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逼出真話
孟櫻兒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單獨被皇帝叫來。
她跪在階下,心翼翼地抬眼看皇帝。隻見皇帝氣定神閑,一手翻著奏折,一手拿著茶碗喝茶,並不急著要和她話。
忍不住這樣的沉默,孟櫻兒終於膽怯地開了口:“皇上哥哥,您叫臣妹來,是有什麽吩咐嗎?”
皇帝瞥了跪在地上的堂妹一眼,清了清嗓子:“起來吧。朕找你來,是一你母妃的事。”
孟櫻兒從地上爬起,額頭沁出一層薄薄的汗,這幾日她心中一直很矛盾。
如果她哥哥欺辱母妃,那麽哥哥必會受到懲罰,但如果不,母妃就會陷入難堪的境地。
她聽父王昨兒喝酒到半夜,便知道必定是因此事而苦悶。也不知如果出來,能否替父王分憂。
皇帝掃了一眼,就看出了姑娘的心思。
“你父王要為這事與王妃和離,朕叫你來是想問問,想再找個什麽樣的母妃?“
“什麽?和離?”孟櫻兒驚訝地抬起頭,水汪汪的眼睛裏滿是不可置信,走到案前盯住皇帝,“父皇答應了嗎?”
與孟池明相比,孟櫻兒不討厭楊氏,相反,還很喜歡她。楊氏總給她做玩意兒逗她開心,喜歡帶著她玩。要是他們真的和離了,再來一個繼母,肯定不如楊氏待她好。
皇帝沒有回答她,而是緩緩放下筆,道:“堂妹,你若知道些什麽,現在還不遲。”
“這……臣妹不知道皇上在什麽。”孟櫻兒眼中閃過一絲慌亂,畢竟孟池明是她的親哥哥,她怕皇帝知道真相,會重罰哥哥。
“不知道啊?”皇帝一笑,也不逼她,揮了揮手,“那你回去吧。”
孟櫻兒還以為皇帝要“嚴刑拷打”,沒想到就這麽輕飄飄地放她走了,她反倒心裏不安。一步三回頭,走到門口時,又回過頭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盯著案上的奏折,目光一瞬未移。
永福上前笑道:“郡主,奴才帶您出去吧。”
孟櫻兒仍是不肯走,杵了片刻,經過激勵的心理鬥爭,又躂躂躂跑了回去。
“皇上哥哥,父王和母妃真的會和離嗎?”她幾乎要哭出來了,母親過世得早,好不容易有了個願意疼她陪她玩的繼母,現在也要沒了。
沒娘的孩子像根草,她不想當根草。
皇帝歎了口氣,走了下來,身子前傾,輕輕拍了拍她的腦袋:“和離也是不得己,你父王了,楊氏敢虐待池明,再喜歡也不能留她了。不僅如此,還要將楊氏父親貶為庶民,永不錄用。”
孟櫻兒沒想到事態會發展得這麽嚴重,倒吸一口涼氣,脫口而出:“皇上哥哥,其實母妃沒有虐待過我哥。”
皇帝拉著堂妹的手,牽著她走到邊上坐下,繼續道:“你倒是看。”
皇帝對自家兄弟姊妹一向溫和,是眾人心中值得依賴的溫暖大哥哥。孟櫻兒舔了舔嘴唇,話都到了嘴邊,索性就全都了出來:“那日母妃想和我們一起堆雪人,哥哥罵母妃是瞎子,辱她懷的是野種,母妃才生氣罵回了他。而且……臣妹都瞧見了,母妃並未絆倒哥哥,哥哥是自己摔的……”
簾後,孟世端將女兒這番話聽得一清二楚,頓時坐不住了,氣衝衝地揭簾出來,奔到女兒麵前,一把扯過她的衣領:“你為何不早!”
孟櫻兒嚇得亂抖,像一隻受驚的動物:“父王……”
“三叔。”皇帝上前攔住孟世端,勸道,“堂妹還,這不能怪她。”
孟世端這才鬆開手。孟櫻兒連忙跪下哭道:“父王,女兒知道錯了,您快去把母妃接回來吧。”
“不急,還有一事,要你去問個清楚。”皇帝打斷道。
孟櫻兒問是什麽。
皇帝將孟櫻兒從地上拉起,附耳對她低語一番。
冬的陽光是柔弱無力的,照在甬道上,連積雪都沒化幾分。這條甬道是回景陽宮的,路上的宮人稀少,此時更是幾乎沒櫻
孟櫻兒像往常一樣,跟在哥哥孟池明身後走著。突然,她問:“哥,你臉上那巴掌真是她打的?”
“是啊。”
“可是母妃脾氣那麽好,為何要打你?”
孟池明已聽了父王要與楊氏和離的事,嘴裏哼著曲兒,心情大好,得意地回頭對妹妹道:“自然是你哥我有法子惹她生氣了。”
孟櫻兒好奇道:“那你是怎麽惹母妃生氣的?”
孟池明笑道:“她不是瞎了嗎?我她是瞎子,生出的孩子就是瞎子,哈哈哈哈。”
他的笑聲持續了片刻,然後瞪了妹妹一眼,挑眉警告:“這事兒可不許和父王。”
“可是哥哥,母妃對咱們還不錯,你這樣也太過分了吧?”孟櫻兒都有些看不過眼了。
“你個女人懂什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狠,尤其咱們還是在皇家。”孟池明得頭頭是道,“這會子狠不下心,要等她再生一個,那咱倆哪有親生的親?在府裏的地位豈不是一落千丈。我這麽做,也是為了你好。”
楊府。
孟世端騎了一馬急急奔來,永清在後麵怎麽也追趕不上。
楊府的人已經做好了準備,等著王爺來下和離書。管家見孟世端來了,亦是十分平靜,不慌不忙地行禮請安,將他引至了花廳。
楊英在花廳裏等著,請孟世端上座。
嚴氏用手絹擦了擦眼淚,轉過頭去不願見女婿。
楊英麵容凝重地開口:“王爺,您與女當初的婚事是由太上皇賜婚,現在和離,也該與太上皇請示一下。”
孟世端忙站起解釋:“嶽父,我不是來和離的。”
孟池明那日所的不堪之語,楊念玉並沒有告訴父母。故而楊英與嚴氏仍是不知女兒為何要掌摑世子,隻當是相處不好的緣故。
“女已經是個可憐人了,王爺就不要再折騰她了。既然女不能和王爺的世子相處,這日子過下去也沒有意思。”楊英搖了搖頭,突然跪在霖上,“臣教女無方,念玉對世子動手的確有錯,王爺要罰就罰臣,饒過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