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網友吹牛的發現
顏苿本來需要至少在醫院住上兩周,但是在她本人強烈的要求下,隻住了一周便回到了公司宿舍,如今隨著廠區的擴建,秦威在園區拿下了一片住宿區,其中一些高層幹部都分到了獨間,顏苿在自己的獨間休養,臨時又給她的父母騰出了一間房子,麥文舟讓他們要住多久就住多久。
直到照顧到顏苿的身體徹底好起來為止。
但是兩位老人,住了也就一周,就被女兒輾走了,因為顏苿不希望他們老在耳邊嘮叼自己的終身大事。
她已經做好了孤獨終老的準備,雖然父母無法理解,但是最後也隻好尊重她的意見,看到她的身體看上去已無大礙了,才有些不舍地離去。
對此,麥文舟能做的就是讓周師傅一直把他們送回家,順便讓周之雅幫他買了一大堆的各種補品、衣服、特產讓兩位老人帶回去。
同時,還從自己工資裏取了一萬元,讓周師傅務必要交給兩位老人家,讓他說這是廠裏的慰問金,讓他們放心地收下。
周師傅都盡力地幫他做到了,後來顏苿接到父母的電話,立即知道這是麥文舟的私人補貼,很是生氣地,從自己的卡裏取了一萬元要還給麥文舟,兩人僵持了好一陣,最後麥文舟還是拗不過顏苿。
顏苿太過好強了。
其實她倒也不缺錢,作為總師,她的工資在秦威本身就是最高的,各種津貼比麥文舟還要多,最重要的是,她除了給家裏寄錢養老,幾乎都沒花,她的需求和開銷極小,基本不化妝,除非必要不亂置辦物品,保持著一以貫之的簡樸作風,但經常也會拿出錢來補貼救濟一下身邊的小朋友。
這幾年,秦威發展迅速,所以有過數次調薪,像顏苿這樣少有的技術型人才,都是重點照顧的對象。再困難,福利減少,那也很少拖欠職工工資。
所以,顏苿根本不需要麥文舟的照顧憐憫,這讓他很沒有麵子,卻又無可奈何。
更讓他無奈的是,顏苿在覺得身體無大恙後,立即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實際上回到廠裏後,她已經開始了工作,隻是強度降低很多,會按時吃飯進補。
她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解決橋殼問題,這個問題已經困擾她半年之多了,有的問題丟給麥文舟解決,有的問題她必須自己親自麵對解決。
回到辦公室,她半分鍾也沒有耽誤,把骨幹召集起來討論橋殼的問題。
不出她所料,她休息的這半個月,半分進度也沒有。
她強行壓下心中的煩悶和焦急,麵上仍然是平和萬分,在黑板上畫著圖,不時地擦掉一些線條,和大家討論著橋殼的問題怎麽解決。
“咱們以前用的橋殼,是中頻感應加熱板料,3000噸壓力機成型,2500噸壓力機整形的生產工藝,斯太爾橋殼由於橋包直徑小,可以直接衝壓出半殼用於焊接,而單級橋橋包大,板料直接衝壓在主減速器安裝麵和橋殼縱焊縫的結合點處必須補一塊三角板,三條焊縫集中的尖端位置是應力集中區,焊接過程中參數不對或者收弧過快都會造成焊接應力集中,裝車跑時間不長橋殼焊縫就會從那個點斷裂造成事故。”顏苿邊說邊畫。
“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要在新橋中解決這個問題,在設計中,我們這樣設計。大家注意看一下。”
她邊介紹邊畫,這次來開會的幾個人,有人平時不負責這塊工作,為了便於他們了解背景,她親自作起了一些基礎解釋。
“我們的新橋呢,尺寸雖然還是單級減速橋,但是,我們決意要糾正斯太爾橋的常見毛病,所以呢把橋包設計的足夠小。這樣,也就沒有應力集中,焊接工藝也簡單的多。”
大家頻頻點頭,魏寒滿臉的得色,這一塊還正是她的得意之作,畫出來後,得到過顏苿的表揚。
“這很好。”董澤星點頭,這個設計確實很精巧,這段時間他主要是去負責試製的其它問題,這塊難點還沒有讓他涉及。
顏苿看了他一眼,“但是,問題就出來了,看,這是我們的橋殼截麵尺寸。”
她隨手畫了幾個簡單的線條示意了一下,在座的都是行家,都理解她的意思,“這個是斯太爾的橋殼,為了應付超載的需求,用的130x130mm截麵麵積,壁厚13mm的16Mn材料,橋殼自重達到了150公斤以上。”
“現在,隨著國家高速公路治超越來越嚴格,我判斷今後橋殼對超載的需求會快速降低,而輕量化會成為主流,所以,對這個尺寸進行了調整。必須要迎合輕量化的主張。”
“根據我們大量的仿真計算試驗後,不怕在原始設計上進行調整,我們認為,最適合11.5mm壁厚,同時橋殼截麵縮小至120x120mm。”
“這個才是我們的目標,但是現在的麻煩,在於,我們在已知的國內材料中,找不到這樣的高張鋼。”
“前麵,我們找了大量的材料進行試驗,都達不到這效果,魏寒這塊負責,讓她介紹一下情況吧。”
魏寒連忙站了起來,向大家介紹了一下她這段時間的工作情況,她整整前後跑了十來個鋼材廠,想要找到合適的鋼材,其中也有一些號稱是特種鋼,秦威為了試驗,花大價錢,買了一些鋼材進行試驗,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甚至他們從國外一些廠家購置的特種鋼都達不到這個效果。
她念了一組數據,基本結論就是沒法達成任務。
董澤星有些不解,他對特種鋼材有些不大理解,“這個,特種鋼的製造工藝有這麽複雜嗎?”
