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胡鬧
合該京兆尹發達,他敏銳的嗅覺到這佛像下麵的玄機,自己不動手,非得讓秀才下地挖土,免得猜測錯了沒有替罪羊。當然,等把底下一包豆芽菜全挖出來後,大家都明白怎麽回事了。他的功勞半點沒減少。
“豈有此理!簡直豈有此理!“
在土裏埋了包豆子,在豆子上麵放了佛像頭,等豆子發芽,利用發芽的力量活生生的把佛像頭能撐出來,這人,這心思,這可恨的手段……京兆尹氣得不行,想到自己也曾被嚇到過,他是堅決不肯承認的。
秀才第一個跪下叨擾,發誓這件事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櫻若有,他作死也不會主動到衙門承認佛像頭是他家的啊!
這一點,長了眼睛的倒是都相信。
可為啥不挑別人家的佛像,偏偏選了他家的。這不也是一個問題麽?
之後還有一點,佛像頭的“出土“,是利用豆子發芽,但發過豆芽材都知道,那要澆水的,不是澆水個一兩就行聊。也就是,現場中有人,趁夜黑時分,夜夜給佛像澆水來著。
此人,必定就住在附近!
村民們不幹了,他們要是有這份心機,早發達了好嗎!何況,家家都不容易,那包豆子,他們都舍不得浪費呢,豈能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京兆尹也不相信,這件事和愚笨的村民相關。
於是目光就轉移到了孤兒院眾人身上。
一通問話,傻子阿德承認了,“嗬嗬,嗬嗬,我澆水的,給佛頭澆水啊,佛頭澆水了,就能長高高。長高高,就有饅頭吃了。“
毫無疑問,有人利用智力障礙的孩子,行了這次驚的騙局。
“,是誰指使你的。是不是周家人?“
“周家人,是誰啊?“
“就是資助你們的,她給錢建立了這座孤兒院。可惡,早知道她用心不純,好端端建立什麽孤兒院,不求名不求利,本官就不信……“
信不信,都一樣。因為周家這次不準周至柔出麵,出麵的是周璿。
她擲地有聲的駁回了所有疑點。
頭一個,周家是書香世家,做這等有害無利的事情,有什麽好處?何況憑借周家的薄名,那一處名山古刹去不得?請不到舍利子一類的寶物,但求個開光的寶物,並不是難事吧?就衝探花郎周慶書在文壇畫壇的地位,實在犯不著。
其次,平安裏這個地方,不是周家選的,是官府在地圖上圈了個點,才選了這裏。不信,官府還有檔案可尋吧?若是憑空消失,那就奇怪了!
最後,孤兒院是周家想要建立的,但孤兒……不都是大街上收留的嗎?周家人隻給出錢,並找了可靠的人手幫忙照看孤兒,實話,前後相識也不過半個月,對孤兒參與了佛頭案,她們表示遺憾,但不會放棄教育撫養孤兒的意願。
簡而言之,若是京兆府認定周家有錯,該怎麽罰就怎麽罰。但周家人堅決不承認此事是周家包藏禍心,意圖不良……
多虧周家的好名聲,士林中對周家參與這次近乎搞鬼的佛頭案,並不相信。
“回過頭來想想,倒是像一出惡作劇!“
“是呢,找個傻子給佛頭澆水,他又不知道自己在做啥,更不懂他做的事情會造成什麽影響!我怎麽猜,都覺得這件事那個人躲在背後,嘻嘻哈哈的看著我們緊張期待……不定背地裏都笑破肚皮!“
什麽人,這麽促狹?
京兆尹最後遞交給宣平皇帝的奏折上,無奈的將凶犯身份寫出來。
“孤兒院中的一個孩子,今才九歲大。“
“那批孤兒大的十五歲,的四五歲,他在中間不大不,整調皮搗蛋。因那秀才責罵了他幾句,他心理不爽,偏巧那發現秀才他娘丟棄了佛頭,才起了心思。原意就是想嚇唬嚇唬秀才,沒想到轟動了全城!“
“這豈不是,整個京城的人都被一個九歲大的屁孩耍得團團轉?“
京兆尹背後汗濕了一片,不過仍舊聲如洪鍾道,“照案情來看,的確如此。“
宣平皇帝在朝堂上,素來麵無表情,看不出喜怒,頭一回,竟然聽得笑了,“也罷。這孩子機靈,真不知其父母是為啥棄了!你去查查。“
“是。“
把上千人耍了七八多,連宮廷裏的太妃都是上當受騙者之一,孤兒柳栓子一戰成名。宣平皇帝甚至下了一道口諭,準許柳栓子去國子監裏讀書,可惜孤兒野慣了,並不喜歡國子監的環境,去了待了兩三,就回來了。還是在秀才老爺的課堂裏上課。
那秀才的臉色哦……
不過,柳栓子已經不是普通的孩子了,表示歉意,幫秀才引薦了國子監的幾位對他親善的教喻——有了專業教輔教員的鞏固提高,秀才終於不再是秀才了,而是變成了舉人!
一飲一啄,皆是前定啊。秀才家對柳栓子自是怨忿全消,感激不已。
至於柳栓子自己,嘻嘻哈哈的,並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成為什麽樣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大名已經在朝堂各大佬麵前留下印記。
他隻是在表麵的胡鬧之下,將一個女孩的音容笑貌刻在心底,牢牢記住她過的話,並且一輩子都沒告訴第三個人。
“佛頭案“結束之後,又有人發現某寺廟的佛像流淚,落下了珍珠……
京兆尹這次麵無表情的請命,要將京郊附近的野祠全部清理一遍,省得類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再來一次柳栓子事件,滿朝堂的官員臉麵放哪裏?後人知曉,不會以為他們都是蠢笨如豬,隨隨便便就被騙了?
宣平皇帝準許,並在京兆尹搗亂不少野廟,救助上當受騙的愚夫愚婦,做出一番政績之後,終於大手一抬,升了一品,外放出去當宜州知州了!表麵看是平級別調動,其實是在補充了牧守一方的短板之後,回來就可以調入部堂了。這輩子,入閣或許希望不大,但可以期望在三品之上退休養老。
調走之前,京兆尹第一回去周家拜訪,見了周慶書。
周至柔伺候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