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朝中局勢
“大兄,你不怪我麽?”
從進入車廂開始,張禕便手握竹簡一言不發地看了起來。
張韜滿以為會受到大兄的批評,然而當他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出來後,張禕隻是說了句:“如此也好。”
到底是怎麽一個“好”法,張韜不知道。所以這一路上,他還是希望能夠聽到大兄的苛責,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做得不對。
隻是張禕的表情竟是出奇的安靜,眼看著洛陽城已在眼前,張韜終於忍受不住,對著大兄詢問了起來。
張禕抬起頭,看著幼弟滿臉忐忑,不由莞爾:“阿韜,莫說一個不在圖籍的宮女,即便是那些護送中的東吳亡人,隻要父親肯開口,陛下也會賞賜百十個人。此事你莫要擔憂,如今母親年事已高,你又逐漸長成,有一個女婢在身邊照料也好,也省的她老人家擔憂。”
“……”
看著大兄不鹹不淡的模樣,張韜頓時滿臉黑線。敢情自己不斷為家族考慮,反複思考、一夜難眠,到頭來居然是杞人憂天不成?早知道是這樣的話,就該連虞婧也留下來了。
張禕見到幼弟委屈的神情,鄭重道:“若無父親與陛下圍棋定策,江左又豈能在短短三個月之內便告平定?阿韜,隻要你不是謀逆的大罪,在這洛陽城,便沒人能將你怎麽樣,你無需心懷長戚。君子執仁立誌、先行後言,若總是心懷憂慮,徒勞心力,於事何益?”
張禕的一番話雖然很輕,卻讓張韜內心暖烘烘的。大兄實際上是在告訴自己,以後隻要不是謀逆的事情,盡管放心去做,有的是全家為自己托底。
看著大兄滿懷期待的眼神,張韜恭敬地施了一禮:“多謝大兄,小弟受教了。”
一直以來,由於張禕年紀過大,加上性格方正,張韜與大兄之間總是有著無形的隔閡。雖然同是兄弟,相比之下,他與二兄張韙的關係卻要好上很多。
到今日他終於明白,兄弟畢竟是兄弟,雖然因為年齡與見識有著這樣與那樣的分歧,然而總歸是血濃於水。
當然,所有的一切的底氣,均來自於父親在朝中的地位。
朝廷“八公”中,太宰、太傅、太保為“上公”,其中太宰乃是由太師改製而來,主要是為避司馬師的名諱。
大晉成立初期,以叔祖安平獻王司馬孚為太宰,太宰也是“八公”中榮譽地位最高的人。自從司馬孚死後,太宰一職空缺,直到郎陵公何曾臨死前數月,才短暫授予其“太宰”一職以安其心。
何曾死後,太宰重新空缺,依照目前的形勢來看,隻怕短期內也沒人能夠配得上這個位子。
太傅號為“帝師”,一般是皇帝的老師擔任。
大晉成立時,以出身滎陽鄭氏的壽光公鄭衝擔任。鄭衝死後,空了幾年,最後接班的也是何曾。司馬炎畢竟已經做了十六年的皇帝,當初教導自己的各位大臣均已去世,所以隻要司馬炎繼續做下去,也不會再有人出任太傅。
而第一任太保則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祥,王祥去世後,接任的還是何曾。
這三位雖然地位尊崇,卻均是虛職。雖然一定程度上還有參政議政的權利,也不過是司馬炎出於敬重老同誌的初衷罷了。
當然,正是由於其地位尊貴,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到如今,朝廷的“上三公”均已空缺。
與“上三公”類似,大司馬、大將軍也是虛職,然而作為各地都督的加銜,卻能突出其班次與地位。相對“上三公”來說,還能發揮餘熱,不至於成為政治圖騰,隻能供人膜拜。
就比如說大司馬一職,在建國之初授予的是石苞,當時的石苞乃是以征東大將軍兼領驃騎將軍都督揚州,給他加了一個大司馬的銜,瞬間便成為了官方第一人。
在石苞之後,接任大司馬的依次為義陽王司馬望以及高平公陳騫。陳騫伐吳前夕入朝,屢請遜位,近期一直傳言由於其身體不好,司馬炎並沒有允許他的辭呈。
