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璧之魘> 二十七、弄巧成拙

二十七、弄巧成拙

  果然如周知行所料,詹沛部摧枯拉朽,一個月便風卷殘雲般連陷臨瀾、渢陽兩鎮——


  頭一個臨瀾鎮,守兵多年不聞戰聲,毫無防備,詹沛兵臨城下時,守備還沒拾掇好鎧甲,待披掛好了匆匆忙忙登上城樓一看,隻見詹沛麾下隊列齊整,陣仗浩大,兩方士氣如隔雲泥,便幹脆下令開城投降。


  詹沛穩住臨瀾後,不敢有一刻耽擱,趁聲勢正盛立即帶兵再攻渢陽。渢陽守備雖有所準備,但畢竟已聽聞臨瀾守備不戰而降之事,對陣時不免膽寒,隻略抵抗了一會兒做做樣子,很快也潰不成軍,拱手投降。


  於此同時,正在往北集中兵力猛攻的周知行卻一籌莫展,畢竟出轄地西北方向皆已由朝廷派駐重兵防守。周知行頭幾戰皆告失利,軍心受挫,暫時停止了進攻。


  此時傳來詹沛連克兩鎮的消息。兵士們雖搞不清楚為何往西南打,但依舊為詹沛部的勝利歡欣鼓舞,周知行更是滿心期待,指望著早早打通三鎮,直連弋州,到時糧餉輜重源源不斷運來,才能跟朝廷耗下去。


  不過,除了這些,周知行還聽到了一些令他不滿的議論,譬如有說詹沛後生可畏、更善統兵的,還有以訛傳訛說詹沛以少勝多的,諸如此類的話,周知行一聽就來氣。


  “還以少勝多呢,狗屁!就知道人雲亦雲。”周知行私下裏小聲罵著,心想:西南三鎮那點兵力,攻打下來本就如探囊取物,換誰去都一樣,哪是他詹沛的本事?何況這計策還是自己定下的。


  不忿歸不忿,周知行倒也不是量小之人,更不會不以大局為重,氣過之後,對引兵在外的年輕將領該幫襯的還是繼續幫襯——為確保詹沛能一舉成功,周知行早已特派使者前去找楊昉請求出兵支援詹沛攻打霞明。他相信,事已至此,楊昉即便再生氣,權衡後,一定會如他預想的一般,同意兩家合力出兵。


  霞明好歹是個不小的城池,較前兩地更難攻克一些,詹沛本想一鼓作氣將其拿下。周知行擔心損兵折將,便傳令暫且按兵不動,說已知會楊昉,很快便可得援,前後夾擊,更有勝算些。詹沛見上司言辭間甚有把握,便不敢輕動,在渢陽休整部卒,焦急等待回應。


  然而周知行萬萬沒料到的是,自己的使者還未回來,楊昉的使者卻先來了。周知行見來者臉色陰沉,預感不妙,連忙放下身段畢恭畢敬將使者請進帳。


  果不其然,使者坐定,張口就代主人嚴斥周知行:“下官此來是為傳我主楊節使親言——楊節使說:我再三交代不能聲張,現在倒好,你令人往我這邊打,直接聲張到朝廷那邊去,當老夫這六十年是白活的,看不出你那點居心?給了你糧,不言謝也就罷了,反倒覬覦我的兵?好心幫扶你,你卻趁機下套,老夫自認一輩子還沒被這麽戲耍過。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之前的承諾,老夫盡數收回!以後也無需遣人來說和,屠刀無情,見之即斬!你的說客,已被我砍下頭顱掛在城門,身子剁成肉醬……”


  周知行聽得心驚肉跳,瞠目結舌,再四請使者回去代為轉致歉意,並承諾下不為例,隻懇求楊昉不要收回原先的承諾。使者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周知行愛答不理的,話傳完便打道回府了。


  “他他他……寧肯……他也不……”送走使者後,回到帳中,周知行難受得話都說不囫圇。


  “大帥,有句話您該聽過的——吃人嘴短。我們既想吃他一口糧,就怨不得他占我們便宜,交易不就是如此嗎?他要不是可以用這點本錢換得大利,又何苦支援我們?您非逼他多出百倍的本錢,那就是不想做這生意啊。”?方才在帳中全程旁聽的王遠聞此時也隻能是一臉無奈。

