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寺
與娥皇交談過後,此行已無其他擔憂,笠日清晨,李從嘉就帶讓隨從先行,又叫來林益讓他帶三百侍衛在前方開路,自己隨後與周娥皇離開金陵。
此行前往當塗縣,是自己能否保住南唐的關鍵,容不得李從嘉大意,如果隻是自己獨自前往,當然可以更隱蔽些,但畢竟李從嘉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做不到拋下周娥皇,所以隻能將整個王府係數帶走。
當塗縣離金陵不過數百裏,短短數日便到了,李從嘉也算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了古時的煙雨江南,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哪怕是富庶的江南,依舊不能幸免,依舊是時有百姓饑不果腹。每當戰爭到來,受苦的永遠都隻會是百姓,不論勝負,無有例外。幸好亂世即將結束,不論自己能否保住南唐,天下一統之勢以成,此行與自己,是能否逆轉曆史,而於百姓其實便無區別。
當晚在當塗縣城一處小宅中落腳,明日便當上,自己是無神論者,自己不是去祈福,但話以說出,樣子還是要做做的,他想看看這個讓到底如何,如果隻是徒有其名,那說不得當自己為南唐國主之時,這個千年古刹就要煙消雲散了。
佛宗曆史上的幾次大規模屠滅,皆與戰亂有關,如果所有人都跑去出家,誰來種地,誰來打戰,江南幾十年來,過的太安逸了,佛道大興,終究於國,特別是戰亂中的江南有害無益啊!
清晨,他帶著隨行幾個侍衛感往采石磯,馬鞍山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譽創建於漢朝。[2]
修繕重建
據後漢東吳孫策的孫權把采石建為古渡鎮,南北朝皇帝陳霸先(號武帝)於公元557年10月,易名為“賀福寺院“,他母親常到寺廟吃齋念經,隋文帝,唐皇李世民,都來此地朝山進香憑吊,隋煬帝將次地稱為“采石“。
建築為三進式四合院,緊依翠螺山,建造質樸端莊,寺內原有山門,四大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禪堂、法堂、客堂、齋堂。寺內塑菩薩造型精致,神態各異,法堂內懸掛僧人自緬甸,印度帶回的佛教建築圖,菩提葉及曆代名人字畫詩詞等甚為名貴。
唐朝李白青蓮居士常住,有詩讚僧人暑天禪堂修持詩一首: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堂。
非有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既涼。
來到寺下,看著這座有“佛教祖庭”之稱的寺廟,內心頗為震撼,畢竟現代因為經曆過文革的除四舊,大多數寺廟道延都被拆除,哪怕後世修建,但風格上還是有很大差異,遠不如此時親眼見證一座曆經數個皇朝變更的古刹來的直白。
因為來的較早,還未有鄉客前來,應該還是寺廟早課期間,能聽見廟宇中傳來清脆的木魚之聲以及詠讀經書之聲。
廟宇於群山之中,秋季霧氣將散未散之際,頗有幾分仙氣渺渺之相,如臨仙境。
行至廟門,有幾位沙彌打掃禪院,見有人到來,上前行禮問候“阿彌陀佛,施主是上香還是還願?”
“聽聞貴寺名氣,特來拜謁。”
“施主裏邊請”其中一位沙彌在前引路。
來到主殿,上香拜謁後,向小沙彌提成想要見主持,沙彌引之偏殿,前去前主持。
不一時,主持到來,“阿彌陀佛,施主煩憂,貧僧佛法尚淺,恐難為施主解憂,唯有為施主詠誦經文,佑施主心意如願。”
李從嘉看向主持,微微一笑道“主持看我可有佛緣?”
“施主不信佛,但頗有慧根,與佛有緣。”
“哦,主持何以見得。”
“施主觀遠處有什麽?”指向殿外。
“風雨欲來,大廈將傾。”李從嘉望向殿外,正是烏江,數年後,大宋將於此處渡江,滅南唐。
“施主心係天下,欲救眾生於水火,與佛理相係,所有貧僧謂之有緣。”主持說道。
“既有緣,不知弟子可否拜為一俗家弟子,記錄在冊,閑暇之餘,以求心安。”
“自無不可。”
“那我便不打擾主持清修,先行告退。”。
“阿彌陀佛。”
李從嘉緩緩離去,此行,也是為求一個俗家弟子之稱謂,他可不想出家,也無意吃齋理佛,隻是想用來敷衍李宏翼的,既然已經完成,自當離去,不過卻將四下山型地貌默默記在心中,他知道,下次再來之時,可能就將是戰事四起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