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孤臣> 第九零七章 嶽飛漸受高宗忌 因緣去訪大慧杲

第九零七章 嶽飛漸受高宗忌 因緣去訪大慧杲

  宋高宗接到金使蕭毅送來的徽宗靈柩,驚駭不已,一邊下旨國葬太上皇,一邊與秦檜商議對策。


  ??秦檜說:“陛下,金人凶殘,虐待二聖,才使徽宗殞命!宣和皇後的處境,可想而知。不如讓步給金兀術,迎回宣和皇後孝養,才是上策。”


  ??高宗無奈,隻得全盤答應了金國的條件,隻求迎回宣和皇後,不要把欽宗送回來。


  ??蕭毅大喜,計策果然奏效,立刻與秦檜密擬了和約文本,讓高宗加蓋玉璽,和談成功!

  ??臨行前,高宗又召見蕭毅,對他說:“太後果能歸還,我自當堅守誓約,若不然,雖有誓約,隻是虛文。”蕭毅滿口答應。


  ??高宗又派近臣何鑄、曹勳同去金國,答謝金主的許和之德,把二人召入內殿囑咐說:“我北望庭闕,已經無淚可揮。你們見到大金皇帝,務必要說,我母親在上國,隻是一個無用老人罷了,對本國來說,卻所係甚重。一定要用至誠至哀的話勸說,或許金主會有所感動。”何鑄等到了金朝,果然低三下四地乞求,又是叩頭,又是流淚,金熙宗這才答應放還宣和皇後。


  ??當年八月,宣和皇後韋氏到達臨安附近,高宗趙構親率文武百官到臨平(今浙江餘杭)舉行隆重熱烈的迎接儀式,母子相見,抱頭痛哭,韋氏揮淚如雨。宣和皇後被迎進臨安,住進了早就建好的慈寧宮,嶽飛才知道和議已成,放聲大哭!

  ??宣和皇後回來後,對於朝廷政事她從不過問,唯一關心的就是高宗趙構的婚事。高宗趙構的原配夫人邢氏被俘去金國後,他一直不肯另立皇後,皇後之位一直空缺達十六年。宣和皇後韋氏回來,高宗才知道邢皇後早已死了!母親多次勸他,高宗才在公元1143年冊立吳氏為皇後,是為憲聖慈烈皇後。


  ??嶽飛卻對從金國回來的宣和皇後疑慮重重,懷疑是宣和皇後促成了兩國和議,密令分布各地的屬下密查,卻查出了一件驚天大案!

  ??那就是高宗皇帝的同父異母妹妹、非常受寵的柔福帝姬居然是假的!

  ??柔福帝姬,閨名多富,小名嬛嬛,是宋徽宗的第二十個女兒,靖康之變(公元1126年)宣告了北宋王朝的終結,天真爛漫的多富一下子跌入命運的深淵。


  ??柔福帝姬與徽宗欽宗還有許多大臣,一起被押往金國,北行路上,她和眾多宮中女眷一樣,被金兵金將輪番淩辱,精神和肉體被無情踐踏,然而這隻是個開始。


  ??經曆了一路的非人遭遇,柔福帝姬活著到了五國城,她被獻給了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四弟完顏吳乞買,但柔福帝姬並沒有得到寵愛,很快被玩膩了,像一件垃圾一樣被丟到了浣衣院,專門給金人漿洗衣裳。


  ??後來柔福帝姬與一個宋人徐還同病相憐,結成了夫妻,同為金人的奴隸,後來累死在金國!

