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孔明聯吳修舊好 出兵南征反間妙
吳王孫權被鄧芝說動,決意聯蜀抗魏。
??孫權問:“眾官誰願出使成都,以達孤意,與蜀國結盟?”
??一班文官鴉雀無聲。
??孫權歎息道:“孤掌管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更有荊襄九郡,反不如西蜀偏僻之國。蜀有鄧芝,不辱其主;吳卻無一人敢入蜀,以達孤意。”
??忽然一人出班奏道:“臣願前往!”
??孫權舉目一看,是吳郡人張溫,字惠恕,官居中郎將。
??孫權說:“隻怕你到了成都見到諸葛亮,不能妥善地表達我的意圖,誤了兩國聯盟的大事!”
??張溫說:“主公,諸葛亮也是人,臣有何怕他?此去必定不辱使命。”
??孫權大喜,重賞張溫,親自寫了國書,作為盟約;又賞賜鄧芝,命張溫帶著吳國回饋蜀國的禮物,隨同鄧
??芝入川通好。
??二人一路乘船,一個月後來到成都。
??諸葛亮非常重視,早已派蔣琬在成都郊外迎接。
??諸葛亮已與劉禪商議好,鄧芝一去,盟約必成,孫權肯定遣使回訪,應以禮相待,以結盟好;然後先平定南方孟獲,穩固後方,再圖中原。魏國若滅,吳國也不能持久,這是長遠的國策。
??劉禪聞報吳使張溫到來,下令聚集文武於丹墀,令鄧芝、張溫覲見。
??張溫見劉禪十分重視,自以為得誌,昂然上殿,見劉禪施禮。
??劉禪見張溫沒有跪拜,心中不悅;想起諸葛亮的囑咐,不動聲色,賜錦墩,讓張溫坐於殿左,設禦宴款待。
??張溫獻上吳王孫權的國書,劉禪展開來看了會,傳給諸葛亮。
??諸葛亮一看,國書上寫:“吳王孫權,致意於蜀漢懷皇帝陛下:前者因荊襄之地,兩國不睦;今刀兵已息,將士解甲,百姓安居。國賊乃篡漢之曹丕也,孤王願與陛下永結盟好,唇齒相依,互通有無,攻守同盟。若違誓約,神人共誅,國祚不永!”
??諸葛亮看完大喜,孫權是真心結盟,蜀國再無兩麵受敵之憂。
??諸葛亮從袖中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禮單,遞給劉禪,賞賜吳使張溫。劉禪親自寫了國書,蓋上玉璽,與東吳訂盟。
??文武群臣無不欣喜,殷勤地過去敬張溫酒。
??張溫名利雙收,喜不自勝,頻頻舉杯,麵有傲色。
??禦宴一直進行到黃昏方散,諸葛亮親自送張溫去驛館休息,約定明日中午,擺宴送行。
??次日,諸葛亮就在驛館內設宴送行。
??諸葛亮對張溫說:“先帝在日,與東吳不睦,屢興刀兵。如今先帝已晏駕,當今聖上,深慕吳王,欲捐棄舊怨,永結盟好,合力破魏。望大夫回去,善言回奏,兩國通好。”
??張溫連連點頭應諾,酒至半酣,張溫嬉笑自若,談笑風生,頗有傲慢之意。
??諸葛亮微微一笑,暗暗叫過來魯三囑咐幾句,魯三領命出去。
??不一會兒,酒宴上闖進來一個人,身材修長,文質彬彬,正是益州別駕、左中郎將、長水校尉秦宓!
??秦宓進來,隻對諸葛亮施了一禮,坐下飲酒高歌,看也不看張溫一眼。
??張溫不悅,問諸葛亮:“丞相,此乃何人?如此無禮?”
??諸葛亮羽扇輕搖,笑道:“此乃秦宓,字子勑,益州有名的學士。秦宓乃劉璋舊部,文采斐然,專攻儒典,而且為人清高;劉璋在日,多次派官員、親朋好友相勸,秦宓才肯出仕。”
??張溫不悅,有意刁難,問:“既為學士,不知秦宓先生可曾學習?”
??秦宓正色道:“蜀中三尺小童,都去學習,何況於我?”
??張溫問:“請問公所學為何?”
??秦宓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張溫笑道:“公既出大言,請即以天為問:天有頭乎?”
??秦宓說:“天有頭。”
??張溫問:“頭在何方?”
??秦宓說:“在西方。《詩經》雲:‘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也。”
??張溫又問:“天有耳乎?”
??秦宓回答說:“有耳!天處高而聽卑。《詩經》雲:‘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無耳如何能聽?”
??張溫又問:“天有足乎?”
