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孤臣> 第五七八章 閑遊遇節婦投河 受理陪疑犯投案

第五七八章 閑遊遇節婦投河 受理陪疑犯投案

  嵇康和王廣一同去龍門石窟遊玩,路遇六十歲的老漢王守寶死而複活,眾人稱奇不已。


  ??又等了一會,雨終於小了,淅淅瀝瀝,嵇康和王廣以及兩個隨從,一行四人上馬出發,前往龍門山。


  ??此刻的龍門石窟,還沒有後世那樣各種佛像琳琅滿目,此時隻是稍具規模,石刻的佛像並不多,稀稀拉拉,多為西域前來中土弘揚佛法的僧人所刻,線條粗獷,人物表情不細膩,但是寥寥數筆,十分傳神!


  ??嵇康和王廣一路騎馬觀看,看到完整的佛像就下馬禮拜一番。


  ??一直遊玩到午後,人困馬乏了,便找了處避風的地方,兩名隨行家奴鋪下餐布,打開食盒,擺了不少菜肴和美酒。


  ??嵇康吩咐不必拘束。沒有外人在,也不分主仆,一起坐下吃喝。


  ??兩名家奴哪敢和主人對坐,側著身子坐在一角,不大敢動筷子。


  ??嵇康憐憫下人,不住地布菜給他們吃,還親自給二人斟酒。


  ??二位家奴感激涕零,私下私語,交口稱讚嵇康的盛德。


  ??吃喝完畢,小憩一會,王廣提出去黃河邊上看看。


  ??嵇康好久不見黃河,欣然同意,於是四人上馬,一起來到黃河邊上。


  ??黃河氣勢磅礴,還沒到河岸,就聽得隆隆作響,猶如萬馬奔騰。


  ??嵇康和王廣站在河堤上,看著巨龍一般滾滾東去的黃泥水,嵇康半晌不語。


  ??王廣看了看嵇康,笑問:“賢弟默不作聲,莫非有何感慨?”


  ??嵇康微微一笑,說:“大哥,我想起了渾水好養魚,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渾水雖然髒,但是富含各種食物,魚類可以賴以生存。水若太清,看上去是好看,但是空無一物,魚類不能生存。


  ??天道如此,人道亦然,曆代奸臣總比忠臣多,皇上也大多喜歡奸臣,就是因為奸臣掌握了人的弱點,愛聽好話的阿諛奉承,愛美食的變著花樣供奉美食,愛女色的四處搜尋美女進獻,皇上怎能不喜?”


  ??王廣聽了頻頻點頭,反問道:“那麽在賢弟看,忠臣就永遠鬥不過奸臣?國家就隻能走向滅亡?”


  ??嵇康沉思了一會,搖搖頭說:“也不盡然。黃河上遊是渾濁的,但是沿途一路有其他河流加入衝洗、稀釋,到了下遊已經不那麽渾了,到了快入海時已經與普通河流基本無異。


  ??朝廷也是如此,腐爛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變化,或者民眾被壓迫得難以生存紛紛造反,或者出了中流砥柱,勵精圖治,力挽狂瀾。像光武帝劉秀就是例子,故而《易經》上說:窮則變,變則通。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兄長,你我生活在這司馬氏弄權擅政的年代,但願有朝一日能夠力挽狂瀾,廓清宇內,清明政治,還我曹家河山!”


  ??王廣一聽,也豪情萬丈地說:“賢弟此言甚合我意!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固有一死,為幹一番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何足道哉!”


  ??嵇康撫掌大笑,說:“大哥與我真是肝膽相照!人生得逢知己,此生足矣!小弟今日高興,聽人說黃河鯉魚鮮美,要去釣兩條帶回去,熬湯給大哥喝,晚上就去我家裏小聚!”


  ??王廣詫異地問:“這黃河水滾滾而下,就是有魚也釣不上來吧?”