  ??不知這個消息怎麽傳到宋朝,四年後,在一次剿匪的中,一位自稱是柔福帝姬的女子找到了宋軍,在剿匪的宋將盤問下,將自己如何逃出金國,又如何逃到這裏的過程和盤托出。


  ??宋將不知道柔福帝姬已死,見她生得氣質不俗,言辭之間又毫無瑕疵,不敢怠慢,便將她送到了高宗麵前。


  ??到了宮中,宋高宗找來當年服侍過柔福帝姬的宮女和太監的辨認,老宮女見這女子相貌確實很像當年的柔福帝姬,就用宮中的舊事盤問她,結果這女子都能一一圓滿回答。而且在情緒激動之下,她還能叫出高宗的乳名。


  ??於是高宗就不再懷疑,在和“妹妹”的敘談中,高宗回憶起了當年的宮中舊事,又對國破家亡後各自遭遇的傷感,兄妹二人淚眼朦朧,無語凝噎。


  ??靖康之變,金兀術擄走了宋朝的宗室皇親,四處逃難的高宗忽然見到妹妹,無疑很是激動,封妹妹為福國長公主,又為她物色了青年才俊高世榮為駙馬,並贈送豪華的陪嫁。


  ??此後,高宗不時地賞賜柔福帝姬夫婦,恩寵非常!

  ??而宣和皇後被送回來後,對柔福帝姬卻非常忌憚,因為自己在被俘的過程中,免不了受過金兵金將的蹂躪,還為金人生過幾個孩子,這是非常恥辱的事情!這事柔福帝姬都知道,不由覺得非常忌憚她。


  ??宣和皇後拿話試探過柔福帝姬幾次,柔福帝姬卻似乎不知道這段恥辱的經曆,於是宣和皇後知道她是假的!但是不敢聲張,怕這事捅了出來,追查到自己那段不堪的曆史。


  ??偏偏嶽飛一片忠心,把柔福帝姬是假的這事,密奏給高宗,高宗大驚,連忙找母親詢問。


  ??宣和皇後遲疑半晌,隻說是這麽多年沒在一起,柔福帝姬變化很大,自己也分辨不清。


  ??高宗立刻派人審問柔福帝姬,大刑伺候之下,假柔福帝姬終於招供,自己不過是汴梁城中法號叫靜善的尼姑,因為當年在汴京逃出來的宮女說自己長得很像柔福帝姬,就生出了冒充柔福帝姬,騙取榮華富貴的主意!


  ??高宗勃然大怒,又怕這事傳揚出去有損皇家威嚴,就下令秘密毒死了假柔福帝姬,對外就說她忽然暴病身亡。


  ??這件事情後,宣和皇後痛恨嶽飛多事,原本不問政事的她,和秦檜走到了一起,經常在皇帝麵前說嶽飛好大喜功,不識大體等等壞話,高宗愈發疏遠嶽飛,嶽飛卻渾然不知!


  ??過了兩年,嶽飛聽說金兀術想立欽宗之子為帝,與高宗分庭抗禮,就上疏高宗,請他早立太子以安定人心。部下轉運使薛弼就勸他,作為一個武將,不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上發表意見。嶽飛卻以正辭嚴地說:“臣子一體,我忠心報國,也不當顧慮形跡。”


  ??高宗卻恨嶽飛入骨,武將不得幹預皇室的家事,這是規矩,嶽飛請立太子,無非是幸進,就是等太子日後當了皇帝,以勸立太子之功往上爬,完全誤會了嶽飛的一片忠心!

  ??武將本來隻管打仗,嶽飛卻不顧大局,對朝廷的策略多次指手畫腳,一味要北伐!卻不想北伐要耗費無數的錢糧,朝廷財力不夠,而且就算北伐成功,徽宗已死,迎回欽宗,這個皇帝讓誰來做?

  ??高宗秘密去見宣和皇後訴苦,宣和皇後趁機說:“這嶽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武將怎能幹預政事?而且皇兒,你自從靖康之變後,泥馬渡江,受了驚嚇而沒有子嗣,唯一的一個兒子也在苗劉兵變後死了,現在的兩個皇子還是過繼來的。嶽飛急於勸立太子,莫非起了異心?我看茲事體大,你要和丞相秦檜及太師張俊商議此事,怎麽對付嶽飛!”


