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孤臣> 第九三六章 劉伯溫勸主登基 陳友諒铩羽而歸

第九三六章 劉伯溫勸主登基 陳友諒铩羽而歸

  劉伯溫聽得朱元璋有請,沉吟片刻,請使者在客廳坐著品茶,自己飛快地走進書房,拿出三個銅錢卜了一掛。


  ??劉伯溫細推卦象,大吉,隻是結局有些不太好,沉思再三,毅然決定出仕!


  ??劉伯溫簡單收拾了行囊,囑咐妻子在家教子,孝養父母,然後隨著使者騎馬趕到應天。


  ??劉伯溫一直關注著起義的天下群雄,對朱元璋自然熟悉,朱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此刻在應天稱吳王。


  ??朱元璋幼時家裏極窮,曾為地主放牛,後來濠州發生旱災,第二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隻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家裏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為了活下去,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不得已去皇覺寺出家當了個沙彌,可是後來寺廟裏也沒有了糧食,朱元璋隻能下山化緣,其實就是要飯,整整過了三年的乞討生活。


  ??為了填飽肚子,朱元璋二十五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名應天。


  ??朱元璋身上有很多傳說,劉伯溫也聽說過,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七八歲就在這一帶給財主家放牛。每到農忙季節,他就跟其他孩子們下地幹活,中午別人都回家吃飯去了,隻有他還留在山坡上放牛。肚子餓了就摘些野果子充饑,隻是頭上長的禿瘡在太陽底下曬得難熬。


  ??開始的幾天,朱元璋還牽著牛揀草多的地方放,後來禿瘡被曬得鑽心地癢,他索性把牛撒在西山坡,自己往大石板上一躺,來個瞎子放牛,隨它去。說來也怪,每天隻要他躺下一合眼,頓時覺得全身涼快,禿瘡也不癢了,天天中午都能睡上一個好覺。原來,每天朱元璋睡著以後,不知打哪兒飛來一隻美麗的鳳凰,落在雁子山西坡,以金雞獨立的姿勢,屹立在石板上方的石頭台上,展開五彩繽紛的翅膀,如同一把碩大的涼傘,為朱元璋遮擋烈日。


  ??有一天,村上有人見此情景,感到驚奇,就傳揚開去,大夥似信非信,都朝西山坡跑去,想親眼見一見鳳凰。可是,鳳凰見了人群,很快收回翅膀,展翅飛向天空。朱元璋被吵醒,大家七嘴八舌地把看到的情景一說,他才弄清每天為什麽睡得這麽香甜。誰知打那以後,鳳凰再也沒有飛來。


  ??朱元璋在皇覺寺做沙彌時,每天要打掃大殿,嫌佛像礙事,就開玩笑地命令他們自己走出去,方便打掃。不想第二天早上,果然所有的佛像都走出大殿,從此朱元璋知道自己是個有來曆的人,不再那麽頑皮,試著讀書寫字,粗通文墨。


  ??劉伯溫進了應天,一路觀察,聆聽百姓議論,自從義軍進城以後,搜剿殘匪,出榜安民,獎勵工商,賑濟饑庶。經過一番調理,使這座蕭條的應天城,很快又興旺起來。


  ??劉伯溫進了金陵侯府改成的吳王宮,拜見朱元璋,朱元璋大喜,立刻下令賜座奉茶。


  ??劉伯溫打量打量朱元璋,臉頰狹長,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須濃密,臉上長滿黑子,五官不正。嘴巴大、圓下巴,耳朵圓大,天生異相!

  ??朱元璋也打量劉伯溫,一身白衣,頭戴儒巾,麵目俊朗,雙眼炯炯有神,神態從容不迫,三縷清須,飄然若仙,心中十分欣喜!


  ??朱元璋笑道:“先生遠道而來,名播浙江,何以教我?”劉伯溫微微一笑,說:“大王攻下金華,平定括蒼,虎踞應天,卻奉韓林兒為小明王,身為不妥。韓林兒者,牧童也,出身微賤,何以號令天下?臣得到過天書,為大王推算過,大王有九五之尊的命,貴不可言,為何甘居人下?”


