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孤臣> 第三二七章 諸葛亮上出師表 魏延激辯子午道

第三二七章 諸葛亮上出師表 魏延激辯子午道

  諸葛亮率領大軍一路曉行夜宿,與民秋毫無犯,回到成都郊外。


  ??蜀漢懷帝劉禪排鑾駕出城郭三十裏迎接,劉禪穿著一身嶄新的龍袍,冠帶毓冕,身後文武百官伺立,停禦輦於道旁,恭恭敬敬地迎接諸葛亮。


  ??諸葛亮慌忙下了四輪車,拜伏在地,說:“臣不能快速平定南方,使皇上擔憂,臣之罪也。”


  ??劉禪連忙扶起諸葛亮,口稱相父辛苦了,兩車並駕齊驅,回到成都城皇宮。


  ??劉禪見大軍凱旋而歸,龍顏大悅,下令大擺禦宴,犒勞文武官員;三軍士兵,賜給酒肉、錢糧,歡飲三天,慶祝勝利。


  ??諸葛亮從袖中掏出本章,奏報皇帝劉禪,將歿於王事的士兵之家,一一從優撫恤;又獻上軍功簿冊,請皇帝論功行賞。


  ??劉禪一一照準,與群臣歡飲。


  ??忽然探馬來報,魏主曹丕病逝,群臣遵遺囑立其子曹睿為帝(魏明帝),曹睿追諡父皇曹丕為文皇帝,諡母後甄氏為文昭皇後。封鍾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

  ??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其餘文武官僚,各各封贈。


  ??魏國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恰好雍、涼二州缺人守把,驃騎大將軍司馬懿上表請求鎮守西涼等處。


  ??曹睿同意,下旨封司馬懿為舞陽侯、驃騎將軍,提督雍、涼等處兵馬。


  ??諸葛亮聞報大驚,說:“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魏國文武都不足慮:但司馬懿深通韜略,善於用兵,他若統領雍州、涼州兵馬,加以訓練,日後必是我蜀漢的大患!我看不如先起兵伐之。”


  ??劉禪麵有難色,說:“相父,大軍剛剛征討孟獲回來,人剛解甲,馬剛解鞍,糧草一時也不足,怎麽又要出兵?”


  ??文武百官也麵麵相覷。


  ??參軍馬謖說:“如今丞相平南方回,軍馬疲憊,隻宜休養體恤,怎可再次遠征?我有一計,使司馬懿被曹睿猜忌,曹睿可能殺了司馬懿,未知丞相鈞意如何?”


  ??諸葛亮笑問是何計,馬謖說:“司馬懿雖是魏國大臣,但是曹操在世就疑忌他,特地囑咐曹丕不可付與他兵權。如今曹睿剛剛繼位,不知司馬懿是不是真心效命,肯定不信任他。我何不暗中派人前往洛陽、鄴郡等處,散布流言,就說司馬懿要謀反,重立皇帝!另外再以司馬懿的名義寫下榜文,告示天下,四處張貼,要立新帝,曹睿必然起疑,或許就殺了司馬懿!”


  ??諸葛亮點頭稱善,派魯三帶上十幾個人,親自去洛陽、鄴郡辦理此事。


  ??過了十幾天,洛陽、鄴郡城中都貼上了告示,守城的將軍看了,急忙把告示揭下,飛報曹睿。


  ??曹睿看了告示,意思是說當年太祖魏武帝,本欲傳位給陳思王曹植,被曹丕篡位;如今的皇帝是曹丕的兒子,向來沒有德行為王,竊據皇位,自己要興兵征討,扶陳思王曹植的子孫登基,先出告示,敢不從的,誅滅九族!


  ??曹睿看完大驚失色,召集群臣商議。


  ??太尉華歆奏說:“當年太祖武皇帝曾經對我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其心叵測,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如今他主動請求鎮守雍、涼二州,分明是培植羽翼,圖謀不軌。”


  ??司徒王朗說:“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懷大誌;陛下若不早點除掉他,日後必定是國家禍患。”


  ??曹睿十分驚惶,想點兵禦駕親征。


  ??大將軍曹真勸諫說:“陛下不可。先帝文皇帝托孤於臣等數人,其中就有司馬懿。司馬懿若有異心,文皇帝必定不肯托孤於他。如今並沒有真憑實據說司馬懿要造反,我們看到的告示可能是諸葛亮或孫權的反間計,不能僅僅憑一張告示,就殺顧命大臣!倘若貿然出兵,是逼司馬懿造反,正中敵人下懷!”