  ??高宗喜道:“張俊確是忠臣,靖康之變後,第一個勸我繼位的,就是張俊!張俊有擁立之功,而且戰功也不小!靖康之變那年,金兵圍攻榆次,戰鬥異常激烈,我軍損失慘重,連主帥都死了!張俊所部幾百人卻力戰突圍,邊打邊撤,非但損失不大,還殺掉五百多追兵。同年五月,金兀術自太原去雲中,知樞密院事許翰昏聵地以為金兵將退,強令名將種師中出師解太原之圍。種師中率軍至榆次,被金軍重兵包圍,種師中身受重傷,力戰而死,張俊又率部成功突圍至大名府。


  ??當時我任兵馬大元帥,也到了大名府,提拔張俊為元帥府後軍統製。我這一生,隻信任秦檜和張俊,除了這兩人,別的大臣家我一次也沒去過。


  ??張俊還是一個忠臣,有一次我去他家赴宴,他花重金把杭州僅有的二十八位名廚全部請到府上,為我準備了‘天下第一宴’,僅正席之前的點心就上了十三輪,每一輪都有十多道,正席開始後的下酒菜就有十五盞,每盞兩道菜,另外還有二十八道“見縫插針菜”!

  ??這五十八道菜,僅僅是給我一個人享用的,其他隨從每人都另有一套菜,級別不同,菜品不同,數量也不等,僅菜名就長達千字!

  ??我朝赫赫有名的‘四大中興名將’中,張俊位列首位,其他三位分別是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張俊和韓世忠善戰,但恪守本分,是我的左膀右臂,不像嶽飛恃功自傲,桀驁不馴!我這就去與他二人商議。”


  ??高宗說了一通,立刻召見張俊和秦檜,密議嶽飛的事。


  ??張俊滿懷醋意地說:“嶽飛雖然有戰功,但是升遷得太快了!一介布衣,若不是金兵南下,哪裏輪得到他揚名?朱仙鎮一戰,我和韓世忠、劉琦資曆都比他老,他發號施令連商量都不和我們商量,直接當我們是部屬了!”


  ??秦檜看了看張俊,皮笑肉不笑,心中暗想,你張俊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你貪墨軍餉,為了防備人偷你都銀子,竟將貪得的銀子鑄成若幹個大球,每個重一千兩!


  ??但是為了聯手對付嶽飛,秦檜笑著說:“陛下,張太師言之有理。嶽飛非常跋扈,非但藐視老帥,還藐視朝廷!我部下王俊,奉兵部之名前去朱仙鎮送軍糧,路途遙遠,路上難免有些損耗,嶽飛竟將他當眾責打!他不是打王俊,其實是打朝廷的臉麵,實在太狂妄了!”


  ??高宗緩緩說道:“兩位愛卿所言,朕深有同感。朕念著嶽飛的戰功,加封他開府儀同三司,隻因朕沒有答應他北伐,他竟辭去開府儀同三司一職,朕慰留也不聽!後來朕加封其他將帥官爵,還念嶽飛的戰功,他竟四次上表不肯接受,直接藐視朕躬!滿朝文武都沒有這麽狂妄的!”


  ??張俊說:“是啊,抗金並非嶽飛一人之功,若沒有其他戰場將士的浴血奮戰牽製住大量金兵,嶽飛焉能立此功勞?”


  ??秦檜說:“嶽飛雖然會打仗,但是不識大體!宋金交戰幾年,國庫空虛,軍民厭戰,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與金國議和,才能坐穩江山。嶽飛動輒喊北伐,錢糧從哪裏來?何況金國地域廣大,兵力眾多,要想北伐需要大量戰馬,一時間到哪裏去弄這許多馬匹?”


  ??張俊知道高宗決意議和,揣摩聖意,說道:“陛下,和議好不容易談成,不能因為嶽飛一人壞了大局。陛下有何旨意,臣等必定照辦。”


  ??高宗趙構為難地說:“朕早已疏遠了他,但嶽飛治軍甚嚴,又不貪墨,還真不好給他治罪,卿等有何妙計?”