畢竟已是八十餘歲的老人了,隨時都有可能故去,所以實際上“大司馬”一職有亦如無。
而大將軍在開國時授予的人便是陳騫,在石苞死後轉任大司馬。在他之後,大將軍亦無其人。近期有傳言,琅琊王司馬伷由於伐吳以及受降之功,極有可能出任大將軍。
然而在目前的局麵之下,大將軍一職非同小可。至少在他看來,齊王就藩之前,司馬炎不太可能會輕易授予任何一人。畢竟當前哪怕宗室之內,傳位齊王的呼聲也是很高。一旦有人得到“大將軍”的職位,原本平衡的局勢立馬便會被打破,這肯定不是司馬炎希望看到的局麵。
總而言之,目前的形勢下,五公中隻剩下一個垂垂老矣的大司馬陳騫,主要的政治角力還是在“下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與其餘五公不同,這三公也是漢魏以來真正的三公,在朝廷中有著無可忽視的影響力。因為他們不僅僅地位尊貴,還有著一定的職事權。
大晉第一位太尉乃是何曾,而後依次為司馬望、荀顗、陳騫、賈充。隻是從孫皓“泥頭入洛”後,賈充雖然是伐吳主帥,卻乃是不得已之下被司馬炎趕鴨子上架。
如今功成之日,朝廷不清算他作為反戰派的責任,已是看在他佐命元勳的份上的格外優待。畢竟這個時代雖然沒有多黨執政,作為黨爭中的失敗者,往往還是需要以遜位甚至身家性命為代價為決策失誤負責。
便如當初東吳丞相諸葛恪,由於北伐失利,被對手孫峻聯合吳主孫亮將其滿門抄斬。所以魯郡公賈充目前雖然還是太尉,卻已經逐漸退出眾人視野,平日裏逐漸以宴飲交遊為樂。
而司徒一職自司馬望開始,荀顗、石苞、何曾、李胤相繼接任。目前的司徒便是廣陸侯李胤。
李胤出身遼東郡之襄平,由於平州五郡乃是鹹寧二年方才從幽州分割出去。所以實際上李胤也是父親張華在朝中的鄉黨之一。
至於司空,從臨淮公荀顗起,依次為巨鹿公裴秀、密陵侯鄭袤、魯公賈充以及齊王司馬攸。隻是兩年多來,司馬攸一直為景獻皇後守喪,並沒有參與朝廷大事。
總而言之,目前的朝廷,八公實際上已形同虛設。主要的權力格局便在三省zhang官手中。
自從任愷賦閑,庾純被貶,如今朝中百官以尚書令衛瓘為首、中書監荀勖與父親張華次之、尚書左仆射山濤與右仆射魏舒又次之。
五人之中,山濤的年紀是最大的。作為司馬氏的表親,又是“竹林七賢”之首,在朝堂中有著獨特的威望。
隻是從建安年間一路走來,經曆了無數風波,山濤早已經將榮華看淡。如今大晉一統四海,他也已年近八十,是時候功成身退了。
無奈屢次以老病為由申請致仕,均被司馬炎駁回,山濤也隻好在左仆射以及吏部尚書的位子上繼續做下去。
與山濤相反,父親今年才剛剛五十,也是五個人中年紀最小的。
也就是說在年齡上,山濤與魏舒處於七十的檔次,還是靠近八十的那種;衛瓘與荀勖一檔,也已過了六十;而父親如今不過五十歲。
五十而知天命,在人生之中,五十歲也許是一個老人了。但是在政治生命裏,五十歲還不過是一個少年。
作為出身寒門,沒有家族庇佑,從小又是個孤兒的父親,能到做到如斯高度,當然不隻是憑借運氣。
自秦漢以來,朝廷運作往往分為內朝與外朝。內朝以皇帝為主,外朝以丞相為主。從秦丞相李斯、到漢丞相蕭何、曹參、周勃、陳平,再到曹操、諸葛亮等輩,無一不是大權獨攬,生殺廢立操於己手。
在這種情況下,在漢武帝劉徹時期,以司馬遷為首任中書令,建立中書省以分丞相之權。而到了司馬炎即位後,又建立門下省以分中書省與尚書省之權,以任愷為首任門下侍中。
隨著任愷的被賦閑,門下省這一剛剛設立的機構被群臣聯手打散。雖然繼任的郭綏、傅玄、盧珽、裴楷、庾峻、王恂、孔恂等人均是一時之名士,在職權上已無法與尚書省與中書省相抗衡,所以人選的更換便如同走馬觀花。
張韜聽到大兄的鼓勵,回過頭來將朝廷形勢略一分析,便逐漸明白了其中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