  ??嵇康笑道:“大哥真實誠,自然不是在這裏垂釣,我們沿著河岸順流而下,找一處水流緩慢的河灣,再找當地的人家借來釣具,才好釣魚,哈哈。”


  ??王廣聽完也笑了,於是主仆四人一起上馬,順流而下,沿著河岸騎了半個時辰,果然找到一處合適的河灣。


  ??王廣和嵇康下了馬,走動一會,舒展筋骨;兩名家奴奉命去找漁具,騎馬走了。


  ??嵇康走在河灘邊的鵝卵石上,對王廣說:“大哥,這裏水淺流緩,算是黃河的支流,水草豐茂,也不太渾濁,應該有魚。”


  ??王廣卻半晌沒回話,嵇康轉頭一看,王廣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前方。


  ??嵇康怔怔地問:“大哥你在看什麽?”


  ??王廣手指前方的河麵上說:“快看!那邊幾條漁船聚在一起,是在幹什麽?”


  ??嵇康笑道:“漁船自然是打漁,還能幹什麽?這也從側麵說明,這條河裏魚兒不少。”


  ??王廣卻搖搖頭說:“我看是在打撈!快過去看看!”


  ??二人拔足就奔,踩著浸泡在水中的鵝卵石,趕往前方。


  ??快到漁船附近時,嵇康忽然看見腳下鵝卵石灘上,赫然有兩封書信。


  ??嵇康心中一動,彎腰撿起兩封信,塞進懷裏,然後拔足奔近漁船。


  ??隻聽得人聲鼎沸,漁船上的人們七手八腳地打撈起一個婦女,亂哄哄地將船劃到河灘邊上,放下跳板,把婦女抬上岸來。


  ??眾人圍著一看,這婦女麵容非常美豔,被河水浸泡了半天,臉上仍有塗粉的痕跡,可見十分愛美。


  ??圍觀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失聲道:“這不是洛陽城中有名的名妓柳如燕嗎!怎麽會想不通,跑到這裏投河來了!”


  ??嵇康想起河灘鵝卵石上撿起的兩封信,悄悄退出人群,走到旁邊拆開一看,字體娟秀,竟然是遺書!


  ??嵇康展開一封遺書,上麵寫著“因病厭世,投河自盡”,落款是“柳如燕”。嵇康對此並不太在意,隻因這柳如燕不過是洛陽城中一個徐娘半老的娼妓,膝下無子,老了投河自盡也很正常。


  ??嵇康漫不經心地打開第二封遺書,一看之下卻是大驚失色!

  ??第二封遺書也隻寥寥數語,寫著“生無可戀,與金蘭好姐妹柳如燕攜手共赴黃泉。”落款竟是“王韋氏”!

  ??這王韋氏可是洛陽的名人,受過皇上的褒獎!

  ??此人十八歲守寡,丈夫早亡,獨自一人給人幫工,拉扯大了獨子王守信,二十年來盡心盡力地支撐著家宅,撫養遺腹子王守信長大成人,又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做了一位教書先生。


  ??因這王韋氏一直循規蹈矩、恪守婦道,早早就閉門睡覺,人長得很美卻無緋聞,地方官不勝欽佩,奏報朝廷。


  ??朝廷特地在去年過年前,也就是她三十七歲之時,賜其“節婦”之名,並建立貞節牌坊一座以為婦女表率。


  ??這在四鄉八鎮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那座貞節牌坊也成了鄰裏的榮耀。


  ??試想這樣一個三貞九烈的婦人竟和一個窮困潦倒的娼妓是金蘭姐妹,如今還結伴一起投河自殺,簡直是天大的荒謬!


  ??嵇康心中懷著巨大的疑問,返回河灘,再看柳如燕已經被人認出,找來漁船上的婦女控水,按壓胸膛,吐出幾口濁水,已經蘇醒過來。


  ??嵇康連忙說:“剛才在河灘上我發現了兩封遺書,還有王韋氏也投河了,大家辛苦下,快去打撈!”


  ??這一說,河灘上的漁夫慌慌張張地上了船,把船劃到河麵上,撒漁網打撈。


  ??河灘上還站著幾個鄉鄰,一聽王韋氏也投了河,連忙去她兒子王守信家裏報信。


  ??王守信家離河邊不遠,聞報大驚,一會兒工夫就趕來了,急得雙腳直跺,放聲大哭!

