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5)童年讓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和對世界的觀點。
我們曾經以為,當我們長大了,等我們過了 18 歲,我們便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我們真的是在自由自在地、獨立地生活嗎?表麵上看是的,但其實並沒有那麽簡單。
??如果我們仔細去看,仔細去分析,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重複過去的印記。舉個例子,有些人總是賺不到錢,潛意識裏總是覺得自己會失敗。有的人總是沒有辦法照顧好自己現有的家庭和孩子。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裏去拯救自己的父母,讓父母過得更好是更重要的事。因此這種人仍然處在原生家庭的糾纏和製約當中。
??還有一類人覺得自己做什麽事情都得不到允許,或者說是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允許。這是因為在他的童年,在他的原生家庭當中,他的內在想被讚揚、被看見、被認同的那份渴望沒有被滿足。當這些渴望沒有被滿足的時候,這份空洞其實是沒有辦法被完全填補的,即使是在他長大後。所以我們會在親密關係中、在事業中、在朋友中,在權威中,一次一次地尋求別人的認同,隻是想證明:現在的我足夠好了。爸爸媽媽,我曾經沒有得到過你們的認同,但是現在有人認同我了。這些也是原生家庭所留下來的印記和創傷。那麽原生家庭為何會從這些方麵影響我們呢?
??在潛意識中,孩子是忠於父母的,雖然孩子表麵上有可能憎恨父母,但孩子會重複一些和父母相似的命運,甚至是厄運,包括去重複他們的情緒,重複他們的疾病,重複他們婚姻的模式。在原生家庭當中,出於某些原因,我們想要替代某個人去承擔一些責任。比如說有的人覺得自己更應該替代兄弟姐妹,成為家庭裏麵照顧所有人的當家的人,要去支撐起家族的那些興衰榮辱。想要去拯救某人,想要去改變父母的命運,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上半場可謂重要。如果我們在一個冷漠的或者充滿暴力,或者不忠誠的家庭裏麵成長,當我們成為父母以後,會發現曆史是驚人地相似,我們的行為模式又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而我們這種處事模式都有雙方原生家庭的影子。原生家庭的束縛力量是如此之強。當這些原生家庭的創傷沒有被療愈的時候,我們就會在現在的生活裏製造出很多問題。
??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不善於溝通、自卑而缺愛、沒有歸屬感,同時又很渴望被照顧,卻找不到這種力量,總是覺得很無力。有的人會非常情緒化,甚至有時候會不自覺地去複製父母的情緒,哪怕很討厭他們。也許你很憎恨你父母的某一種情緒,有可能是悲傷、恐懼、抱怨,有可能是嘮叨,也有可能是暴怒,你不妨問問自己,你的情緒是不是很像你的父母?父母對待你的方式是不是有一點像你對待別人的方式,或者你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也有人可能會畏懼婚姻,他們對婚姻的不信任也有可能是複製了父親或母親對異性的觀點,所以,他們自己也對男性或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偏見或者憎恨、厭惡。還有的人沒有辦法自我表達。這類人通常自我價值感很低,所以並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要麽害怕權威,跟上司、領導相處困難,要麽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覺得不值得。也有一些人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經常猜測別人怎麽看自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