  “我就是看不得這種人!我們賣命,他隻是給幾個錢,占到的便宜比我們還多!他看得出我的居心,當我看不出他的?他不想做吃虧生意,我礎州就合該當冤大頭嗎?!”?周知行說著,將桌案拍得砰砰響。


  “那就別惦記他的糧啊。”?王遠聞好死不死地接了一句。


  “你你你,到底是那邊的?”周知行指著下屬,勃然大怒。


  王遠聞見上司動氣,連忙沉聲撫慰道:“大帥消消氣,卑職料想那老狐狸的日子也好過不了了,此刻不定比咱們還著急忙慌想對策呢,大帥不妨先顧眼前——濟之還等回話呢。”


  周知行聽了,不得不強壓怒火,?收拾心情去料理數不清的軍務。雖然對王遠聞發了火,周知行心裏倒也明白,下屬說的不錯,是自己太高估了礎州在這場交易中的位置,且又太低估了楊昉的保守和心狠手辣,以致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了自家使者,也害礎州失去了一個可觀的餉源。可見這老狐狸在局勢明朗之前,縱然跟礎州撕破臉,也斷不肯得罪朝廷一分一毫。


  周知行看透之後,腸子都悔青了,卻也無可奈何,隻能派人火速趕往渢陽令詹沛班師,可他派去的人卻撲了個空——


  恰在周知行跟楊昉扯皮耽誤的這五六天裏,朝廷急調了救兵火速增援霞明守軍。詹沛聽探報說朝廷有兵來援,不願坐失良機,決定不等號令,立即率部攻城。詹沛部士氣高昂,衝擊數次,然而就在幾乎得勝之時,朝廷援兵趕到,左右夾擊之下,詹沛不得已下令退守渢陽,嚴陣以待。


  一回到渢陽,詹沛連夜派人送敗報給周知行,說朝廷已在霞明增兵,眼下靠自己這不足一萬的隊伍攻城已無勝算,請求上司敦促楊昉發兵相助,若楊昉不能發兵,則請上司撥一萬兵馬來援。


  周知行接到信,更是悔斷了腸:自己本好心想為詹沛減少傷亡,結果楊昉反悔不來,敵方倒是來了救兵,害詹沛陷入泥沼。對詹沛,他心裏有愧,可他沒臉向詹沛坦言自己的失策,隻嚴令詹沛速速引兵歸來,勿要耽擱。


  周知行的態度讓詹沛確定了自己早就有所懷疑的一件事——楊昉是斷不會發兵的,甚至從來都沒有過發兵之意,然而他沒想到的是,此時的楊昉不但不會發兵,連之前允諾的一切也已盡數收回。


  年輕氣盛的將領既然對這一切毫不知情,當然不甘心撤退,若此時撤退,別說霞明不能到手,已經到手的兩鎮也將很快重歸敵人囊中,之前的種種努力豈非付諸東流?

  於是詹沛果斷向上司回信,信裏隻字不提楊昉,隻再次懇請周知行調撥一萬人馬馳援——上次霞明一戰,詹沛離得勝隻一步之遙,對敵方實力也有估計,自信再得萬人即可成功連通三鎮。周知行手握十倍於此數的兵力,詹沛猜想上司應不會拒絕自己這一請求。


  周知行見詹沛再請援兵,頭疼不已,歎氣連連——先不提能不能打下霞明,就算真打下來了,眼下楊昉已收回承諾,這三鎮隻如雞肋一般,不但無用,還要分出兵力駐紮把守。周知行想丟棄,偏詹沛不知情,以為是寶不肯舍棄,固請馳援,弄得周知行頭疼不已。


  周知行為人若說有什麽不好之處,便是過於看重自己坐頭一把交椅的威信和臉麵。此番他計策有失,本應直言相告,詹沛知情自然會引兵而歸,可他卻始終拉不下臉來,既不想承認自己失策,又無暇和下屬繼續扯皮。左右為難、焦頭爛額之下,周知行一糊塗,選擇了下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