  ??嵇康等他哭了一陣,亮明身份,問他王韋氏最近有什麽異常?家裏少了什麽東西沒有?

  ??王守信急忙哭著請嵇康一行去他家裏坐會,自己去查找母親的財物少沒少。


  ??嵇康說:“你先回去,我一會就到,現在漁夫們在打撈你的母親,還沒有結果,但願她能被平安地救起。”


  ??王守信哭哭啼啼地走了,漁夫們又打撈了一陣,沒有結果,紛紛劃船靠岸,說在河中搜尋半天也不見王韋氏,隻得上岸。漁夫們說此時風大浪急,王韋氏若是真投了河,那一定是被河水衝到下遊去了,恐怕已是凶多吉少,屍體都難找到!


  ??嵇康隻好和王廣一起先去王守信家,命兩名隨從等柳如燕休息一陣,帶她一起去王守信家會合。


  ??王守信和妻子一起,已經把家裏翻得亂糟糟地,一看嵇康大人來了,連忙讓妻子去備茶,自己哭著稟報說,母親的私房首飾細軟都不見了。


  ??嵇康給王守信看了拾到的王韋氏的遺書,王守信看完哭道:“雖然這封遺書的筆跡像是家母所寫,但家母好端端的怎會突然投河自盡?還請大人查明此案,還我家一個公道!”


  ??嵇康點點頭,看看門外兩名隨從帶來了徐娘半老的名妓柳如燕,命隨從屏退圍觀的鄉民,把柳如燕帶到堂屋裏問話。


  ??嵇康見那柳如燕雖身體虛弱,麵色慘白,但性命已是無礙,就讓隨從家奴給她一杯熱茶,搬張凳子讓她坐下問話。


  ??誰想還沒開始問話,王守信衝了進來,哭訴母親不會與一個娼妓結為姐妹;況且自己事母極孝,給幾家大戶人家教書,束修豐厚,母親王韋氏衣食無憂、母慈子孝,怎會突然尋死?母親一定是被這個柳如燕給害死了,她再偽裝跳河,想擺脫嫌疑。


  ??嵇康讓王守信先行退下,然後問柳如燕與王韋氏到底是何關係。


  ??柳如燕咳嗽了幾聲,說自己年幼時家境殷實,與王韋氏是閨中密友。後來自己的父母做生意失敗,欠下一屁股債,拋下自己遠走他鄉躲債。


  ??自己當時已經及笄,為了生計隻好嫁人;誰知先後嫁了兩個丈夫,都因病而亡。為了生計自己隻得淪落風塵,當起了娼妓。


  ??而王韋氏嫁給丈夫後,剛剛懷了孩子就遭受了喪夫之痛,生下遺腹子王守信後,立誌守節;自己是娼妓,王王韋氏是節婦,兩人因為身份懸殊,不敢公開來往,故而王守信一直不認識自己;可是這麽多年來自己和王韋氏一直私下相會,無話不談,姐妹之情未減。


  ??嵇康問柳如燕,王韋氏為何會與她一起投河尋死?柳如燕支支吾吾了好一會兒,擠出四個字:思念亡夫。


  ??嵇康臉一沉,反駁道:“一派胡言!王韋氏的丈夫已經去世了二十年,王韋氏已經把兒子拉扯成人,成家立業,怎麽如今才思念得要尋死?而且王韋氏的金銀首飾一概不見了,試問一個真要尋死的人怎麽還會帶著這些身外之物去投河?”


  ??柳如燕垂首不語,似有隱私不便說出口。


  ??嵇康命兩位隨從去柳如燕家裏仔細搜查,看是否藏有王韋氏的金銀首飾。隨從去了一會回來後稟報,雖然沒有搜到首飾財物,但也並非一無所獲,說著呈上了幾張紙。


  ??嵇康一看,紙上寫著遺書,字跡和在河邊鵝卵石河灘上撿到的王韋氏的遺書一模一樣!他當即冷笑道:“這幾張紙就是鐵證,王韋氏的遺書是你偽造的。你先將王韋氏騙到河邊,將她推下了水流湍急的大河中;然後等到看見有漁船經過,你才跳入河中,算準一定會被救起。否則為何你二人相約一起投河,卻一直不見王韋氏的蹤影?”