??秦宓說:“有足。《詩經》雲:‘天步艱難。’無足如何能步行?”
??張溫又問:“天有姓乎?”
??秦宓說:“豈能無姓!天姓劉。”
??張溫反問:“何以知之?”
??秦宓說:“天子姓劉,天當然姓劉。”眾官哈哈大笑。
??張溫張口結舌,麵紅耳赤。
??秦宓笑嘻嘻地舉杯上前敬酒,問張溫:“先生乃東吳名士,既以天事下問,必能深明天理。昔日混沌既
??分,陰陽初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至共工氏戰敗,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既輕清而上浮,為何傾其西北?又未知輕清之外,還有何物?願先生教我。”
??張溫無言可對,連忙站起來,惶恐地說:“想不到蜀中俊傑眾多!適才講論,使我茅塞頓開。”
??諸葛亮見張溫羞愧,連忙勸說:“酒席之間詰問,不過是玩笑話而已。張大人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秦宓當初反對伐吳,曾被先帝囚禁,正與張大人聯蜀之意不謀而合,兩位是同道中人也!”
??張溫連連拜謝,舉杯一一敬酒,神色謙恭了許多。
??送行宴吃完,諸葛亮命鄧芝去吳國答禮,與張溫同行。
??二人拜辭諸葛亮,往東吳而去。
??回到建業,張溫交口稱讚諸葛亮賢達,把劉禪仁義、願與東吳永結盟好、特遣鄧尚書又來答禮之事一說。
??孫權見盟約已成,心中大喜,收下國書,設宴款待鄧芝,令群臣相陪。
??鄧芝見盟約已成,不似上次出使東吳,咄咄逼人,頻頻敬酒,和藹可親。
??孫權喝到半酣,心中高興,舉杯問鄧芝:“若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得天下太平,然後二主分治,豈不樂乎?”
??鄧芝回答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兩國聯手滅魏之後,不知天命歸於吳乎?歸於蜀乎?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則戰爭止息矣。”
??孫權大笑說:“鄧公實誠君子也!”於是厚贈鄧芝還蜀,自此吳、蜀通好。
??兩國結盟,早有探馬報知曹丕,曹丕大怒,傳旨禦駕親征,先伐吳!
??司馬懿獻計,調集大小船隻,從蔡水、穎水而入淮河,攻壽春,至廣陵,再渡長江,直取南徐。切斷吳軍的退路後,再往上遊,攻擊吳都武昌。
??曹丕應允,調三千艘戰船,命曹真為前部,張遼、張郃、文聘、徐晃等為大將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合後,劉曄、蔣濟為參謀官,起水陸軍馬三十萬,擇吉日發兵!
??又封司馬懿為尚書仆射,留守國都,代理朝政。
??孫權聞報大驚,一邊派使者向諸葛亮求助,請蜀兵出漢中,攻魏地,牽製曹魏;一邊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督促建業、南徐軍馬,守護江岸。
??徐盛令士兵紮蘆葦為假人,盡穿青衣,執旌旗,立於假城疑樓之上。南徐沿江一帶,直至石頭城建業,一連數百裏,城郭舟車,連綿不絕。
??曹丕兵臨長江一看大驚,魏兵見城上許多人馬,如何不膽寒?恰好江上起了大風,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濺濕龍袍,帥船將覆。
??曹真急派文聘將曹丕救上小船,待大風平息後,魏軍水師退往淮河。東吳振威將軍孫韶不服徐盛號令,私自領兵追擊,兩軍混戰。
??忽然探馬急急來報曹丕,蜀漢丞相諸葛亮派了趙子龍出陽平關,攻打魏國諸郡甚急。
??曹丕無心戀戰,急忙下令退兵。誰知進了淮河,船行了不到三十裏,徐盛早已派了丁奉埋伏在淮河中蘆葦逼仄處,預灌魚油,點火焚燒;大火順風而下,風勢甚急,火焰漫空,困住曹丕的龍舟。
??曹丕大驚,急忙上了小船登岸,又棄舟上馬,忽然丁奉領著伏兵衝殺過來。
??張遼急忙掩護曹丕撤退,卻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
??魏軍大敗,淹死在淮河裏的不計其數,丟失軍械、糧草、輜重無數。
??張遼敗回到洛陽,箭瘡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
??趙子龍引兵殺出陽平關,攻城略地,忽然丞相諸葛亮派人送信,說建寧太守雍闓結連蠻王孟獲,起十萬蠻兵,侵掠四郡;因此召子龍回師,派馬超堅守陽平關,諸葛亮準備親自南征。
??卻說諸葛丞相在成都輔佐劉禪,事無大小,均秉公決斷,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兩川之民,樂享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又遇上連年大熟,米滿倉房,財盈府庫。凡遇差徭,民眾爭先早辦,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
??建興三年,永昌副將來報:蠻王孟獲,大起蠻兵十萬,犯境侵掠。建寧太守雍闓,是漢朝什方侯雍齒之後,勾結孟獲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二人都獻了城投降,隻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造反。
??現今雍闓、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跟隨孟獲,攻打永昌郡。永昌太守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死守此城,形勢危急,懇請丞相早發救兵。
??諸葛亮急忙入朝奏報:“陛下,南蠻不服王化,屢犯邊郡,實乃國家心腹大患!臣當親領大軍,前往征討。”
??劉禪說:“蜀國東有孫權,北有曹丕,今相父棄朕而去,倘若吳、魏來攻,如何是好?”