  ??朱元璋喜道:“先生所見極是,隻是如今天下紛爭,群雄並立,兵力強過我的大有人在,我舉棋不定。”


  ??劉伯溫笑道:“天下大勢,隻有四股勢力最大,一是元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兵力雄厚;還有三股勢力就陳友諒、張士誠、與大王。陳友諒、張士誠看上去勢力比大王還大,但這二人都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陳友諒誌驕、張士誠器小,誌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張士誠占據平江後,便不思進取了,偶爾打一下周邊的城池,也不是很用心,打的下來最好,打不下來拉倒。張士誠占據的地盤,南到紹興,北過徐州,到達濟寧的金溝,西邊占據汝寧府、潁州、濠州、泗州,東邊直到大海,縱橫兩千餘裏,帶甲的將士數十萬。他以弟弟張士信和女婿潘元紹為心腹,以左丞徐義、李伯升、呂珍為爪牙,以參軍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等人為智囊團,以元朝的學士陳基、右丞饒介掌管文書。


  ??占據吳地以後,張士誠就逐漸變得奢侈、驕縱起來,不想過問政務。他的弟弟張士信、女婿潘元紹更是貪婪斂財,金玉珍寶和古代的書法名畫,都是堆滿了屋子,天天唱歌跳舞使自己高興。他手下的將帥們也拖拖拉拉不肯服從命令,每當有戰鬥,都在那兒裝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賞高官,然後才肯出兵打仗。剛到軍中,就拉來大量的丫環、小妾、樂器,在前線吹拉彈唱,或者就招攬那些能說會道的遊談之士,賭博、踢球,都不把軍務放在心上,到打了敗仗、失去了地盤,張士誠也一概不去過問。過後不久,還是讓他們領兵打仗。這樣的梟雄,怎能是大王的對手?”


  ??朱元璋聽了暗暗吃驚,這劉伯溫一副儒雅的樣子,卻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對自己的對手研究極深,就點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劉伯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說:“陳友諒本是沔陽漁家之子,排行第三。他少時讀書,略通文義,膂力過人,閑習武藝。至正十五年,徐壽輝遣其將倪文俊複破沔陽,陳友諒於黃蓬起義,加入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二年後,大將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乘機殺了倪文俊,吞並了他的軍隊,自稱宣慰使,隨即又稱平章政事。


  ??陳友諒性情強硬而多疑,喜歡以權術控製部下。他已自稱皇帝,而且盡占江西、湖廣之地,便自恃兵力強大,想向東攻取大王應天府!臣對此二人早已準備了對策,請大王親覽。”


  ??說完,劉伯溫呈上早已寫好的“時務十八策”。朱元璋急忙接過來細細觀看,邊看邊點頭,心中大喜,這“時務十八策”裏寫明了對付陳友諒和張士誠的策略,以及訓練士卒、囤積糧草、整備器械、操練陣法等等用兵之道!

  ??朱元璋大喜,立刻拜劉伯溫為軍師,大擺酒宴為他接風,並傳來文武群臣相見。


  ??劉伯溫並不倨傲,謙和地一一敬酒,熟悉了各員文臣武將,見朱元璋手下人才濟濟,十分欣慰,投對了明主!


  ??朱元璋對劉伯溫佩服不已,經過劉伯溫和群臣的勸說,緊鑼密鼓地準備,終於在兩個月後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從此,改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把金陵改為應天府,置省台司院衙門,大封功臣!

