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清朝三百年豔史演義> 第三十二回 盤水犛纓作詩代哭 重樓邃閣吊古傷街今

第三十二回 盤水犛纓作詩代哭 重樓邃閣吊古傷街今

  上回說到和珅被縶,賜令自裁。這卻照著周禮盤水犛纓的故事,不肯把堂堂宰相,肆諸市朝,卻還是嘉慶的仁厚。司帛的兩名太監,進了監房,宣了諭旨,和珅還謝過了恩。什麽老太太、太太、姨太太,都已赦出刑部。隻剩得二太太一人,預備死後收殮。和珅並無遺囑,隻說我死當其罪。傳諭豐紳殷德一班人,安分當差,不要再負天恩了。二太太看和珅走入監旁小室,魂靈兒早飛上天去。不到一時,太監匆匆複命去了。二太太向小室裏一望,和珅帛已解下,斜臥在一張竹榻上,淚痕血漬,和在腮邊,便號陶痛哭起來。幾個兒孫,跟進來捧著屍首,又是一慟。連夜裝入棺木,由提牢廳驗封後,才許抬出。


  二大大步送出門,這淒慘零落的情形,觀者無不歎息。二太太挽以兩律道:誰道今皇恩遇殊,法寬難為罪臣舒。墜樓空有偕亡誌,望闊難陳替死書。白練一條君自了,愁腸萬縷妾何如?可憐最是黃昏後,夢裏相逢醒也無。


  掩麵登車涕淚潸,便如殘葉下秋山。籠中鸚鵡辭秦塞,馬上琵琶出漢關。自古桃花憐命薄,者番萍梗恨緣艱。傷心一派蘆溝水,直向東流竟不還。


  這兩首詩傳頌都中,所以廚娘抄得。校官看過一遍,說:"你們隻知道二太太,你曉得她出身嗎?她在和珅門子裏,約計有十年了。賣官鬻爵,勾通了劣幕郝雲士、惡仆劉全,弄進了數百萬。所有弟兄子侄,不是知縣,便是鹽場,極小到縣丞、巡檢,都靠著和珅的招牌,委了極肥極美的缺,她總要瓜分一半。有些懇駙馬求公主的事,連和珅都沒有知道。隻在老太太、太太麵前,低頭伏小,口口聲聲是賤妾。一遇失寵的姊妹,沒權的姬侍,她作威作福,淩逼她們不可言狀。和珅又稱讚她能理家政,仆媼的進退,田產的買賣,隻要二太太吩咐,和珅沒有不依。上而幕僚,下而廝仆,遠而佃戶,近而工匠,四時八節,都備了豐腆的禮物,來送二太太。若是稍不如意,舌尖上齒縫裏,在和珅麵前透出一字一句,那飯碗登時碰破了。她的父親,在正藍旗牧地上喂馬的。她的母親,是個公邸裏發出來配人的。他姓什麽白,在京中沙鍋隊裏住,生了二男二女。男的是一個知縣,一個鹽場了。二太太便是長女,十一歲賣在刑部司員曹家。這個司員太太,替她梳頭裹腳,教她識字讀書。


  司員原想自納,隻為著求個秋審處的差使,將她送與和珅。那時和珅才署了侍郎的缺,家中並無姬妾。這位二太太又善逢迎,又善操作,和珅的一升九級,還說靠她助家命呢!如今她的妹子,又是福長安的寵妾。她家中父母,尚在魏染胡同,早造了高廳大廈。二太太偶爾歸寧,父母嫂子,都稱她姑太太。那司員也認她做了義女。前年托她同和珅設法,得了京察一等,才放永定河道呢!他於函劄簿籍,一概都井井有條,又寫得好,又寫得快。有時候和珅吟幾首詩,填幾闋詞,比幕府來得漂亮。


  和珅近來也會動動筆了,這確是枕上的陶熔,閨中的教化。和珅雖則三妻四妾,要她說到誰房裏,和珅才到誰房裏。比那本朝的家法,皇帝臨幸,要皇後蓋章,來得利害。此番和珅查抄,她的私財一點沒有漏出,因為她寄在阿哥名下,誰也不知道的。