  ??曹睿問曹真:“依大將軍之意,該當如何?”


  ??曹真說:“陛下若不放心,可以仿效漢高祖出遊雲夢澤的故事,率大軍出巡司馬懿的駐地安邑,司馬懿必然前來迎接。到時候陛下觀察他的動靜,要是有異心,就趁他來接駕的時候當場擒拿、誅殺,可以免去戰亂。”


  ??曹睿果然親自率領十萬禦林軍,前往安邑;雖然司馬懿應對得當,曹睿心中疑惑,還是聽了華歆的勸,削去司馬懿兵權,罷歸田園,命曹休總督雍州、涼州軍馬,代替司馬懿的位置。


  ??諸葛亮聽了魯三的回報,心中大喜,寫了道《出師表》,呈給劉禪,欲興兵北伐。


  ??劉禪耽於享樂,不想打仗,但是一直畏懼相父諸葛亮,隻好展開表章一看,上麵寫道:“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劉禪看完,仍然不想北伐,過安穩日子多好?於是說:“相父南征剛回,軍旅勞累,如今席未暇暖,又要出征,朕於心不忍;況且五虎大將馬超新近病故,嚴顏、趙子龍等大將已老,將才凋敝,不如各守本分,等魏國伐蜀,再作計較。”


  ??諸葛亮急道:“陛下不可!如今孟獲歸順,南方平定,我軍再無後顧之憂,正好出師北伐,以酬先帝遺願!如今司馬懿中計被貶,曹休能力不足,正是北伐的良機!”


  ??劉禪沉吟不決,太史譙周出奏說:“陛下,臣夜觀天象,北方旺氣正盛,星曜倍明,未可攻伐。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強為?”


  ??諸葛亮說:“天道變易不常,豈可拘泥?當初赤壁之戰,曹操領百萬雄師南下,也是氣勢洶洶,最後還不是被我一把火燒得大敗而逃?先生乃書生之見,不可參與軍國大事。”


  ??譙周被噎得無語,默然退下。


  ??劉禪無奈,隻好說:“就依相父之意,請相父調兵遣將吧。”


  ??於是諸葛亮任命郭攸之、董允、費禕為侍中,總管皇宮中之事;命向寵為大將,總督禦林軍馬,保衛皇上;命蔣琬為參軍,嚴顏為東川都督;命張裔為長史,掌管丞相府事;命杜瓊為諫議大夫;杜微、楊洪為尚書;孟光、來敏為祭酒;尹默、李譔為博士;郤正、費詩為秘書;譙周為太史。內外文武官僚一百餘員,同理蜀中之事。


  ??諸葛亮散朝回府,調遣諸將聽令。任命前軍都督: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部屬:白水關太守劉雄、裨將軍王平。


  ??中軍監軍:揚武將軍鄧芝;中軍參軍:安遠將軍馬謖;中軍護軍: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和飛衛將軍廖化。


  ??後軍都督:高陽侯吳懿,兼管糧草、輜重。後軍副將:關內侯張嶷、都亭侯張翼,專管押運糧草。


  ??軍中長史(幕僚長):綏軍將軍楊儀。


  ??丞相令史:魯三,專門負責傳令。


  ??偏將統領:征南將軍劉巴,管轄各位將軍的屬下副將。


  ??帳前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


  ??以上一應官員,都跟隨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知內外事諸葛亮出征。分撥已定,又傳檄李嚴等鎮守川口以防東吳。


  ??諸葛亮剛剛下完命令,忽然趙子龍走出來,大聲說:“丞相!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位古人皆不服老,何故出征不帶我去?”


  ??諸葛亮說:“子龍將軍,我平南回來,馬孟起病故,又折一員大將,我心痛惜!今將軍年已七旬,若隨軍廝殺,稍有差池,豈不動搖一世英名,減卻我軍銳氣?故而我未派遣將軍。”


  ??趙子龍厲聲說:“我自跟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死於疆場,馬革裹屍,幸也!我願為前部先鋒!”


  ??諸葛亮再三苦勸不住。


  ??趙子龍說:“丞相如不肯派我為先鋒,我就一頭撞死於階下!”