  ??柳如燕歎了一口氣,默然不語,一言不發。


  ??嵇康和王廣商量,雖然沒有找到王韋氏的屍首,但是柳如燕謀財害命的罪行鐵證如山!隨即將其綁上帶回洛陽縣衙,打入了死囚牢,隻等上報大理寺的批文一到,就開刀問斬!


  ??這一日,苦主王守信忽然來到洛陽縣衙求見縣尊王廣,剛好嵇康也在,就命王守信進來。


  ??王守信跪在大堂上,哭泣著說:“二位大人,家母辛勞一生,如今屍首都找不到,一生積蓄的金銀細軟也無影無蹤,在下實在不甘心,要見柳如燕一麵,追問財物的下落!”


  ??王廣與嵇康商量,嵇康沉吟一會說:“也好,到如今贓物沒有找到,也是個缺憾,我們就暗中跟隨王守信去死囚牢一趟,聽聽那柳如燕臨死前說些什麽。”


  ??於是嵇康和王廣引路,帶著王守信進了死囚牢,自己和王廣暗中尾隨,且聽柳如燕說些什麽。


  ??死囚牢中靜悄悄地,一片死寂,柳如燕坐在牢房地上鋪著的稻草上麵,在劇烈地咳嗽。


  ??王守信走過來,蹲在柳如燕對麵,仇恨地看著她。


  ??柳如燕早已準備赴死,之前嵇康審問她她也一言不發,現在耳中聽得腳步聲毫不動心,半晌才轉過頭撇了王守信一眼,仍是一言不發。


  ??王守信恨恨地說:“柳如燕!你自稱和我母親交好多年,卻做下如此歹毒之事!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你就說出家母的金銀細軟都藏在哪裏吧!”


  ??柳如燕一聽,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半晌才緩過一口氣來,冷笑道:“你關心金銀財物,勝過你的母親,怪不得她對你這個兒子一點也不留戀!”


  ??王守信怒喝道:“你死到臨頭還假裝清高!你若不是為了錢財,為何要害死我娘?”


  ??柳如燕冷冷地說:“我沒害她,是那座貞節牌坊害了她,是你這個孝順兒子害了她!她守寡二十年,為了你們王家的臉麵,給這個家掙來了天大的榮耀。可是她才三十多歲,她也渴望有情有愛的生活,她也要人知冷知熱地關心!

  ??她試探著問過你幾次,可你堅決不同意她改嫁,她才三十八歲啊,實在受不了這種行屍走肉似的生活了!還要她再熬幾十年,她不去尋死才怪!”


  ??王守信一聽話說到這份上,冷冷地說:“你不供出金銀財物藏在哪兒也就算了,但我希望你能管住自己的嘴,我娘想改嫁的事兒,絕不能讓旁人知道!我娘熬了二十年才掙來這座貞節牌坊,掙來‘節婦"的名聲,絕不能因為你讓王家蒙羞!”說罷王守信陰沉著臉拂袖而去。


  ??嵇康和王廣暗中偷聽,也沒探出個子醜寅卯,隻得散去。


  ??一個月後,大理寺複核的批文到了:斬立決!


  ??行刑這天,法場外麵人山人海。嵇康與王廣帶著衙役們把五花大綁的柳如燕押赴法場,王守信夫妻倆也來觀刑,圍觀的群眾擠得水泄不通,都來看這狠心的娼婦問斬!


  ??午時三刻一到,監斬的王廣正要擲簽開斬,忽然聽到人群中有人高喊:“刀下留人,冤枉啊大人!”


  ??眾人循聲望去,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中年婦女,十分標致,眼如秋水,粉麵桃腮,衝到法場上阻止行刑。


  ??早有護法場的衙役衝上去,把這美婦連推帶搡,押到嵇康和王廣麵前。


  ??王廣一拍驚堂木,喝道:“你是何人,竟敢攪鬧法場,與我拿下問罪!”


