幹派大明朝精英的身份,能夠明白其中深意。


  ??而且等紡織廠建立起來後,經濟往來頻繁,為了方便過好日子,人數較少的蒙古人必然會被漢民吸引進而同化。


  ??這是煌煌大勢!


  ??誰也改變不了!


  ??朱見濟現在提出這個要求,隻是為了日後蒙古人民主動學習中原文化時做準備,給他們減少點負擔和壓力——


  ??畢竟隻要有了一個漢名,再接受起其他方麵的東西,心裏的阻礙就會小很多了。


  ??“此外還有其他要求的,”


  ??“兀良哈三衛需要安排部族中不滿六歲的孩童入城居住……大寧城以後會建立起來一個專門的學校,就讓他們在那裏學習!”


  ??“雙方開市通商後,也不能隨意欺辱我大明商人,必須要心平氣和的跟咱們做生意!”


  ??過去就發生過不少類似的事件,

  ??大明商隊過去收購草原土特產,結果被人當肥羊和宰了。


  ??隻是由於中原王朝“重農抑商”的傳統,而且不能“輕啟邊械”,並沒有把這種小事放在眼裏,對蒙古人提出交涉,於是嚴重打擊了大明商人前往草原做生意的熱情。


  ??而官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常常停留在“你出馬子我給鹽”的階段,收益並不是很顯著。


  ??不能通過這種事獲得利益,也無法把雙方正常的關係維持下去,那麽雙方間分分合合也是常事。


  ??朱見濟是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的!

  ??“這個為父不懂,”景泰帝沒能理解兒子的話,但秉持著“我兒最好”的態度,還是認可了朱見濟的主意。


  ??“青哥兒比為父能幹,那就聽青哥兒的!”


  ??“你們給沙不丹回旨吧,就按照太子的意思講……隻要他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朕就準一半!”


  ??大寧城是絕對不可能給兀良哈的。


  ??朝廷剩下的錢基本都投資進去了,如果轉手給了這群人,那就跟傻子拿錢打水漂玩似的。


  ??景泰帝不覺得自己有這麽好哄。


  ??“他們可以在各關附近放牧,但一定不能欺淩我大明子民!”


  ??瓦剌壓著兀良哈打的時候,後者敢和前者動怒,跑過去砍人家部落的人?


  ??現在大明都把瓦剌給幹了,自然也不能讓兀良哈繼續在自個兒當白嫖黨。


  ??史書上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叫什麽“夷狄畏威而不懷德”。


  ??隻對人好而不給他們大嘴巴子,草原上的餓狼是聽不懂人話的。


  ??“臣等……”陳循還想說話。


  ??“就這麽定了!”


  ??景泰帝揮揮手,結束了這個話題。


  ??“朝鮮有使者到來,恭賀天朝擊潰瓦剌之大勝。”


  ??“女真那邊也有人請求入京,自述土木堡之後,受製於也先,與朝廷隔絕……如今大明收服邊城,重新打通了遼東通道,所以想要把往年未能及時送給朝廷的貢品補上,以表忠於我大明之意。”


  ??“此外,還有另外藩國送過來的賀表……”


  ??之後,閣臣蕭滋將這些事情一一告知。


  ??景泰帝和朱見濟對此都不怎麽關心。


  ??前者是已經習慣了世界各地的孝子們時不時朝貢,後者則是由於還沒到需要關心這些地方的時間。


  ??朝鮮這等“大明頭號狗腿子”無需擔憂,女真方麵,等大寧、開平諸衛重建完畢,迎接他們的必然是浩蕩天威。


  ??所以在朱見濟眼裏,他不需要跟一個死人過多的接觸。


  ??和通古斯野人有什麽好交涉的?

  ??難道自己會因為他給朝廷送來了一些野山參和獸皮子,就放棄對這群家夥的降維打擊了?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抓緊時間去培訓各地農莊的管理人員呢!


  ??像農莊這種集體化的組織,是需要不少人手進行事務調度的,不然一處亂便容易引起處處亂。


  ??想要建立起朱見濟規劃中的農會,就必須把基層管理給做好!


  ??特別是小太子還要求農會做好日常記錄,不準落下分配下去的一點一滴,這種過分的“員工守則”,放在封建時代粗放式的管理體係中,是非常少見的。


  ??如果不是有昌平皇莊的例子在,底下人難免抱怨太子爺是給自己沒事找事。


  ??區區幾個種田的,就要高貴的讀書人去給他們做事?

  ??沒有多少清高的知識分子想去下地,被鋪滿了肥料的莊稼氣息熏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直隸建設新農莊的時候,朱見濟還要求每個地方派兩三個人來參加“入職培訓”,安排專門的人手教導他們。


  ??能讀書認字的誘惑,終究是讓那些人咬牙撐了下來。


  ??雖然都是些簡單的字,還要學小太子口裏的“字母拚音”,可這意義很重大——


  ??要是讀的好了,臉皮再厚一點,他家就能自稱“耕讀之家”了!


  ??再把下一代養好,指不定就能出個舉人老爺呢?

  ??他們非常積極的學習著後世小學生的知識,並且將之視為瑰寶。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