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五章 助徐達平定天下 訪古墓徹悟前世
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議北伐的事,左丞相李善長出班奏道:“陛下,元惠宗經過多年的義軍打擊,已經是強弩之末,而我軍連滅張士誠、陳友諒,士氣正旺,兵精糧足,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朱元璋又問群臣意見,一致讚同北伐,朱元璋大喜,封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劉伯溫親自寫了北伐檄文,昭告天下,檄文中曆數幾代元帝的昏聵、暴政、民不聊生,提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天下士民苦於元朝異族的暴政久矣,見到檄文無不振奮,踴躍響應,或堅壁清野不給元軍一粒糧食,或探聽元軍虛實給明軍報信,或直接從軍參戰,徐達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入下邳。
??徐達與副將軍常遇春商量,派大將張興祖率一部軍馬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濟寧和東平,試探元軍的主力所在。元軍以重金收買已經投降明軍的元司徒、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沂國公王宣、王信父子,令其降而複叛,並往莒州募兵,企圖阻止張興祖北上。
??徐達聞報,立即進兵沂州,王宣被殺,王信逃往山西。徐達和常遇春趁機分兵收複失地,附近的嶧州曹州、海州等地元軍聞風而降。徐達在沂州稍事停留,命韓政扼守黃河,自率大軍進攻益都(今山東青州)。
??十一月底,元朝益都守將普顏不花力戰不敵,逃走城破。徐達乘勝攻取壽光、臨淄等地。張興祖兵至東平,逼走元將馮德,追至東阿,迫使元將陳璧、杜天佑、蔣興等各率所部歸降,進而圍攻濟寧,元守將陳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達帶領士兵至濟南,元將多爾濟投降,密州、蒲台等地的元將,亦先後請降。
??元惠宗見山東形勢危急,命中書右丞相伊蘇、太尉知院托和齊、中書平章政事呼琳岱、陝西行省左丞相圖嚕等進軍山東,然而諸將都不聽從命令,徐達分頭擊破各路元將,基本占領山東之後,從濟寧進攻汴梁。攻克汴梁後,又西攻洛陽,元將托音率五萬元軍在洛水以北列陣,被常遇春強行突破,退至陝州。駐守洛陽的元梁王阿哩袞見大勢已去,率官民出降。徐達繼續揮兵略取嵩、陝、陳、汝諸州,並命馮國勝率所部進攻潼關。
??由汴梁退守潼關的元將李思齊和張思道,聽說明軍又逼近潼關,急忙率領部隊西逃。明軍向西連續攻克隴、秦、鞏昌、蘭州等地,進逼臨洮,李思齊末路窮途,隻好投降。徐達命薛顯進攻西寧,親率主力進攻慶陽。
??五月初,連續攻下安定、會州、靖寧、平涼,又四麵包圍慶陽城,張良臣恃險頑抗,並向塞外的庫庫求救。庫庫為救慶陽,兵分三路牽製明軍,一路攻大同欲下太原,一路攻風翔,一路攻涇州。徐達見庫庫兵勢甚猛,暫取守勢,幸虧馮國勝自驛馬關引兵來救,才將元軍擊退。八月上旬,張良臣在慶陽糧餉已盡,外援無望,其部將開城投降。數日後,庫庫派往大同和鳳翔方麵的軍隊,亦被明軍擊潰。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徐達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圍元大都,然而元帝早已聞風而逃,大都無人守衛,元朝亡。
??朱元璋聞報大喜,擺下太牢之禮,親率文武百官祭拜天地、列祖列宗牌位,同時大赦天下,慶賀漢人江山光複!
??劉伯溫卻十分冷靜,這天晚上,悄悄進宮求見朱元璋,跪奏道:“陛下,元朝雖亡,元惠宗北竄大漠,但蒙古殘軍仍然在不斷進攻,而元大將王保保擁兵十萬,是個勁敵!不可大意!”
??朱元璋命劉伯溫平身,沉吟道:“王保保文武雙全,是個人物,我聽聞他四處調兵,要與徐達決戰。徐達已經率軍進入山西,攻取了澤州、潞州,先行站穩腳跟。我就派你去助徐達一臂之力,打好這收宮之戰!”