  ??衙役們應諾一聲,拿出繩索過來就綁這美婦。


  ??忽然王守信跌跌撞撞地衝過來,對著美婦喊了一聲:“娘!您竟然還活著!”


  ??當場一片嘩然,來阻止行刑的竟然是王韋氏!


  ??王韋氏跪倒在地,外麵又走進來一個四十歲上下的美男子,身上還背著包袱。


  ??美男子跪在王韋氏身邊,說:“二位大人,柳如燕


  ??並未殺人,王韋氏活生生地就在這裏,還請大人將她放了吧!”


  ??王守信奔到王韋氏麵前,跪下問道:“娘,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孩兒都糊塗了!”


  ??王韋氏指著身邊的男子道:“這是你繼父陳柏原,我與他青梅竹馬,感情很深,但是迫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你父親。我成親後,陳柏原沒有來看過我一次,也沒有娶妻生子。


  ??直到你父親死後,陳柏原聞訊而來,欣喜若狂,向我求親。我顧念你年幼,怕陳柏原對你不好,嚴詞拒絕了他。


  ??但他不死心,每過一陣子就來看我,送錢送物,都被我拒絕,我憑自己的雙手把你拉扯大。


  ??你長大成人後,我又為你張羅婚事,一直到你成了家,陳柏原還是苦苦追求我,我這才有所動心,考慮自己後半生的幸福。我試探了你幾次,你總是以皇上賜了貞節牌坊為由,堅決反對我改嫁!


  ??我痛苦萬分,種種心事隻有向閨蜜柳如燕傾訴。


  ??柳如燕一直和我來往,了解我的痛苦,感佩我和陳柏原一直發乎情止乎禮,未逾雷池一步,又感念陳柏原對我癡情了幾十年,毅然決定幫我一把,成全我倆!

  ??柳如燕雖然為生活所迫,墮入青樓,卻頗有見識,俠肝義膽。


  ??我們三人密議,要想順利成親,隻有用詐死之計,顧全各方麵的臉麵,最為妥當。


  ??我自幼就學會了遊泳,於是設下計策,讓陳柏原先駕一葉扁舟在河麵上等候,我和柳如燕一起在河灘鵝卵石上留下遺書,然後我先下水,悄悄遊往陳柏原駕駛的扁舟上,等我上了舟離開,柳如燕再投河自盡,吸引漁船來救,然後就說我先投的河,被滾滾河水卷走了,屍首找不到了。


  ??這樣一來我就“死”了,死後仍然是個“節婦”,然後我隱姓埋名,隨陳柏原去他的家鄉重新開始生活。


  ??這條計策其實是條苦肉計,因為柳如燕不會遊泳,弄不好就會淹死!

  ??我一開始不肯,柳如燕執意要這麽做,說不會遊水才顯得自盡真實,別人才不會懷疑。加上陳柏原苦苦哀求,我才勉強答應了;但是我上了陳柏原的扁舟卻沒有立刻離開,而是讓陳柏原大喊有人跳河了,直到附近的漁船趕來,用漁網救起柳如燕,我才放心地和陳柏原離去。


  ??我和陳柏原並未走遠,躲在附近的鄉下打探消息,直到聽說柳如燕被捕後一句也不肯招供,準備領下謀財害命的死罪,我才和陳柏原一起出來,告訴大人們真相!”


  ??王韋氏一口氣說完,在場的官民無不動容,柳如燕一個青樓女子居然如此仗義,這案件後麵居然有這樣一個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陳柏原補充道:“大人,柳如燕沒有謀財,王韋氏的財物分文不少,是提前轉移走了,準備作為我們新生活的用度,可以當場查驗!”