  ??朱元璋剛剛稱帝,陳友諒不服,興兵來犯,攻陷太平(今安徽當塗縣),意欲東向,氣勢甚為囂張。


  ??朱元璋召集群臣議事,文武官員有的主戰,有的畏戰,有的認為必須避其鋒芒,據守應天府不出。


  ??朱元璋猶豫不決,看看劉伯溫,靜坐著沉默不言。


  ??朱元璋心中一動,知道他必有計謀,隻是不便當眾說出,於是傳旨散朝,單獨把劉伯溫請進後宮商議。


  ??劉伯溫落座後,不徐不疾地說:“陛下,陳友諒來犯,早在臣的算計之中。大王當務之急是要穩定軍心,應當傳旨,再有主張投降或逃跑者,一概誅殺!陳友諒驕氣衝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軍放在眼裏,我們應利用其驕傲自滿、聽不進不同意見的時機,誘敵入伏,一舉重創之,滅其銳氣。”


  ??朱元璋聽完,心中還有顧慮,遲疑不語。


  ??劉伯溫又說:“天道後舉者勝,敵軍遠道而來,我軍以逸待勞,何愁敵軍不敗?我願親自統兵出征,陛下莫要吝惜財物,打開府庫,重賞三軍錢財,振奮軍心;再派猛將分頭把守各處要隘,既防範元軍,也防範張士誠,我親自統兵出征,陳友諒必敗!”


  ??朱元璋大喜,咬咬牙,下定決心,第二天早朝,先慷慨激昂地宣布了與陳友諒決戰到底的決心,又命丞相李善長打開府庫,重賞三軍,然後傳旨,調兵遣將分頭防禦。


  ??命開明王常遇春為大將,率精兵十五萬,上將二十員,出征開封,扼守黃河兩岸,以防元兵入侵;命禦總兵花雲、吳良,守太平府,郭子興守鎮江府,胡神守瓜州府,張興祖守蕪湖,郭光卿守滁州,胡得紀守亂石山,朱亮祖守寧國……共派出了三十六路禦總兵,把守重要關隘,立刻領了軍餉和糧草,即刻出征!


  ??隨後下旨,其餘文武官員,任由軍師劉伯溫調遣,前去迎戰陳友諒,一切由劉伯溫做主,不必請旨。


  ??劉伯溫知道軍情緊急,當機立斷,選了一批文武官員,帶上二十萬大軍,趕赴江西前線。行軍途中,劉伯溫不住接到前線明軍探馬告急的消息,劉伯溫安慰他們,命他們回去報信,大軍隨後就到!


  ??劉伯溫隨即召來長身鐵麵,智力過人的猛將胡大海,下令說:“胡將軍,你可率兵五萬,抄小路趕赴廣信府(今江西上饒),斷了陳友諒的後路!”胡大海遵命,率兵五萬立刻出發。劉伯溫又召來同知大都督府事康茂才,說道:“康先生,我知道你與陳友諒舊交甚好,你如此這般,寫封信給陳友諒,便是大功一件。”說完對康茂才耳語一番,康茂才立刻遵命去辦。


  ??康茂才寫了封書信,派心腹之人騎快馬,趕去江西太平給陳友諒送信,一邊率領一千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趕去前線。


  ??陳友諒接到書信展開一看,上麵寫道:“陳漢皇帝陛下,臣康茂才叩首再拜:昔日陛下與臣相識於貧賤之中,戰亂流離,臣不幸投於朱元璋麾下,心中常思報效陛下。今天賜良機,陛下舉兵東征,朱元璋卻畏戰,武將們舉棋不定,唯有文官劉伯溫力主出戰!朱元璋無謀,竟派文弱書生劉伯溫帶兵迎戰陛下,豈不是以卵擊石?天假其便,臣奉劉伯溫之命隨同出征,特派心腹家丁書呈陛下,此戰劉伯溫必敗!陛下可放心長驅直入,臣願為內應,一路接應陛下東征,望勿遲疑,兵貴神速!”


  ??陳友諒看完大喜,劉伯溫這個名字也聽說過,卻是一介文弱書生,朱元璋派他帶兵與自己交戰,豈不是自尋死路?於是再無顧忌,親自督陣,率軍猛攻,很快突破明軍防線,往東殺來!