??劉伯溫領命,心係戰事,連夜出發,揚鞭催馬,火速趕到山西潞州。
??徐達見到劉伯溫大喜,讓進帥府,親自斟茶讓座,笑道:“誠意伯來得正是時候,王保保果然詭計多端,手下戰將都是元軍殘餘的精銳,十分驍勇,我軍與王保保作戰多次,互有勝負。誠意伯一來,我就放心了,王保保指日可破!”
??劉伯溫謙讓了幾句,問:“王保保現在何處?”徐達說:“王保保急於恢複元朝大都,擁立廢帝複位,現在已經率大軍去攻大都,我正準備出兵救援大都。”
??劉伯溫沉吟道:“王保保在太原經營多年,糧草多出自太原,不如圍魏救趙,兵法太原,我料王保保必定回師救援,大都之圍不救自解。”
??徐達喜道:“誠意伯言之有理,王保保去攻大都,一時半會攻不下來,若失去了太原,後退無路,會被我軍兩麵夾擊!”於是立刻點兵出征太原。
??到達太原後,劉伯溫讓徐達四麵圍城,日夜擊鼓鳴鑼攻城,聲勢浩大!王保保聽說太原告急,慌忙回師救援,率數萬騎兵馳回,在太原城外紮營,邀徐達決戰。
??劉伯溫說:“徐達元帥,王保保急急趕來,氣勢正盛,不宜與之決鬥。可深溝高壘不戰,先消磨元兵銳氣,過幾日再說。”
??徐達欣然同意,就請劉伯溫指點部下紮的軍營,劉伯溫看了良久,作出調整,按九宮八卦之勢重新紮營。王保保知道太原城事關成敗,親率諸將猛攻徐達營寨,劉伯溫笑笑,讓徐達傳令,各軍把守本寨,讓王保保攻入。
??王保保衝進來一看,到處是營盤,道路曲折,卻辨不清方向,心中大驚,知道徐達軍中必有高人,不敢貿然深入,原路退回。
??三日後,劉伯溫觀察王保保部下銳氣已泄,下令三更時分突出奇兵,夜襲王保保軍營!徐達、常遇春身先士卒,,黑夜中猶如神兵天降,殺進敵營,所向披糜。
??王保保未及披甲出戰,營寨就被大半攻陷,隻好被敗兵護著逃跑了,流竄進大同。劉伯溫下令趁勝追擊,不給王保保喘息的機會,王保保隻好繼續逃命,逃進定西城,才躲過追兵。
??第二天徐達率主力趕到,在定西以北對壘。這次徐達決定與王保保決戰,劉伯溫親自調兵遣將,兩軍惡戰整整一日,徐達、常遇春全殲王保保軍八萬多人,王保保僅帶了妻兒親兵數人,逃去漠北投靠上都的元惠宗去了。
??天下基本平定,徐達下令大軍就地休整,派人送表稟報朱元璋,朱元璋大喜,以其功大,下令有司於應天城徐達府前治甲第,賜其坊日“大功坊”。
??戰事平息,劉伯溫有一心願未了,單身匹馬,去了四川定軍山。
??劉伯溫到此可算功成名就,未免得意,加上滿朝文武都誇讚他功績、計謀超過了漢代名相諸葛亮,就決意去看看諸葛亮的墳墓。
??劉伯溫騎在馬上思忖,很多人都喜歡拿諸葛亮和我劉伯溫做比較,因為我們的道術一樣,都精通奇門遁甲,身份也是一樣,都是軍師。但我和諸葛亮的成就卻不盡相同,諸葛亮終其一生隻能建立偏安一隅的蜀漢政權,而我劉伯溫則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並收複了丟失幾百年的國土,恢複了漢人江山,民間傳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是有道理的!
??但盡管這樣,劉伯溫還是很佩服諸葛亮,決意去瞻拜一番她的墳墓,如果能挖掘他的墓找到天書,那就更好了!