  ??嵇康沉吟良久,與王廣走到外麵商議,王韋氏與陳柏原是真愛,但是也要顧全王韋氏的名節,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說王韋氏被河水衝到下遊被人救起,沒有死,主動指認柳如燕沒有謀財害命,而是自己一時短見投河。這樣柳如燕可以脫罪,再成全王韋氏與陳柏原遠走高飛,去他鄉定居,一件謀殺案完美收宮。


  ??處理完這件案中案,嵇康和王廣歇了口氣,準備休息一陣子,誰曾想,第二天就有人到縣衙擊鼓鳴冤!


  ??王廣連忙命衙役帶告狀人進來,來人跪在大堂上,倒也知禮,磕了一個頭,稟報說:“在下名叫黎有才,從小就寫得一手好字,盡管肚子裏有點墨水,可偏偏生不逢時,政治昏暗,要想入仕非要巴結權貴,買通大小中正,讓他們推薦,才可能入仕。而我父母早亡,他顛沛流離,生計都成問題,字雖寫得好看,但論才學,也並非才高八鬥之人,哪有什麽門路?所以,我已屆中年,卻仍然一事無成,最後以寫字賣畫為生。


  ??還好伊川縣的縣令大人看我字寫得不錯,就賞了我一份差事,專門為衙門裏書寫,比如要上報給上憲洛陽縣的文牘,很多就是我寫的;還有犯人的判決書,也是我謄寫的,尤其是上古的五刑之一的黥刑,伊川縣的黥刑基本都由我實施,因為我的字寫得好,鐫刻也好,自然是不二人選。


  ??在漢文帝廢除肉刑之後,在很長一段時期中黥刑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被廢除,如今民生困苦,天災頻仍,犯事的人多。


  ??一些罪行較輕的犯人,施行黥刑後,就釋放出獄。這黥刑雖說不嚴重,但也是個汙點,凡是一些罪不至死且情節較輕的,可以從輕發落,在臉頰上刺個“犯”字,便可放出牢獄。隻是這臉上被刺了字,人人都可看見,生活中自然低人一等,處處都不方便了。


  ??於是我竟然想出了一條生財之道,有犯人犯了黥刑,家屬私下找到我,我就下手輕點,刺字淺點,出獄後刺在臉上的字容易用藥水清洗掉,別人看不出犯罪記錄。


  ??誰知前幾天出事了!有個周員外去酒樓喝酒,大概是酒喝多了,見到酒樓裏掛的字畫是件古董,一時興起就悄悄摘了下來卷起來藏在懷裏,誰知被小二發覺了,喊來了酒樓掌櫃。


  ??酒樓掌櫃本也不想得罪周員外,就好言相勸,讓他把字畫還拿出來就算了;誰想周員外酒喝多了,覺得麵子下不來,就死活不承認拿了字畫;於是酒樓掌櫃當場派小二去報官,衙役從周員外懷裏搜出了字畫,人贓俱獲,拿到縣衙問罪。


  ??縣令判了周員外黥刑,我暗中得了周員外家屬使的銀子,就手下留情,輕輕地在周員外麵頰上刺了個“犯”字,刺得不深,並且悄悄地告訴他,出獄後去那家藥方買什麽草藥熬湯清洗,可以洗去大半痕跡。


  ??誰曾想周員外放出去後,當天夜裏臉上刺字的地方血流不止,請醫延治無效,天不亮就一命嗚呼了!


  ??周員外的家屬義憤填膺,都認為是我使了手腳,害死了周員外,商量著要等天亮後去縣衙告我謀殺!

  ??幸虧周員外的親朋中有人和我交好,連夜偷偷到我家裏報信,我一聽出了人命,嚇得連夜逃走,逃到洛陽來,請二位大人為我做主!

  ??王廣聽完沉吟道:“伊川縣是我的轄下,按慣例,你是在伊川縣犯的事,我不好直接過問。既然你找到了我,伊川縣還沒有把案子報上來,我也不便越殂代皰;這樣吧,我請嵇康大人陪你去伊川縣走一趟,見機行事,如果周員外的死因確實是因為你,自然按律判刑;如果你是無辜的,另有隱情,嵇康大人會替你做主。”


  ??黎有才一聽,喜出望外,對這嵇康和王廣磕了三個頭,恭恭敬敬地跟著嵇康騎馬來到伊川縣大堂。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