  ??現場一片沉默,良久,秦檜說:“陛下,以臣愚見,先找一個事由,把嶽飛下獄,看看他部下的反應,再做計較。”


  ??高宗沉吟道:“此事就交與丞相辦理,需要謹慎穩妥,讓韓世忠等都沒有話說。如今雖然和議已成,但大局未定,金兀術仍有可能南下,不可傷了一班武將的心。”


  ??秦檜咧嘴笑道:“臣已經有了計較,王俊被嶽飛責打,一直懷恨在心,臣讓他出麵,告發嶽飛謀反,先削了嶽飛的官職再說。”


  ??高宗又吩咐說:“張俊,你多派人手,去各地監視嶽家軍舊部,收集他們的一言一行,防患於未然。”


  ??兩個奸臣領命而退,緊鑼密鼓地算計嶽飛,嶽飛卻渾然不知!


  ??嶽飛不大去樞密院衙門,經常帶著王橫去遊山玩水,這一日在蘇堤上巧遇侍郎張九成,嶽飛十分高興,張九成是主戰派,雖然是文官,卻常常發表主戰的議論,嶽飛引為知己,卻沒有過多的接觸,今日偶遇,自然高興,拉他在湖畔一家精舍裏飲酒敘話。


  ??張九成也是性格豪爽之人,也不客套,二人坐在如畫般的西湖邊上一家精舍(酒店)裏飲酒敘話。


  ??嶽飛說:“張大人,朝廷中難得幾個清醒的人,大都苟且偷安,不思不北伐!而金國金兀術虎視眈眈,常年招兵買馬,如此下去,中原恐戰火又起,百姓塗炭!”


  ??張九成歎道:“是啊!和議之後,大臣們都以為沒事了,臨安山清水秀,西湖景色迷人,沒幾個人再想著北方失土上的大宋子民還在金兵鐵蹄之下!沒人想著身陷囹圄的欽宗皇帝,沒人想著收複汴京,以秦檜為首的文官撈錢,賣官鬻爵;武將除了您和韓世忠元帥等少數幾人,沒人想打仗,貪生怕死,如此下去,國家能夠苟安幾時?”


  ??嶽飛聽了擊節稱歎,舉杯敬酒說:“張大人真國士也!可惜我孤掌難鳴,有心報國無力回天!幾次上表請求北伐,朝廷都不予答複!我也知道朝廷有他的難處,人心思安,財力不濟,糧草轉運困難。可這些都不是理由,隻要給我兵權,幾路大軍一齊北伐,韓世忠元帥再率水軍,從長江口出海北上,自金國的遼東登錄,幾路夾擊,金軍必敗!這幾年我朝風調雨順,糧草堆積如山,隻要備足一個月的糧食帶去,攻入金國境內,可以抓捕金人的牛羊宰殺吃肉,此乃以戰養戰之法,可惜皇帝不采納!”


  ??張九成眼睛一亮,舉杯敬嶽飛,說:“嶽大人,好一個以戰養戰之法!真乃老成謀國之論也!”說著,不由得吟了一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嶽飛眼睛一亮,細細品味,拍案叫絕,連稱好詩,舉杯敬張九成。


  ??張九成笑道:“嶽大人,這詩卻不是在下作的,是民間傳誦的,據說發現在臨安一家旅舍的牆壁上,卻不知是何人所題,也沒有詩名,民間卻廣為傳頌。”


  ??嶽飛歎息道:“自古就是肉食者鄙,知屋宇之漏者在簷下,知政之得失者在草野!為此無名之詩,當浮一大白!”二人碰杯,一飲而盡。


  ??嶽飛又問:“張大人今日行色匆匆,是去哪裏?”


