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風歌
第一九五章大風歌
劉邦平定英布叛反,返程來到沛縣。
沛縣,我的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自那年追隨項梁起,至今已十多年沒回來過了,今日,天下己定,悲子思故鄉啊,我要回去好好看看,看看沛縣的山,沛縣的水,沛縣的親朋故舊,沛縣的父老鄉親。項羽說衣錦還鄉,他卻被我滅了。我今天才是絕對意義上的衣錦還鄉,何止是衣錦還鄉,我是皇帝了,天下之主,四海之尊,項羽算什麽!匆匆一過客而已,陪我演戲,烘托我這唯一大主角的配角而已。不過,是個很稱職的配角,幾乎搶了我主角的戲,很驚險精彩刺激啊,因為如此,才波瀾壯闊,才九死一生,才神鬼莫測,才壯麗輝煌,才津津有味,才引人入勝,才囬味無窮。人之一生,能如我者,方不愧為男兒,方顯英雄本色,方稱千年一帝。然,曾幾何時,少年之我,是那樣不被看好,甚至是被鄙視,說好聽點是被輕視,幾至被忽略不計。我那時就那麽不顯眼嗎,不,我是顯眼的,甚至是耀眼的,隻是隻在少數人,在那部分混社會的人群中是頗有名氣的,是耀眼的。否則,怎會身邊總有一幫弟兄,正是這幫弟兄,成了我打天下的主要骨幹力量,成就了我今天的偉業,他們真是無賴嗎,非也。且英雄不問出處,“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這才是真理。我隻是不被所謂的社會好人群所認可,這所謂的好人們,其實隻是良民,準確說是順民,毫無自我主見,隻會循規導矩,隻會逆來順受,無任何創造力,隻是帝王的社會倫理道德的殉葬者。還頗有些自以為大有學問大有見識的所謂著名儒者,更是鄙視我,不但以前,現在仍是如此。其實他們太偏頗,太狹獈,不懂得實際社會上的王者之道,隻會背誦講解所謂的帝王之術。限於見識,也就限製了眼界,加之他們本身不居有天生的王者之氣王者之才,又怎能看懂看透一個王者的成長曆程呢。哈哈,我之今生,誰人評說,誰能評得對呢,誰能評得準呢,帝王者,隻有具有帝王之氣之才的英雄,才能評得準吧,老百姓講叫做內行看門道嘛。啊,進入縣境了,人真多啊,哈哈!
沛縣百姓聽說劉邦回來了,爭相出家門來到街上迎瞻皇帝風采,遠近鄉村農民也絡繹不絕湧進縣城,隻為看一眼劉邦。大街上人如潮湧,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父老鄉親看到劉邦,激動得熱淚盈眶,心潮洶誦,不停的歡呼“萬歲,萬歲!”
劉邦很激動,極其激動,這是生我養我之地,熟悉的麵孔,熟悉的鄉音,熟悉的一切景物,所有一切的親切畫麵撲麵而來,多麽親切,多麽可愛,多麽珍貴啊。
劉邦不停手不停聲的打著招呼,濕潤著眼睛來到沛宮。
歡迎的筵宴早已準備就緒,酒宴從午至晚,又至午夜,歡情親切,熱鬧紅火。
劉邦觸景生情,多麽可愛的故鄉啊,多麽親切的鄉親啊,多麽可敬的祖國啊!如今我登臨大位,四海為尊,必須好好的保護愛護這一切。可江山初定,百廢待興,邊患仍存,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多麽需要威武大將們鎮守邊疆啊。可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世之難得的梟將,他們同我一起同甘共苦打天下,何其愉悅暢快;為什麽不能共亨天下呢,配角隻是配角,安分於配角才能彼此相安嘛,不認命最後自尋沒命,若不反叛,若得齊心協力,合力建國多好啊,何愁四境不寧天下不安。象張良、吳芮之舉,多好,多明智,方可得永年。
劉邦的思緒紛繁湧來,感慨萬端,當即吟成一首詩篇,“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親自站起,舉杯高歌,情緒激揚,還覺得不夠勁,乃尋來百二十少年,親自教之數遍,共聲合唱,瞬即合唱者愈眾。沛宮內外,一片歌聲,衝天遏雲,響徹曠野,合唱者何止萬千,歌聲飄達很遠很遠。劉邦忽爾起舞,邊飲邊唱,邊唱邊舞,慷慨傷懷,熱淚奔湧,真情難抑的說:“遊子悲故鄉,我雖都關中,萬歲後我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決意以沛為湯沐邑。”意即免除沛縣百姓賦稅勞役等。
沛中父老兄弟陪劉邦樂極歡飲通宵達旦,如此十餘日,劉邦欲歸去。
沛中父老兄弟苦苦勸留,劉邦說:“我等人太多,父兄不能充足供給,太煩累鄉親了!“遂起程出行,可沛縣百姓萬人空巷塞路挽留。
劉邦見百姓殷殷真情盛意難卻,隻得又留三日。
又是三日歡飲暢談,沛父老頓首請說:“沛幸得為湯沐邑,豐未得。唯望陛下憐之。”
劉邦傷情的說:“豐,我生長之地,豈能忘卻。我特因豐邑百姓助雍齒投魏反對我之故啊。”
沛父老婉言固請,劉邦自也深愛豐邑,才點首同意了,豐邑也為湯沐邑,與沛同等。
劉邦離沛返京,想到吳地富庶,民風刁悍,非強主不能鎮之,乃封侄劉濞為吳王。劉濞乃是劉邦之二兄劉仲之子,硬朗強武,年方二十,平英布時神勇搏戰,是劉姓子弟中少見的強者,隻有派他鎮守吳地,東南江山才可穩固。
不過,劉邦又想到另一層隱患,即是怕未來皇帝仁弱,而吳王卻強勢,所謂番鎮強於中央,人臣威於人主,則江山危矣,皇權危矣。再又想到近日曾有相師言說東南吳地未來之事,當即警示劉濞說:“我聽說四十年後東南有叛反之氣象,莫非是你嗎!”
劉濞大恐,急匍匐地上,怯聲說:“臣永不反,天地可鑒。”
劉邦見劉濞顫慄的身體,說:“好自為之,我自有固江山之法。”
劉濞汗出如漿,唯諾退下。
其時,樊噲部將略定代地,斬了陳豨。
十一月,劉邦回到長安,感歎之前數位英雄,下詔:“秦始皇帝、楚隱王陳勝、魏安斄王、齊緡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塚各十家,秦始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
又,赦代地吏民為陳豨所劫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