  趁著和砷下獄的時候,她暗暗叫阿哥都呈請開缺回籍。督撫往時是為著和珅,現見和珅勢敗,樂得推個順水人情,他阿哥也做富家翁了。二太太賣著好嘴,對著老太太。太太說,情願跟了和珅到監裏去伏侍,免得和砷受苦。大眾稱讚她有良心,有感情。她那裏是為著和珅呀,隻為和珅有餘不盡的金銀,還未抄得幹淨,如今隻有她明白了。管庫的四個女子,香蓮、惠芳、盧八兒、雲香,她妹妹長,妹妹短,也是為得舞弊呢!劉全以外,劉陔、劉印、胡六,那個不是心腹?我總道和珅一死,她必然隨夫身殉,不料她做這兩首詩來敷衍敷衍。和珅一家的人,都被她騙夠了。她又要來騙全國的人。她說以詩代哭,我看哭是假的,詩也是假的。不過就詩論詩,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真是風詩三百的遺派,覺得六朝人無此渾脫,晚唐人無此齊整呢!居然出在女子手裏,可謂難得。若是就人論人,狡猾陰狠,尖酸刻薄,你們看她後來結果罷。如其跟著老太太、太太過日子,還算替和珅掙氣。我想貪財怕死的人,未必有這樣專一。

  "廚娘道:"你恐怕還不能夠詳盡呢。他小名叫長二姑,後來曹家叫惠蘭。那詩小印,又是老嫗俱解呢!你不要輕看這兩首詩,京中達官貴人,通儒學士,沒一個不稱讚的。"校官道:"你且等著再說罷。"自從二太太有這兩首挽詩,又傳出吳卿憐八首絕詩來了。


  這吳卿憐本是蘇州人,曾經隨侍王中丞稟望。王在望在浙江的時候,卿憐最為得寵。六橋風月,三竺煙霞,都算是卿憐的湯沐。衙門裏麵,還造著一座迷樓,玲瓏縹緲,高可摘星。四麵窗拓琉璃,欄圍翡翠,珠光寶氣,飄飄然有神仙的風致。卿憐珊珊微步,來往其間,不疑為張麗華,便疑為吳絳仙。有時水佩風裳,在這三十裏西湖,雙雙打槳。王中丞還說李敏達花神十二,是愛博而情不專呢!那時有人為撰一聯道:畫般笠歌,紅藕花中拚一醉;香車油壁,綠楊陰裏可重來。


  這種身在畫圖的情景,卿憐卻非凡得意。不道中丞案發,竟煢煢避居吳下。堂前舊燕,飛入人家;玉貌華年,那堪回首。


  偏有這做撮合山的蔣戟門,將他送歸和邸。和邸的重樓送閣,自然賽過王家。況且和珅自得卿憐,連二太太都視如塵土。卿憐雖琵琶別抱,處處皆睹物傷情。每勸和珅力抑奢華,免致旁觀側目,即使勢成騎虎,也須尋個機會,在宦海中早早抽身。


  和珅正在興頭,自然忠言逆耳,她料定王中丞覆轍不遠了。果然梧桐風倒,落葉分飛,她又以罪屬沒為官婢,傷今吊古,才有這八首絕詩。那詩道:曉妝驚落玉搔頭,宛在湖邊十二樓。魂定暗傷樓外景,湖邊無水不東流。


  香稻入唇驚吐日,海珍列鼎厭嚐時。娥眉屈措年多少,到處滄桑知不知?