??劉伯溫一路曉行夜宿,趕到定軍山下,一問當地山民,很快有人指路告訴他諸葛亮的墳墓。劉伯溫知道在死者墓前騎馬是為不敬,老遠就下馬步行,到了目的地一看,當地崗巒起伏,山環水抱,一座青磚砌成的大墓老遠就看得清清楚楚。
??劉伯溫微微一笑,諸葛亮算無遺策,死後用青磚墓薄葬,就是預防後人來盜墓。逶迤走到墓前,矗立著一塊高大的漢白玉墓碑,上麵刻著:大漢軍師、丞相、武侯諸葛之墓。墓後還有一座神殿,劉伯溫走進去一看,燈火通明,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神殿裏隨即有個童子走了過來,也不多問,遞給劉伯溫三股香。劉伯溫接過來,恭恭敬敬地就著燭火點燃,插進香爐,在嫋嫋的香煙中,跪伏在拜墊上,三跪九叩首。
??拜完起身,劉伯溫從懷裏掏出一錠銀子遞給道童,算是香火錢。誰知道童連連擺手說:“先生請收回,我不能收!諸葛武侯是神仙,庇佑著我們一方父老,我們每一個大族都輪流派人來此照料香火,隻要是跪拜武侯的,一律不許收錢。”
??劉伯溫莞爾一笑,知道諸葛亮在這附近被視為神仙已久,威望極高,於是問童子:“道童,這裏的武侯墓是真的嗎?真是諸葛武侯的陵寢?”道童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真的,諸葛先生生前在定軍山打了勝仗,成仙後還庇佑我們子民,經常有人來燒香叩拜,有求必應,還能有假?”
??劉伯溫笑道:“我卻聽說,當年武侯仙逝後,遺命幾名健壯士兵,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等拴著棺材的繩子斷了,就地安葬。照這個說法,這裏的諸葛武侯墓怕是個衣冠塚吧?”
??道童一聽急了,拉著劉伯溫走到神殿外麵,說:“先生你看!諸葛武侯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裏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台書案’,這是上好的風水,我師父說,也隻有諸葛武侯才配得上這樣的風水寶地,怎麽會是衣冠塚?”
??劉伯溫聽了笑笑,知道這小童極其仰慕諸葛亮,和他說不清楚,就轉身走了。
??劉伯溫想想,諸葛亮極其聰明,設了很多疑塚,就是怕後人掘墓尋仇,因為吳魏兩國死在他計謀之下的人極多!
??劉伯溫細看周圍風水,果然是一塊風水寶地,登高細看,突然眼睛一亮!從這裏的諸葛武侯墓向東,從少祖山延伸過去的山岡,勢若遊龍,倏起忽落五六裏,正是一條龍脈!
??劉伯溫精神一振,沿著龍脈走過去,五裏外有一座山穀,形似新月,弓弦之內,有一株參天大樹,長得十分蔥綠!劉伯溫走近一看,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梧桐樹,劉伯溫細看梧桐樹周圍的地形,豁然開朗!這株梧桐樹,前有照,後有靠,遠處有案山,背後有靠山,左右兩座小山丘,暗合左青龍右白虎!
??劉伯溫按照《六甲天書》中的相地之術細看,不由得笑出聲來,這株梧桐樹正長在龍脈的左右兩邊!劉伯溫暗暗佩服諸葛亮,一生謹慎,恪守臣道,死後所葬之地,扔不僭越,梧桐樹橫跨龍脈的左右,正如天子的左膀右臂!仍然不想稱帝,甘做天子的輔弼!
??劉伯溫大喜,諸葛亮果然名不虛傳,設了許多衣冠塚,卻誰也想不到他的真墓穴就在離衣冠塚不遠的地方,真是出人意外!劉伯溫仔細打量這株梧桐樹,枝枝蔓蔓,覆蓋極廣,顯然長了有一千多年了!
??劉伯溫對著梧桐樹拜了三拜,然後拔出鬆紋古劍,撥開梧桐樹上纏繞的藤蘿,仔細尋找,終於發現一個樹洞!劉伯溫掏出火折子點燃,一邊照明,一邊鑽進樹洞,腳下赫然是石砌的階梯!
??劉伯溫拾階而下,走到洞地,赫然發現腳下是一條甬道,用平滑的大理石板鋪就,石板上還刻有花紋。劉伯溫心裏一怔,甬道如此講究的,還不多見,自己觀察一會,看出了石板下設有機關!
