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帶著經典必背在異界> 第二百五十四章 平民的世界

第二百五十四章 平民的世界

  “不吃?”


  許年心下一笑,卻麵上陡然嚴肅起來,“嗯?陳主事讓你侍候我,你連我第一個命令都不聽嗎?若是這樣還是讓陳主事把你領走。”


  “不要讓主事大人領走婢子,婢子不想離開商隊,婢子這就吃,這就吃”


  不知是許年故意吊起嗓音裝成凶惡狀嚇到了她,還是許年說讓陳主事將她領走嚇到了小丫頭,總之,在許年話音落下之後,驚慌中小姑娘便忙不迭的點頭應聲,隻不過在來到八仙桌邊時,桌上並無多餘的筷子,一時間她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總之很是尷尬失措。


  “拿去洗洗,用我這個。”許年見此笑著遞上自己手中木筷,隨後離開了八仙桌向靠窗的書案走去,經過箱籠的同時順手將放在上麵的賬冊取了過來。


  驚惶未定的小丫頭則是手有些微抖的小心夾菜吃了起來。


  開始還時不時向許年的方向快速看上一眼,但見許年拿著本賬冊看得專注並未回頭,小丫頭這才略略放開了拘謹急急的向口中夾菜,豈不知他的這一點小小動作早就被感知力極強的許年察覺,有真靈離體作為探測之用,回頭用眼睛看反而觀察的不全麵。


  當然許年對此並不以為意,因為在他看來,十三四的小姑娘,就像他前生教過的六年級學生,本就應該是天真爛漫,頑皮中透著點機靈的年紀,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整日戰戰兢兢。


  大約過了幾百息的功夫,身後的夾菜和吞咽咀嚼的動靜越來越最終又響起窸窸窣窣收拾碗筷的聲音,許年則是津津有味的看著賬本上的內容。


  賬本上所用是“四柱清冊”記賬法,基本原理是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見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


  這種方式雖然製度上漏洞頗多,但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處理一般庫房賬務還是遊刃有與的,不過按照許年所想,處理商隊這種性質的賬務,最好用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否則盤點核算起來有些費勁。


  龍門賬記賬法是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運用“進減繳等於存減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製“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


  在龍門記賬法之上還有天地合帳,也稱四角帳,這幾種方式都是許年在陶朱台學過的,當然前生的進銷存記賬法和複式記賬法更為完善,但是術業有專攻,許年對此隻是耳聞,並沒有學習過,也隻能是從標題上了解些基本皮毛。


  看著這不同於前生的記賬方式,憑著這些時日在陶朱台的所學,他還是能夠看懂並理出頭緒的。


  “雍熙三年七月九日收蜀郡錦織五百匹,銀八百五十兩八百錢扶風城販蜀郡錦織三百六十匹,得銀七百三十兩九百錢高陵城販蜀郡錦織一百四十匹,得銀六百五十兩六百錢合得銀一千三百八十一兩五百錢,盈五百三十兩七百錢”

  “雍熙三年五月十五日收元一皮甲七百具,銀六千三百兩武都販元一皮甲三百具得銀四千五百兩,蜀郡販元一皮甲四百具,得銀八千兩,合得銀一萬兩千五百兩,盈六千二百兩”


  這樣的記載有很多,從這些賬冊中可知甲辰商隊的線路是由西南蜀地經梁州、中州、並州、冀州再到幽州青龍城,並從青龍城出關直抵北方金帳王庭,貨物中以蜀地特產織錦、綿竹、宣紙為主,大宋境內還有受托與大宋軍方的兵甲業務。


  當然在出關之後,貨物的的鐵器甲胄等物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砂糖、鹽巴、綢緞等物從金帳王庭折返入關時則帶得是毛皮、馬匹、牛羊等物,隻不過其中能夠當做種馬的馬匹少之又少,多為運輸用馱馬。


  從這小小賬本中也能看出南北金帳與大宋兩國之間的博弈,一方是馬匹,一方是鐵器。


  時間悄悄流逝,約莫一個多時辰的樣子,兩本賬冊被許年盡數看完,窗外的濃霧漸漸消退,陽光也漸漸明晰。


  就在許年放下賬冊抬起頭的同時,一盞熱茶靜悄悄的端上了書桌,側頭一看,這當然是小丫頭馮小秧了。


  雖然膽子但是還挺有眼力價的。


  許年此時正好口渴,端起茶盞便慢慢品了起來。


  “馮小秧、小秧,為什麽會給你起這個名字?”看著低頭不語的小丫頭,許年頗有些沒話找話的問道。


  “婢子阿爹,原來是在江南給大戶人家種稻米,據阿爹說我是在田邊生的,那時候正是插秧季節,所以隨口就叫了小秧。”


  小丫頭的聲音依舊細細,但興許是在此呆的久了,心中怯意去了幾分,此時說話已是有條理且清晰,“還有就是聽阿爹講,窮人家的孩子名字取得賤好養活,那時候隔壁阿姐還叫做坷垃。”


  “那怎麽又到了商隊中做事?”許年好奇中更多的是憐惜。


  “那年家裏發了大水,村子都被衝沒了,阿爹阿娘帶著婢子逃難,幸好遇到了商隊,是前任劉主事收留了婢子一家,不然婢子一家也成了流民,不知會餓死在哪裏。”小姑娘的回答聲中帶著她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淡然,似乎生與死是那麽的平常,仿佛一顆風雨中飄搖的小稻秧。


  這個世界上並非是想象中的那麽美好,雖然有高高在上,舉手投足間便可翻雲覆雨的神書修行者,但更多的卻是埋首黃土背朝蒼天的普通百姓,那些神通術法和他們那麽遙遠,他們隻是想著今天的一餐和明天的一餐。


  許年的憐意更勝,前生中這本來應該是無憂無慮上學的年紀,在應當快樂的同年,這小丫頭卻承受了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苦厄與災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