  ??劉伯溫早已接到探報,卻不慌不忙,下令大軍緩緩而行,無令不許趕去交戰。


  ??康茂才率領一千精銳騎兵向前,一路拿著劉伯溫的印信傳令,各路兵馬等陳友諒攻來,不許全力抵抗,稍作抵抗,便向南北兩個方向突圍待機,準備斷了陳友諒的歸路。


  ??陳友諒親率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殺來,一路上遇到的明軍一觸即潰,紛紛敗逃!陳友諒大喜,不知是劉伯溫的計謀,下令不必追擊敗兵,一路長驅直入,直驅應天府!捉拿朱元璋!

  ??一路勢如破竹,十日後已經離應天不遠,劉伯溫親率大軍來迎戰,也是一觸即潰,大軍抱頭鼠竄,向後退卻。


  ??陳友諒大喜,揮師猛攻,劉伯溫率敗兵節節抵抗,一天隻後退三十裏,紮下營寨,用強弓硬弩把守營寨,陳友諒麾下的陳漢軍隊攻不進去。


  ??應天城裏的朱元璋急了,立刻派禦史來軍中責問劉伯溫,為何屢戰屢敗?劉伯溫也不惱,悄悄寫了一封密旨讓禦史帶回去,朱元璋終於放下心來,靜觀其變。


  ??三日後,陳友諒部下陳漢軍隊已經逼近應天城郊,遠遠可以看見應天城,劉伯溫卻下令全軍奮力抵抗,阻擊得陳漢軍隊難進一步!

  ??這天晚上,陳友諒坐在中軍大營裏犯愁,進展不利,軍隊勞師遠征,糧草接濟困難,擔心朱元璋率禦林軍出城反攻!忽然士兵來報,康茂才派了心腹家丁來送信。


  ??陳友諒大喜,立刻召見,家丁呈上書信,陳友諒拆開一看,信中說:“陳漢皇帝陛下,如今劉伯溫屢戰屢敗,朱元璋下旨嚴詞斥責,劉伯溫不得不拚死抵抗。陛下切莫退兵,劉伯溫連日交兵,疲憊不堪,今夜三更,臣為內應,請陛下率水師,繞到劉伯溫大營後麵,陸路同時進兵。兩路夾擊,劉伯溫必敗!水路上有一座木橋名叫江東橋,臣就在橋上等候,陛下領水師前來,隻要喚臣的名字,臣立刻出來接應,帶領陛下殺進劉伯溫的中軍大營,殺了劉伯溫,明軍群龍無首不戰自亂,大營可破,應天城唾手可得!”


  ??陳友諒看完大喜,重賞了送信人,立刻調兵遣將。


  ??當天夜裏,月華如洗,陳友諒心情大好,站在水師第一條大船上,偷偷奔下遊劉伯溫的營寨。


  ??大將歐普祥和於光伺立兩旁,隻見一輪圓月靜靜地照在江麵上,波光粼粼,十分安靜。


  ??歐普祥忽然感到不寒而栗,對陳友諒說:“陛下,我軍夜襲敵營,全憑了康茂才的一封書信,若是康茂才使詐,我軍危矣!”


  ??陳友諒擺擺手說:“將軍多慮了!開戰以來,明軍不堪一擊,節節敗退,劉伯溫還能有什麽計謀?今日一戰,大破明軍主力,應天城指日可下!我早已暗中修書,聯絡張士誠,請他出兵牽製明軍,佯攻各處隘口,朱元璋此刻就是想調兵增援應天城也來不及了,哈哈哈哈!”


  ??大將於光說:“康茂才約我們在江東木橋見麵,我問過向導官,那裏地名叫龍灣,水道迂曲,若是明軍埋下伏兵,怕是於我軍不利!”


