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番外(蠱術2)
在苗族地區,以盅婆名稱罵人或泄私忿進行報複,會惹出糾紛。
1971年,貴州鎮寧、安順、紫雲三縣交界處的革利寨卡子門朱某的小孩生病,罵說是她弟媳楊某放的“蠱”。
這話被楊某舅家知道。
如果說楊某有蠱,等於說楊某的母親有蠱,也就是說楊某的舅家世代有蠱。
楊某舅家大怒,便派人提刀到朱某家,要她把“蠱”拿出來看,否則就要她的命。
嚇得朱某連話都說不出來。
禍起於因為她平時與弟媳有些矛盾,即借小孩生病造謠生事。
於是隻好給楊某的舅家認錯,並把家裏僅有的一條狗、三隻雞宰殺,向楊某的舅家賠禮道歉。
苗族“談蠱色變”,尤其是在婚姻上最忌諱。
兒女要開親的話,雙方父母都要暗地裏對對方進行嚴格審查(俗稱“清針線”),看其家庭及親戚幹淨與否,即有沒有蠱。
如果發現對方有不幹淨的嫌疑,就借口婉言拒絕,因此造成不少婚嫁上的悲劇。
有些青年婦女,被人懷疑有蠱,隻能嫁給有缺陷的或家境貧寒的男子;有的青年婦女甚至為此自殺。
由於害怕與有蠱人家結親,造成有的苗族地區基本上單線開親,在自己的親戚之間相互開親,導致血親越來越近,人的素質越來越低下。
鑒於蠱術陋俗對苗族社會的嚴重危害,許多苗族學者感到對蠱的迷信到了非鏟除不可的地步,大聲疾呼,呼籲移風易俗,革除陋俗。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在苗族地區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小。
正因為人們沒有辦法證明或找出苗族蠱術的運用原理,所以就將它歸為了迷信。
文字學上的蠱有多種涵義,主要的一種涵義作“腹中蟲”解,從蟲,從皿。
皿是一種用器──盛飯的飯盒、飯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飲料的用器都是;蟲字象征好幾隻蟲。
“腹中蟲”就是人的肚子裏侵入了很多蟲,也就是中了“蟲食的毒”──一種自外入內的毒。
眾多的蟲侵入人的腸胃發生了蠹蝕的作用就叫做蠱,又叫中蠱。
穀子儲藏在倉庫裏太久,表皮穀殼會變成一種飛蟲,這種古人也叫它為蠱。
左傳昭公元年說:
“穀之飛,亦為蠱。”注:“穀久積,則變為飛蠱,名曰蠱。”從穀殼變成的飛蟲與米糠不同:飛蟲會飛,米糠不能飛。
蠱的種類:活蠱,就是活活的把人做成一種蠱,拿來養活或者煉製另一種蠱,直到嬰兒能夠完整被煉蠱人所操控,發出第一聲啼哭聲為止。
那麽那個活蠱,就會被那個嬰兒(這時分曾經不是嬰兒了,有嬰兒的外形,可力大無量,一口利牙)活活吃掉……
蠱是許多蟲攪在一起造成的。
本草綱目說:造蠱的人捉一百隻蟲,放入一個器皿中。
這一百隻蟲大的吃小的,最後活在器皿中的一隻大蟲就叫做蠱。
可知蠱本來是一種專門治毒瘡的藥。後來才被人利用來害人。
有毒的蠱多在中國大陸南方各省養成,種類很多,有蜣蜋蠱、馬蝗蠱、金蠶蠱、草蠱和挑生蠱等。
放蠱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把蠱放入食物,吃了以後,就會染上蠱毒,染了蠱毒的人會染患一種慢性的病痛。
以現代觀點說,這是一種人為的,由許多原蟲的毒引發出來的怪病。
蠱,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中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虎色變,誰也不敢當它是假的。
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儼然以為煞有其事;一部分的醫藥家,也信以為真,於是,就想出許多治蠱的名堂。
蠱之種類有十二種: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情花蠱。
過去,有些人專以製蠱來謀財害命。
製蠱法:多於端午日製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製藥,是以致人於病、死。
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製,一觸便可殺生。
其餘有些特殊的,分說如下:
癲蠱:傳說多是壯族所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蠱:又謂之“放疳”、“放蜂”。
據說,兩粵的人,多善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 蛇,螞蟻、蟬、蚯蚓、蚰蠱、頭發等研末為粉,置於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為毒藥了。
泥鰍蠱:用竹葉和蠱藥放水中浸之,即變有毒的泥鰍。
石頭蠱: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成的。
篾片蠱:將竹片施以蠱藥後便成。
金蠶蠱:據說這種蠱不畏火槍,最難除滅;而且金蠶蠱還能以金銀等物嫁之別人。
《嶺南衛生方》雲:製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
金蠶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甕,七日流血而死。
篾片的害人:將竹篾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過之,篾跳上行人腳腿,使人痛得很厲害。久而久之,篾又跳入膝蓋去,由是腳小如鶴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會一命嗚呼。
石頭蠱的害人:將石頭一塊,放在路上,結茅標為記,但不要給他人知道。行人過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內,初則硬實,三四月後,更能夠行動、鳴啼,人漸大便秘結而瘦弱,又能飛入兩手兩腳,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鰍蠱的害人:煮泥鰍與客吃,食罷,肚內似有泥鰍三五個在走動,有時衝上喉頭,有時走下肛門。
如不知治,必死無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後,額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見邪鬼形,耳聞邪鬼聲、如犯大罪、如遇惡敵,有時便會產生自盡的念頭。
疳蠱的害人:將蛇蟲末放肉、菜、酒、飯內,給人吃。
亦有放在路上,踏著即入人身。入身後,藥末粘在腸髒之上,弄出肚脹、叫、痛、欲瀉、上下衝動的症狀來。
腫蠱的害人:壯族舊俗謂之放“腫“,中毒後,腹大、肚鳴、大便秘結,甚者,一耳常塞。
癲蠱的害人:取菌毒人後,人心昏、頭眩、笑罵無常,飲酒時,藥毒輒發,忿怒凶狠,儼如癲子。
陰蛇蠱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
初則吐瀉,然則肚脹、減食、口腥、額熱、麵紅。
重的麵上、耳、鼻、肚有蠱行動翻轉作聲,大便秘結。
加上癲腫藥,更是沒有治好的希望。