  緩歌慢舞畫難圖,月下樓台冷繡襦。終夜相公看不足,朝天懶去倩人扶。


  蓮開並蒂豈前因?虛擲鶯梭廿九春。回首可憐歌舞地,兩番俱是個中人。


  最不分明月夜魂,何曾芳草怨王孫。梁間燕子來還去,害煞兒家是戟門。


  白雲深處老親存,十五年前笑語溫。夢裏輕舟無遠近,一聲欸乃到吳門。


  村姬歡笑不如貧,長袖輕裾帶翠顰。三十六年秦女恨,卿憐猶是淺嚐人。


  冷夜癡兒掩淚題,他年應變杜鵑啼。啼時休問漳河畔,銅雀春深燕子棲。


  八首詩又是感遇,又是言情,比那兩首還要淒絕。眾人才知道宮婢中有這吳卿憐,人人都來物色她了,她卻分在多羅貝勒府裏。這貝勒也能夠畫幾筆畫,謅幾句詩,聽得卿憐在府,便急忙傳她進見。卿憐羈囚許久,憔悴可憐。現在又從刑部發放出來,鬢發蓬鬆,容顏黃瘦,那裏還有從前的豐采?聽得管家婆招呼入內,這位貝勒爺已走下階來。卿憐一片紅雲,飛上兩頰,隻得行個旗禮。貝勒道:"屋子裏坐罷。"便派卿憐在書房承值。卿憐垂涕道:"婢子是不祥的人,兩次從人,兩次被罪。按理應該隨著伯爺去了,隻是蘇州還有老母。老母一日不死,婢子不敢一日先死。含羞忍辱,想到府裏來做個灶婢,或者適逢其會,尚可與老母有見麵的機會。不意貝勒爺又垂青眼,婢女是嚇得慌了,見得怕了。都是婢子命薄,累及主人,以後決不敢再事第三人了。"貝勒道:"你這不是豫讓眾人國士的見解嗎?我府中雖不如和相,但有這高閣深閨,也決不會委屈你的。夫人和平溫柔,終年長齋繡佛,不問他事,諸妾各有職掌,兩不相涉。你隻在書房裏,安排筆硯,整理琴書,做一個添香的紅袖罷了。若說要替和珅守節,為什麽不替王稟望守節呢?是否王以眾人逼你,和以國士逼你,所以前後不同的?"卿憐道:"王中丞迷樓粉黛,寵在一身。當年事起,原想白綾以殉,隻因老母孑身煢獨,勉強活了下來。誰料常熟的蔣戟門,幾次三番,用重金誘我老母。老母婉言相勸,說道少年喪偶,終非久計,不如隨了蔣爺北上,你也可圖後半世快活,我也得一宗厚聘,借養天年。母親苦口相勸,我才進了和相的門庭。幸得他另眼相看,一直延挨到了今日。婢子是做妾的人,隻望足食豐衣,主恩長存,算是滿意了。那外麵飛來的橫禍,婢子從何處料起?如今更沒有妄想,隻求貝勒爺賞碗飯,婢子跟著府裏人,縫衣做飯,都不敢辭。所諭在書房承值,婢子萬難從命。婢子已經失節過了,說什麽守節不守節呢!並非不識抬舉,實在別有苦衷,要請貝勒爺原諒。"貝勒道:"像你這種身體麵貌,如何能同她們在一起幹活呢?還是依我的辦法好。"卿憐道:"婢子的話說盡了,卻尚有一種願望:婢子分在府裏,算貝勒爺的人了,貝勒爺若肯放婢子回蘇,使得母女團圓,這個洪恩,真是天高地厚,世世銜環結草,也報不盡呢!

  不然北京尼庵甚多,婢子剪掉青絲,跟著庵裏施主,替貝勒爺求福,婢子也可以修修來世,不知道貝勒爺能允許否?"貝勒道:"回蘇是不便的,尼庵也不是一時就有。你既然不肯上來,暫時送到夫人淨室裏念念經吧。"卿憐謝了又謝,便在貝勒府裏,伴著夫人。夫人有時出門拈香,總帶著她同去。青裙疏服,脂粉不施。西山竺修庵裏的女尼,說卿憐生有夙根,要她皈依三寶。夫人看她淤泥自拔,不愧為火坑青蓮,也叫她削發為尼,懺除夙孽。這卿憐的結果,也算不錯了。


  卿憐來到庵裏,過起了尼姑的生活。她一個師父,一個師叔,雖給她傳授衣缽,年齡也與卿憐仿佛。後來她們互談身世,才知道是汪鹽商的五姨太、六小姐。卿憐既到尼庵,清磐疏鍾,別無係戀。她偶然出山閑步,多見蒼鬆翠竹,護著這小小茅廬。


  想到昔日繁華,而今安在,大徹大悟,連詩也輟筆不作了。然而她卻將過去詩稿謄了出來,題為《兩夢吟》。那最後幾首,便是辭別貝勒夫人的。詩雲:自從孤翼歎無巢,紛夢塵緣一例拋。慚愧窗前雪衣女,心經一卷已先教。


  爐香瓶水小排當,高矗蓮花別樣妝。自是妙嚴公主樣,上階步步禮空王。


  記否園中布地金?蕭蕭紫竹早成林。楊枝遍灑人間水,爭拜慈航觀世音。


  幾多來戶幾禪關?解脫因緣去不還。曆盡娥眉多少劫,夕陽斜處到西山。


  這《兩夢吟》出版以後,被一位輶軒使者,采入《國朝閨秀詩集》中。此書約計一百餘人,連方外名妓,無不附載。卿憐《兩夢吟》以次,便是拜鴛女史的《欠愁集》。這《欠愁集》又因何而作呢?正是:才人福薄多遭劫,女子詩工不礙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