??劉伯溫研究了一陣,看出這是按照九宮圖排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有肩,八六為足,五居中央。劉伯溫小心翼翼地走過甬道,盡頭是兩扇石門,原以為要用力才能開啟,誰知劉伯溫剛到石門麵前,石門忽然悄無聲息的自己打開了!
??劉伯溫大吃一驚,以為有埋伏,靜候了半天沒有反映,才小心翼翼地走進去,發現裏麵是一個墓室,墓室的上方刻著北鬥七星的圖案,而腳底下則刻有九曲黃河,墓中央就是諸葛亮的石棺!
??劉伯溫恭恭敬敬地對著石棺拜了三拜,說:“在下劉伯溫,仰慕武侯的大名,特來瞻仰,並求取天書一觀。”誰知禱告完畢,毫無動靜。劉伯溫呆了半天,忽然想起,墓室裏不見天日,自己怎麽看得這麽清楚?舉目四顧,才發現墓室一角擺著一個大油缸,裏麵黑乎乎的不知道是什麽油,油麵上漂浮著一盞長明燈,燈盞裏的燈油卻不多了。
??劉伯溫正呆呆地看著,忽然大油缸裏咕嚕咕嚕冒起氣泡,一麵方方正正的銀牌倏然冒了出來!劉伯溫一怔,隨即伸手撈起銀牌,看看上麵刻了幾行字:一千年前諸葛亮,一千年後劉伯溫!人生得意須進步,事遇機關猛回頭。開墓即是閉墓人,添滿油燈速速行。
??劉伯溫一下子弄不明白,忽然墓室輕微震動,頂上“簌簌”地掉落塵土!劉伯溫大吃一驚,這是墓室要坍塌的朕兆,不敢再猶豫,伸手拿起燈盞,浸滿了燈油,拔足就往外奔!
??等到劉伯溫匆匆原路逃回地麵,腳下“隆隆”聲響,大地震動,入口頃刻間就被泥土填滿!
??劉伯溫天資極高,想了一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正是一千多年前的諸葛亮轉世!不由得百感交集,原來一千多年前的自己就算定了今日之事,預先做了安排,墓室裏發生的一切,都是機關,沒有一個人操縱!細思那塊銀牌上的話,分明是勸自己急流勇退之意,可是自己功勞顯赫,又不想謀反,朱元璋為何要對自己不利?自己辛辛苦苦,屢出奇謀,幫朱元璋打下了天下,朱元璋難道要害自己?想想不甘心就這麽歸隱,劉伯溫悵然若失地尋到馬匹,一路騎回應天。
??果然不出所料,朱元璋對劉伯溫十分熱情,以國師之禮待之,每逢大事都與劉伯溫商量,劉伯溫慢慢放鬆了警惕,漸漸不以諸葛亮的箴言為意。
??劉伯溫認為宋、元兩朝都因為過於寬縱而失天下,所以應該整肅綱紀,於是便下令禦史檢舉彈劾不法,不要有任何顧忌,宿衛、宦官、侍從中,凡犯有過錯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懲治,因此人人都畏懼劉伯溫的威嚴。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圖私利,縱容下屬而被治罪,李善長一向私寵李彬,故請求從寬發落,劉伯溫不聽,並稟朱元璋,得到批準,劉伯溫便在祈雨時,將李彬斬首。因為這件事,劉伯溫與李善長開始不和。
??後來朱元璋因為一件事要責罰丞相李善長,劉伯溫勸說道:“他雖有過失,但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朱元璋說:“他三番兩次想要加害於你,你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想改任你為丞相。”劉伯溫叩首說道:“這怎麽行呢?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梁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坍。”後來,李善長辭官歸隱,朱元璋想任命楊憲為丞相,楊憲平日待劉伯溫很好,可劉伯溫仍極力反對,說:“楊憲具備當丞相的才能,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為相之人,須保持像水一樣平靜的心情,將義理作為權衡事情的標準,而不能攙雜自己的主觀意見,楊憲就做不到。”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劉伯溫回答:“他的氣量比楊憲更狹窄。”朱元璋接著問胡惟庸,劉伯溫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朱元璋於是說道:“我的丞相,確實隻有先生你最合適了。”劉伯溫謝絕說:“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托。天下何患無才,隻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後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果然都因事獲罪。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