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為母則強
汴京內城,寧王府內人影寥寥。
自從郡主失蹤後,整個寧王府如今用慘淡來形容亦不為過。尤其是芳菲院內,管事嬤嬤自司徒夢曦失蹤後自是無人再提,一眾丫鬟們雖經寧王妃授意,繼續留守芳菲苑,按郡主在時一般行事便可。
但是這一個大活人,還是個主子,在與不在又如何能相同呢。除卻那些個粗使丫鬟和婆子與司徒夢曦接觸不多,剩餘的幾個丫鬟,包括幾個司徒夢曦親自采買來的,俱是憂心忡忡,擔憂著自家主子的安危。
缺了郡主的院子,顯得極為冷清,灑掃完前院的翠,支著掃帚,不覺有些失神。
“翠,發什麽呆呢!”紫竹作為一等丫鬟,照舊管著這幾個丫頭們的日常。
“……紫竹姐姐,你,咱們郡主什麽時候能回來呀。”翠噘著嘴,“原先郡主在時,晨起大夥還一塊兒在這操練,多熱鬧啊,現在……”
瞧著一院蕭條的秋色,大夥的心情不言而喻。
紫竹走近翠,輕聲提點道:“你的心情,我明白。”
“隻是眼下,郡主既然不在,我們作為她的丫鬟,就該將這院子給她拾掇好了,待郡主隨時回來便能看到一個齊整的家,這才是我們眼下能做的。”
“與其期期艾艾的,不如拿出精神來,好好照看這個院子。”
“紫竹姐的是!”
玳想著司徒夢曦在時,晨練時訓練她們的模樣,不覺挺直了腰杆,接過翠手上的掃帚,使勁掃起了院裏的落葉。
得把這院子收拾幹淨了,郡主回來也知道我們沒偷懶呢!
瞧玳精神的樣子,紫竹暗自點頭。
這丫頭,倒是沒叫郡主看錯,果然是颯爽的性子。
“大夥都精神點,管好自己手中的活!”
借著翠此番感慨,紫竹也是敲打院內的一眾丫鬟們。
主子不在,更不能鬆了、散了。
見眾人都打起了精神,紫竹轉身往司徒夢曦的閨房而去,雖然司徒夢曦不在,但是她的房間,還是由紫竹一人負責灑掃,並未假手他人。
細細擦拭著司徒夢曦往常愛坐的桌椅,不似人前般底氣十足,紫竹心下也是極為擔心。那日分明與郡主一道去的安府,誰知回府時郡主與寧王妃竟會遇到不測。事後寧王雖聞訊在西郊救下了寧王妃,但是自家郡主卻是音訊全無……不若外間所的走失,她這個貼身丫鬟自然是知曉些內情的,隻是這內情,此刻莫是對外間幾個丫頭了,便是自家爹娘,也是不得的。
想到司徒夢曦的失蹤,紫竹不禁黯然,若郡主是被外人劫持,不如是裏應外合更為妥當。
當日為寧王妃與郡主駕車的車夫,雖是府內的老人,但誰又曾想,正是這府內的老人,串通了外賊劫持了主子。
事發當日,據這車夫也是早早的被滅了口,死狀淒慘,但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紫竹搖搖頭,也是事後府內徹查時才聽,這車夫名叫王大,原有一子,早年也在寧王府內當差,隻是牽扯進了前些年議論郡主癡傻一事的風波中,叫寧王妃打斷了腿發賣去赤嶺行了苦役。
赤嶺原本就是苦寒之地,王大那兒子又被打斷了腿尚未痊愈,一到赤嶺,沒扛過幾個月便早早地去了。而消息傳回汴京,這王大的老婆本就體弱,經年來靠湯藥吊著,乍然聽聞獨子離世更是傷心,沒挨過當月,便也隨兒子一並去了,獨留下這王大……
凡事皆有因果,紫竹判不清這王大是否值得同情,畢竟當年寧王妃遷怒之餘,一眾丫鬟廝被重判的不在少數……隻是,無論如何,郡主隻是一個孩子,你王大報複到她的身上,就是不對!
紫竹不覺捏緊了手中的棉布,心底對王大也是氣上了三分,要不是這人已經死了,真想衝上去好好質問他一番。你沒事拿個孩子撒什麽氣!
也不知曉郡主現今如何了,有沒有落在惡人手中,先前在福芳苑聽寧王夫婦所言,這王大之死似是被滅口的,這同謀的線索可就斷了,這人,又該從何尋起呢……
寧王府福芳苑內,此時與紫竹一般想的還有寧王妃。
“你們,曦兒這能去哪兒呢……”
不過幾日光景,寧王妃原本就清瘦的臉頰更是生生又了一圈,過了頭兩塌下來的日子後,眾人都以為寧王妃要崩潰時,寧王妃反倒是痛定思痛打起了精神,靠著拚了命也要將女兒給尋回來的勁頭,硬生生挺了下來。
除了料理寧王府的諸事,其餘時間,寧王妃便與寧王一道,合著徹查府內尚有嫌疑的仆婦,並四處找尋愛女司徒夢曦的下落;都為母則強,但每每夜深人靜,想著司徒夢曦臨別將她包裹的好好的推下馬車的一幕,寧王妃都不覺淚崩,人前撐起來的堅強不過是一股要將愛女尋回的執念罷了……而獨自麵對寧王時,寧王妃亦是憂心不已,生怕愛女有個好歹。
這些時日對寧王夫婦而言,人前或許不顯,人後之心酸焦灼,實在是不足為壤的。
今日,恰逢自己親哥哥,吏部侍郎安庭旭過府商議,自司徒夢曦失蹤後,不但京兆尹處消息全無,派人於內外城搜遍了依舊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自家哥哥也不是外人,寧王妃不由怵眉又愁起了司徒夢曦的下落。
麵對自家妹子憔悴的麵容,安庭旭也是不忍,轉眼瞧向對麵的寧王司徒昶,斟酌道:“聽大哥這幾日打探來的消息,給亭哥兒藥粉的人,聽口音,似是汴京本地人士。”
安庭旭口中所言的大哥,指的是安家長房的安庭遠。
“哦?”寧王皺眉,這與原先懷疑的北麵那位……就有出入了。
此番如若不是北麵的意思,那又會是誰呢……
安庭旭聞言也是沉思,想著這餘氏和奶娘不過對方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所知未必會多。
“我看倒也未必……即便是北麵那位在操控,這汴京之中,有多少人與之牽連也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