  ??陳友諒又是一陣狂笑,說:“朱元璋的那點家底我難道不知?水麵上交戰,我軍船大,明軍船小,若劉伯溫敢設伏,我們的大船撞就把他的船撞翻了,還有何慮?”說完命水軍用力劃船,加速前進。


  ??一路趕到龍灣,陳友諒親自指揮帥船上前,遠遠地看見果然灣邊有一座橋。


  ??陳友諒大喜,命士兵劃過去,站在船頭喊道:“康茂才?康茂才你在哪裏?”沒想到連喊幾聲沒人答應!


  ??大將於光忽然驚駭地指著橋說:“陛下,我們上當了!書信中寫的在木橋會麵,這裏卻隻有一座石橋!”陳友諒定睛一看,果然如此,心知不妙,立刻下令退兵。


  ??就在此刻,忽然一陣戰鼓震天,無數條明軍戰船從迂曲的河道裏衝了出來,把陳友諒的水軍戰船團團圍住。


  ??陳友諒身經百戰,臨危不亂,看看明軍水師,果然戰船小多了,又是哈哈哈一陣狂笑,罵道:“狗賊劉伯溫,你果然打的好算盤!誘我來此,就憑你這些小船能夠打敗我的大船?將士們,與我全速前進,撞翻明軍戰船,先打敗他的水師,再登岸衝殺過去,不殺劉伯溫誓不退兵!”


  ??手下遵命,一邊劃船轉向撞擊明軍戰船,一邊放箭。


  ??明軍水師果然不敵,被撞翻幾條戰船,掉頭就逃,逃回迂曲的水道、港汊裏,全線敗退!


  ??陳友諒大喜,揮軍追擊,逼近岸邊。


  ??這時岸上忽然衝出一彪兵馬,為首的正是羽扇綸巾的劉伯溫!

  ??劉伯溫騎在馬上笑道:“陳友諒,你已中我驕兵之計,還想輕易逃回去麽?”陳友諒大怒,急令戰船火速靠岸,衝上岸去格殺劉伯溫!

  ??誰知剛剛下完令,忽然腳下一震,水兵稟報:“陛下,戰船擱淺,江水退潮了!”


  ??陳友諒大驚失色,急忙下令各船放箭掩護;這時岸上戰鼓聲再次響起,無數條小船再次衝了出來,換了火箭,對著陳友諒的水師萬箭齊發!

  ??陳友諒麾下的戰船擱淺了,動彈不得,紛紛起火,士兵們鬼哭狼嚎,接二連三地跳下水裏避火。


  ??陳友諒氣得暴跳如雷,手舞寶劍亂舞,卻隻能擋箭,殺不到一個明軍士兵!

  ??大將歐普祥和於光急忙上前,命帥船上的士兵放下小船,駕著陳友諒上船,火速逃走。可惜小船太少,隻夠一些將軍逃走,士兵卻鬼哭狼嚎亂成一團,被明軍圍住剿殺,死傷慘重!


  ??陳友諒好不容易逃回軍營,驚魂未定,忽然殺聲又起,劉伯溫親率大軍四麵八方殺來!


  ??陳友諒主力折損大半,抵抗不住,被攻破營寨,各營將士不聽號令,拔足狂奔。


  ??陳友諒幸虧了眾將拚命保護,殺出一條血路,逃往西麵的采石磯。


  ??誰想立足未穩,殺聲又起,明將馮國勝早已奉了劉伯溫之命,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而來!


  ??陳友諒的殘軍潰不成軍,四散而逃,多虧了幾位將軍舍死截殺追兵,陳友諒連夜逃命,一路退到太平。


  ??劉伯溫連夜率軍追殺,尾追陳友諒不舍,一路收複失地,陳友諒無計可施,隻好放棄太平,逃至江州,隻剩幾位將軍護駕,糧草輜重損失殆盡!部將於光、歐普祥都繳械投降!

  ??劉伯溫看看陳友諒逃回本境,轉而揮師去攻重鎮安慶,守軍胸無鬥誌,很快城破,大半逃走,小半投降,劉伯溫大獲全勝!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