魏寒沒好氣地回答道,“當然複雜了,你以為是做豆腐啊,這可是要求特別苛刻的鋼材。”
董澤星對她的態度置之一笑,旁邊的陳翔有些看不過去,老實地解釋道,“董工,你有所不知,這材料真的很難找的,這個製造工藝要求跟以前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從原來高能耗高成本的熱壓,擴展到低能耗低熱處理成本的冷脹工藝,通過液壓擴張模具逐步把無縫鋼管擴張為一個完整的可以直接加工的橋殼中段。這當中的難點,主要是材料。我們以前用的16Mn錳鋼,密度太大,想要降低自重,必須更換為密度低但是機械性能,尤其是抗剪高,彈性模量大,剛度較高的材料,現在吧,這種材料非常難找。”
聽他這麽一解釋,董澤星倒是聽明白了。
這倒還真是特別難辦,這塊他也不熟,完全沒法提供什麽有價值的建議,隻能做出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
大家其實到此時,都沒了注意,誰也沒辦法提供什麽有效的建議。
倒是角落裏突然有個幹巴巴的聲音道,“這個……我最近看到個資料 ,跟這個可能有點關係,也不知道真假呢……”
大家循音望去,原來羅喜,他得幹瘦幹瘦的,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厚厚的鏡片後麵,是一雙有些不大自信的眼眼,他是從技校畢業的,與在座眾人的高學曆相比,他的學曆在人群是最低的,但是因為機床操作特別好,而且一直在自學繪圖,他的師傅見這小子是可造之材,推薦到了技術中心,顏苿試用一段時間後,發現他的悟性特別高,話不多,但是學什麽都比較快,而且由於他有大量的實操經驗,還是能起到較好作用,於是就也列為了培養種子,這次開會,順便也把叫上了。
“什麽資料啊?”魏寒好奇地問。
“這個,我呢……”看到一大堆人都盯著他,羅喜緊張起來,他很少參加這種會議,總覺得別人是大神 ,自己不夠格在這裏麵討論,但是還是忍不住插了句話,此時大家都盯著他,瞬間壓力山大。
顏苿溫和地對他說,“沒事,你說吧,說不多有什麽啟發,沒有也不要緊。”
看到顏苿的眼神,羅喜咬了咬牙,鼓足勇氣結結巴巴地說了起來,原來,他平時除了是個技術員外,還是個軍事發燒友,沒事就逛各種軍事論壇,比如什麽飛揚軍事、特大論壇、鋒盛站點之類發燒友集中的地方,閑來大家在論壇中吹牛聊天,不亦樂乎。
前兩天,他在讀一個帖子的時候,看到有人無意中吹噓說,國外的那種用做特等艦船的甲板鋼材,國內已經搞定了,他不服氣,認為根本不可能,還跟人爭了幾個帖子,隨後,對方覺得話太多了,又把這幾個帖子都刪掉了,其實這倒也不涉及保密問題,因為對方說的是民用鋼廠的攻關發現,但是反而因為刪帖,讓羅喜覺得這可能是真的。
當時就牢牢記住了這件事,今天聽到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他不由想起這件事,脫口而出了。
魏寒有些不信地道,“這怎麽可能,就是網絡上吹牛,算啥事啊?”
顏苿皺著眉頭,沉吟著道,“你判斷,可能是真的?”
“我判定是真的,他說的幾種特性,跟剛才陳翔說的要求特別符合。我當時就起了疑心,但是跟他強爭了幾帖。後麵刪了,我判斷啊,以這個ID長久以來發言的慣例,不可能無的放矢的,所以大概率是真的有。”
“那他有沒有說是哪裏生產的?”有人問。
“這個,我沒有細問,但是從這個ID平時談論的一些話題來看,他應該是行業中人,而且 ,他以前曾經屢次提過一個廠家的名字,我懷疑就是那家。”羅喜有些不大肯定地說道。
“哪一家?”
“哦,就是保山鋼廠!”
“啊?!”在座的大多數人都很是吃驚,除了少數幾個人有些不解,然後詢問身邊人,才知道,原來保山鋼廠現在跟秦威的關係極其微妙。
這就有點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