??諸葛亮說:“東吳剛剛與我國結盟,料無異心;若有異心,李嚴在白帝城,此人文韜武略,可擋陸遜。曹丕新敗於東吳,銳氣已喪,未能遠圖;且有馬超守把漢中諸處關隘,不必擔憂。臣又留關興、張苞等兩支軍馬為救應,可保陛下萬無一失。今臣先去掃蕩蠻邦,然後北伐,以圖中原,報先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
??劉禪說:“朕年幼無知,請相父斟酌行之。”
??忽然諫議大夫王連出奏:“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丞相重任在身,而親自遠征,非所宜也。且雍闓等人乃疥癬之患,丞相隻須派一大將征討,必然成功。””
??諸葛亮說:“不然,南蠻之地,離國都甚遠,人多不習王化,桀驁難馴,我當親去征討。蠻人戰敗易,歸化難,我當剛柔並濟,別有斟酌,非可輕易托人。”
??王連再三苦勸,諸葛亮不從,定下三日後出征。
??諸葛亮回到相府,當即發下令箭,派魯三等人去東西兩川調取猛將來成都,隨後與夫人黃月英、兒子諸葛瞻話別。
??黃月英深情地說:“相公,你的歲數也不小了,此去南蠻,煙瘴之地,窮山惡水,就別騎馬了,我已為你準備好坐騎。”
??諸葛亮欣喜地說:“夫人大才,奇思妙想,必定會讓我驚喜!”
??黃月英笑嘻嘻地攙著諸葛亮,說:“夫君閉眼,跟著我走。”
??諸葛亮依言閉上眼睛,被夫人攙扶到隔壁的房間。
??黃月英拉著諸葛亮坐到一張椅子上,笑道:“夫君請睜眼看看。”
??諸葛亮四下一看,自己坐在一張椅子上,不由得茫然地問:“夫人,我的坐騎呢?”
??黃月英笑吟吟地走到諸葛亮後麵,抓住椅背一推,把諸葛亮推著在房間裏轉了幾圈,含笑不語。
??諸葛亮恍然大悟,椅子四隻腳都裝了輪子,成了四輪車!
??諸葛亮喜道:“夫人真是大才!以後我就坐在椅子上,讓士兵推著行軍,省卻了鞍馬勞頓!”
??回到隔壁的房間,諸葛瞻嚷著要隨父親出征,諸葛亮笑道:“瞻兒,你還小,如今首要的是學好文武兩藝,將來為國家效力!”
??諸葛瞻嘟著嘴,心中不悅,卻不敢多說。
??諸葛亮看了笑了笑,讓他出去玩會,然後坐到桌前,沉思一會,寫了封信,作為家訓,留給夫人黃月英,讓他督導兒子的學業。
??黃月英接過來一看,上麵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黃月英看完喜道:“相公,這幾句話夠瞻兒一生受用了!您放心出征,家裏自有我照料!”