  ??張九成笑道:“不瞞大人,我見朝政如此,心灰意冷,早已拜了臨安城外、徑山寺的主持和尚大慧杲禪師為師,經常去向他請教佛法,做了一名佛門居士了。”


  ??嶽飛喜道:“我也聽聞過大慧杲禪師的名頭,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得道高僧?還望張大人不吝賜教。”


  ??張九成緩緩說道“禪師十七歲時,出家於東山慧雲寺之慧齊門下,翌年受具足戒。先後參訪洞山微、湛堂文準、圓悟克勤等大師。宣和年間,與圓悟克勤禪師住東京(開封),大悟後,乃繼承圓悟克勤禪師之法,師父以所著‘臨濟正宗記’付囑之,大慧杲禪師就成了佛門臨濟宗傳人。沒過多久,師父命他自立門戶,大慧杲禪師到處講學,名振京師。


  ??徽宗皇帝時的右相張商英,原本是個大儒,排斥佛教,但他的妻子信佛。


  ??張商英曾經為了維護儒家而準備寫《無佛論》,他妻子向氏說:“既是無佛,何論之有?當須著有佛論始得。”張商英一聽,覺得有幾分道理,就作罷了。後來偶然在同僚處看到《維摩詰所說經》,信手翻閱至‘此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一處,不禁撫幾感歎道:‘胡人之語,亦能爾耶?’就將該經借回家閱讀。妻子向氏見後問他看什麽書?張商英如實相告是《維摩詰所說經》。向氏道:“可熟讀此經,然後著無佛論。”張商英一聽,心裏感到很後怕,同時覺得妻子的話頗為奇異。不想看了此書,張商英對佛理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深信不疑,給自己取名‘無盡居士’。”


  ??政和六年,大慧杲的師父之一文準大師滅度,請張商英撰寫塔銘,從此與張商英相識。張商英右相常以佛理向大慧杲請教,受益良多。佛教的‘參話頭’就是大慧杲發明的,拋開繁複的佛理不講,化繁為簡,隻叫人一念存疑,參一個話頭,如‘念佛的是誰?’、‘父母未生前我的本來麵目是什麽?’抱著這話日日參悟,張商英就靠參話頭,日夜懸念,終於有一日夜裏起來小解,踢翻尿壺,恍然大悟!張商英臨終時,說了一首偈子,隨即取過枕頭擲於門上,聲如雷震,家人探視,已含笑涅槃矣!”


  ??嶽飛聽張九成說完,十分好奇,站起來結了賬,請張九成帶他去拜見大慧杲禪師。


  ??張九成欣然出來上馬,與嶽飛同赴徑山。到了山下,張九成為表恭敬,把馬匹留在山下,步行登山,嶽飛也自然下馬步行。


  ??路上張九成對嶽飛說:“大慧杲禪師是應太師張俊所請,在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僧眾多達一千七百餘人。大慧杲禪師還有一件奇事,他師從圓悟克勤大師,師父用畢生心血寫了一本《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以雪竇禪師的頌古詩加上自己的評述,宣揚佛法,出語雅致,詩意濃鬱。此書撰成後,在禪林享有盛譽,向有‘禪門第一書’之稱。雪竇禪師的頌古百則,向來被認為是禪文學的典範之作。而大慧杲卻焚毀了《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的刻板,提倡禪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頗有當年六祖慧能大師的遺風,對當下流行的‘文字禪’起了糾偏的作用,雖然受到一些人的詬病,說他有背於弟子之德,卻深得有識之士的讚賞!”


  ??嶽飛聽了欽服不已,自己文武兼修,無書不讀,對佛理也粗知一二,最近被召回京,壯誌難酬,漸漸相信,冥冥中自有命運安排,趁機將會,正好向大慧杲禪師請教一番。


  ??嶽飛走著走著忽然問張九成:“張大人,我們就這樣空手上山,是否不敬?”


  ??張九成笑道:“嶽大人多慮了,大慧杲禪師早已悟道,豈會看重紅塵中的財物?佛家雖然相信因果、空,但也敬重忠孝之人,人都沒有做好,豈能學佛?所以大人隨我前去晉見,大慧杲禪師必然歡喜!”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