  ??諸葛亮無奈地說:“子龍將軍既要為先鋒,須得一人同去相助,我才放心。”


  ??話音剛落,有個人站出來說:“我雖不才,願助趙老將軍先引一軍前去破敵。”


  ??諸葛亮抬頭一看,是鄧芝。


  ??諸葛亮大喜,鄧芝文武雙全,計謀過人,還會飛劍之術,有他去肯定放心!於是諸葛亮撥精兵五千、副將十員,隨趙子龍、鄧芝去為先鋒軍,原來的先鋒魏延改任行軍總管。


  ??諸葛亮選定建興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師伐魏,劉禪率文武百官送到北門外十裏,賜禦酒以壯行色,互道珍重而別。


  ??諸葛亮辭別了劉禪,率領三十萬大軍出發;旌旗蔽野,刀槍如林,大軍往漢中開去,一路上關廂裏的官員沿途接濟糧草。


  ??大軍沿途經過沔陽,馬超葬於此處;諸葛亮命馬超的族弟馬岱戴孝,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前去馬超墓前祭祀。


  ??馬超新葬不久,墳土未幹,諸葛亮焚香、擺祭品、灑酒祭祀,哭拜於地,哀傷不已。


  ??馬謖勸解道:“丞相,生死是定數,誰也不能挽回,還是節哀吧。”


  ??諸葛亮哭道:“我非是哭馬超命短,我是歎息興漢大業艱難!五虎上將中,關雲長、張翼德、黃忠、馬超先後亡故,隻剩下子龍將軍,已年紀七旬!反觀曹魏,夏侯氏、曹氏宗族,人才輩出;孫權家族也是英才濟濟,唯有我主沉迷於吃喝玩樂,不思進取,我那《出師表》就是諷勸陛下的,估計他也聽不進去!”


  ??馬謖勸道:“陛下還年幼,耽於玩樂,也是有的,日後再慢慢規勸吧。丞相身負三軍重任,千萬要保重身體。”


  ??諸葛亮一路率領大軍北進,曹睿已經接到探馬稟報,召集群臣商議派誰出征拒敵。


  ??夏侯淵之子夏侯楙挺身而出,說:“陛下,我父親夏侯淵被諸葛亮派黃忠殺死,我久欲報仇,如今正是機會,請派我領兵出征!”


  ??曹睿一看,是駙馬夏侯楙。曹操憐惜其喪父,以女兒清河公主招夏侯楙為駙馬。夏侯楙現為安西將軍、持節,繼夏侯淵之後都督關中,駐守長安。諸葛亮出漢中,正是夏侯楙的防地,曹睿不好拒絕,點頭答應,下令調二十萬兵馬,並關西諸路軍馬歸夏侯楙節製,前往迎敵。


  ??司徒王朗急忙勸諫說:“陛下不可!夏侯駙馬雖然帶兵,掌握兵權,但是向來不曾征戰;如今付以大任,非其所宜。更兼諸葛亮足智多謀,深通韜略,不可輕敵。”


  ??夏侯楙嗬斥道:“王司徒莫非勾結諸葛亮,欲為內應?我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韜略,深通兵法,你敢欺我年幼?我若不生擒諸葛亮,誓不回來見天子!”


  ??王朗等官不敢再諫,曹睿即任命夏侯楙為大都督;夏侯楙拜辭了魏主曹睿,星夜趕到長安,調集關西諸路軍馬共二十餘萬,來敵諸葛亮。


  ??諸葛亮聞報大喜,夏侯楙在漢中戰敗過,不過是員副將,怎能為帥?


  ??魏延上前獻策說:“丞相,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徒有虛名。我願率精兵五千,取道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的子午穀向北行軍,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聽說我兵到,必定全軍來戰;丞相從斜穀進軍,兩麵夾擊;鹹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諸葛亮笑道:“此非萬全之計,中原也有智囊,倘若有人進言,子午穀險要,須派兵把守;山道崎嶇難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數千兵馬守住險道,非但你的五千士兵受害,我軍亦大傷銳氣,此計不可行。”


  ??魏延又說:“丞相若從大路進軍,道路迂回遙遠,夏侯楙必定調集關中之兵,擋路迎敵;那麽戰事曠日持久,何時可得中原?”


  ??諸葛亮說:“我從隴右走平坦大路,進可攻,退可守,糧草轉運方便,何愁不勝!”