??諸葛亮謝過夫人,三日後,各路兵馬會齊,糧草齊備。
??趙子龍自陽平關回到成都,諸葛亮令蔣琬為參軍,費禕為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為掾史,留在成都輔佐朝政;命趙子龍、魏延為大將,總督軍馬;馬謖為隨軍參謀;王平、張翼、張嶷為副將;還有數十員副將、裨將、牙將;共起兵二十萬,拜辭了劉禪,前往永昌郡進發。
??大隊人馬,列隊而行,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所經之處,秋毫無犯。
??叛將雍闓得知諸葛亮親率大軍而來,立即與二位太守高定、朱褒商議,分兵三路迎敵:高定走中路,雍闓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五六萬迎敵。
??諸葛亮聞報,急令趙子龍引五萬兵馬,擋住左路的雍闓軍;馬謖、張嶷領五萬兵馬,擋住朱褒的右軍,隻放高定的中路軍孤軍深入。
??高定部前鋒叫鄂煥,身長九尺,麵貌醜惡,使一枝方天畫戟,驍勇善戰。
??諸葛亮大軍剛進永昌界內,鄂煥領兵衝鋒。
??諸葛亮命魏延出戰,隻許敗,不許勝;卻在五裏之外,埋伏下張翼、王平兩路兵馬。
??鄂煥拍馬與魏延交鋒,方天畫戟猛刺魏延。魏延舉刀相迎,鬥了十幾個回合暗暗吃驚,這鄂煥武藝高強,膂力也不小,難怪諸葛丞相要我詐敗。
??魏延又鬥幾個回合,趁著二馬交錯,拖刀敗走,領本部五千騎兵直往後退。
??鄂煥大喜,揮軍猛追不舍,想立頭功。
??一直追出五裏路,忽然背後一聲炮響,張翼、王平兩路軍殺來,斷了鄂煥和五千部下的歸路;魏延返身再戰,將鄂煥部包圍起來。
??鄂煥大驚,左衝右突,卻衝不出包圍圈,被魏延奮力一刀,劈死戰馬,倒地被擒。
??鄂煥被五花大綁,推來見諸葛亮。諸葛亮沉吟片刻,問:“將軍是何人部下,為何抗拒天兵?”
??鄂煥說:“我乃高定部將,主將差遣,不得不來。”
??諸葛亮說:“我素聞高定乃忠義之士,被雍闓、朱褒鼓惑造反,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我今放你回去,勸高定太守早早來降,免遭大禍。”
??鄂煥拜謝而去,回見高定,如實相告,稱讚諸葛亮之德,高定嘴上不說,心中感激。
??諸葛亮放走鄂煥,派人去召回趙子龍、馬謖兩路兵馬,讓雍闓、朱褒、高定三軍會師。
??雍闓得知鄂煥被俘又放回,心中疑惑,第二天親自率兵五萬出來挑戰。
??諸葛亮命魏延出戰,劇鬥五十回合,雍闓不敵敗走;魏延早得了諸葛亮的指示,也不追趕,收兵回營。
??雍闓回營,心中疑慮不止,請高定率軍出戰。高定領本部五萬兵馬出戰,蜀營卻營門緊閉,隻放弓箭拒敵,並無一將出戰。
??高定隻得收兵回去,雍闓越發疑惑,又請朱褒領兵叫陣。
??誰知朱褒剛剛率本部五萬兵馬出戰,蜀軍軍營打開,趙子龍領兵五萬,擊潰朱褒部,俘虜了上萬叛軍。朱褒幸虧戰馬快,急急逃回,險些被趙子龍一槍刺死。
??朱褒逃回,也起了疑心,懷疑高定與諸葛亮暗通款曲。
??高定百口莫辯,於是和朱褒、雍闓商定,夜裏三軍一起出發,去劫蜀營!
??當夜三更,三將各領一萬兵馬前去劫營。誰知衝進蜀軍前營,裏麵卻空無一人!
??三將大驚,心知中計,急忙回撤。
??就聽周圍炮聲連響,趙子龍、魏延、王平、馬謖、張嶷、張翼各領一萬兵馬,四麵包圍!
??三將拚力死戰,趁夜逃回營中,部下卻大半被擒。
??到了第二天,忽然高定的部下被諸葛亮下令放回,其他朱褒部、雍闓部被俘士兵卻一個也沒回來!
??朱褒與雍闓更加懷疑高定,二人密謀,晚上設下酒宴,請高定來赴宴,就便殺之!
??高定與部將鄂煥商議,鄂煥說:“將軍,朱褒與雍闓已經懷疑您,若去赴宴,性命不保!諸葛丞相仁義之人,不如我們將計就計,殺了朱褒與雍闓去投降丞相,必獲重用!”
??高定沉吟半天,毅然說:“我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就這麽辦!朱褒與雍闓定在晚上酉時開宴,我們提前出發,申時帶全軍突然襲擊,必殺二將,獻於丞相!”
??鄂煥欣然同意,提前去準備。到了申時,高定部傾巢出動,殺進朱褒與雍闓的大營,朱褒與雍闓倉猝應戰,朱褒被鄂煥一戟刺死,雍闓被高定活捉,部下四散而逃,投降的也有一半。
??高定和鄂煥來蜀營求見諸葛亮,獻上雍闓。
??諸葛亮命將雍闓斬首示眾,任命高定為建寧太守,總管三郡;令鄂煥為牙將,輔佐高定。
??三路軍馬已平,諸葛亮率大軍進入永昌城,與太守王伉會師。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