  ??魏延仍是不服,說:“丞相為何非要走隴右,舍近求遠?子午穀這條路,即使有險阻,我軍連摩天嶺都征服了,子午道難道比摩天嶺還險?若出子午穀,是為上策!”


  ??魏延這一說,眾位將軍交頭接耳,不少人附和魏延的主張。


  ??諸葛亮心知,如何用兵是件大事,必須統一意見,上下一心。


  ??諸葛亮沉思了一會,羽扇輕搖說:“我蜀國與魏國有兩處接壤,北邊以秦嶺為界,東邊與魏國上庸郡相鄰。上庸郡一直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山多、荒涼,而且道路非常崎嶇,從此路進兵,真的是‘難於上青天’,非用武之地。所以我國要伐魏,或魏國要伐蜀,都是在秦嶺方向用兵。我軍兵出秦嶺,又有兩處可以進兵:西北方向的隴右和北方的關中。魏延將軍說的兵出子午穀,其實就是向北攻擊關中。關中雖然號稱沃土,但之前曹操與西涼馬騰、韓遂在此大戰,城池焚毀,糧食絕收,沿途沒有糧草可供我軍使用!”


  ??諸葛亮端起桌上茶杯喝了一口,繼續說:“我蜀軍以山地步兵為主,騎兵數量不多,如果采用魏延將軍的計策,就算奇襲成功,攻取了長安,也沒有能力迅速機動堵住中原各地進入關中的隘口。一旦封不住隘口,關中平原無險可守,魏國能夠快速做出反應,調集各路兵馬進入關中平原與我軍決戰。如此,我軍將陷入被動,寡不敵眾!我要走西北方向的隴右道,地處隴山之西,隴山高達兩千米,俯瞰關中平原,居高臨下!我軍一旦奪取隴右,就能與漢中連成一片,對魏國形成兩麵夾擊之勢。而且隴右土地肥沃,盛產麥子,又盛產良馬,可資軍用!”


  ??魏延又說:“我大軍走隴右道,迂回進攻,沿途耽擱時間,魏國也會增援,還不如直接出子午穀!”


  ??諸葛亮看看武將們仍有不少讚同魏延的主意,笑著對魏延說:“文長,看來你也研究過地圖,對道路的遠近,胸有成竹。我來算一筆帳給你聽:魏國大軍主力在洛陽,拱衛都城,約有十多萬;隴右所屬的雍涼地區大約有一萬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關中,隴右不過數千人而已。我大軍三十萬出隴右,對付雍涼地區的一萬多魏軍,有沒有勝算?”


  ??魏延不服,說:“丞相,魏軍可以從洛陽調兵增援隴右,不會見死不救。”


  ??諸葛亮說:“我軍從漢中出發到達隴右地區,遠比魏軍從長安甚至是洛陽出發馳援隴右速度更快。從洛陽經豫西道到長安,大約七百四十裏;從長安沿渭水到郿縣,大約二百六十裏,再從郿縣沿渭水經陳倉狹道到列柳城,大約三百四十裏,而且這條路非常難行,隻適合小股部隊行軍。當然魏軍還有另一條路可走,從長安經隴關道至街亭,大約八百四十裏,再從街亭至天水約二百六十裏,這兩條路是關中到隴右的主要通道。按照正常行軍四十裏一天,急行軍一百裏一天來計算,魏國大軍從得到消息到援軍抵達長安需要大約二十天,再從長安向隴右門戶隴山隘口急行軍需要八天,魏軍要抵達隴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魏延道:“我軍也要走山路,未必就比魏軍快多少。”


  ??諸葛亮笑笑,說:“我軍從漢中越過秦嶺,再出斜穀到郿縣,大約四百七十裏;如果經隴南山地到祁山,大約五百八十裏,再從祁山到天水,大約一百八十裏,這是我軍進入隴右的兩條主要通道。所以我軍從漢中進入隴右隻需要半個月左右,再急行軍到天水隻需兩天!也就是說,在魏國援軍抵達之前,我軍有十餘天時間攻略隴右地區的郡縣;而且這段時間裏,我前鋒幾萬蜀軍隻需要對付數千魏軍即可。”


  ??眾將聽了,無不欽服。


  ??於是諸葛亮命趙子龍率偏師一萬人,以聲東擊西之計從箕穀出兵,揚言出斜穀襲擊長安,以此吸引鉗製魏國關中的兵力,自率大軍出祁山!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